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医患纠纷、借款纠纷、工伤纠纷,当日常生活中产生这些矛盾纠纷时,是否一定要对簿公堂?在眉山,因为诉非(诉讼和非诉讼)衔接机制的推广,产生矛盾纠纷时打官司的少了,大量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及其他非诉调解组织化解,只有极少部分矛盾纠纷通过司法裁判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调解是我国宪法确认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于解决民间矛盾纠纷有着其他任何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应对新时期矛盾纠纷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要求,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的"防线作用"。近期,大竹县司法局再次深入竹北、庙坝、周家、石子等乡镇以及对川东电缆等企业就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15):8-8
要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完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加强专业化、社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努力化解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依法及时、就地进行调解,不断提高调解质量和调解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张斌 《实事求是》2006,191(4):73-75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调处矛盾纠纷,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更加复杂,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机制,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加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浩军 《党课》2008,(11):69-69
江西省永丰县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大胆探索,创新调解工作思路,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人民调解员“村聘民选”和“乡聘民选”模式。按照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严格程序,从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五老”中聘请懂政策法律、文化素质较高、在群众中有威信、热心调解事业的同志担任人民调解员。在发生矛盾纠纷时,  相似文献   

6.
当前是我国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时期,而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途径较为单一,过多地依赖诉讼解决纠纷渠道,非讼解决纠纷渠道如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严重不足;今后我国应当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在组织、人员、程序、效力等方面发展非讼解纠力量,建立健全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高效快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正>铜仁市司法局认真总结人民调解工作好经验做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提高调解工作质量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安定团结。铜仁市司法局认真总结人民调解工作好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8.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人民调解就出现在哪里!"说这些话时,宁夏司法厅厅长李振国颇有几分自豪。因为现在宁夏有3280个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9万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乡镇、村庄、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每天都在干着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的好事、善事。人民调解的作用有多大?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回族聚居的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社会矛盾多,近两年拆迁量大,安置的难度也  相似文献   

9.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其解决方式具有替代性、灵活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它能够有效化解社会发展与法律滞后之间的矛盾,节约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形成,并为司法改革提供模式借鉴。在司法实践中,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立法予以明确:一是明确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民间属性;二是诉讼外纠纷解决体系,应涵盖新型的专业性调解组织,且人民调解方法不拘形式;三是应强调将当事人自觉履行调解协议作为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与超越: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东方特色且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司法制度,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最近立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突出特点是进一步坚持和巩固了人民调解的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首次明晰了调解协议的效力,并建构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这对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立法思维及立法技术的局限性,有关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新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疏漏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机构与行政》2023,(10):15-17
<正>济南市市中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打造“一体二翼三维四度”多元解纷模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一、强化司法行政部门主体作用,夯实人民调解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完善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对推动农村稳定和谐、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当前,山西农村矛盾纠纷调处中存在化解方式陈旧单一、调解工作体系不够完善、人民调解在部分地方力不从心、基层组织管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在完善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方面仍需下大功夫,具体应做到:加强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政治保障机制、健全农村法制教育培训机制、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防范机制、严格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强化农村治理与科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良好社会风气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人民调解工作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是诉讼程序之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被称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是我国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近年来因民间纠纷呈现新特点以及自身局限而不能充分发挥解纷作用,其功能有下降趋势。要顺应法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要求,必须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建设,以适应后诉讼时代形势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是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方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进行的调解,它是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制定并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使人民调解工作有章可循,并取得了明确的法律地位。1989年,《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8,(7)
3月15日起,省司法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第一线。截至6月25日,共摸排各类矛盾纠纷33019件,调解纠纷32890件,为建设平安安徽奏响了一串串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警民亲"活动中,宜宾县司法局在工作中探索总结出一套调解邻里纠纷的"七字诀"办法,大大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了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七字诀"是:听、询、势、导、和、济、周。"听",倾听。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往往主动申请调解的当事人一方,多是在自己的立场上感觉受到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是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赋予人民调解以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胡金华是金凤区丰登镇司法所所长。18年来,他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处理重、特大矛盾纠纷几百件,件件都稳妥地消除矛盾隐患、化解民间疑难纠纷,有效地防止了农村矛盾纠纷的激化,为辖区群众带来一片安宁。先后被评为全区优秀人民调解员和"十佳礼仪干警",司法所被评为全区"标兵"司法所和优秀司法所,2010年被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胡金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心里时刻想着群众。2007年,他到村委会去办事,路过2组时看到两家群众正因宅基地拖距问题发生争吵打骂并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