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人民政坛》2008,(9):5-5
8月1:3日,湖南株洲市纪委、市监察局出台《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株洲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平介绍,该市纪委将在网上设立《株洲廉政》网页和“反腐倡廉网络信息中心”专栏。《株洲廉政》设立举报信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网络信访举报件。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7)
高校反腐是当前社会反腐主流背景下的题中之义,势在必行。高校反腐成效取决于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的职能履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高校反腐存在党委纪委主观意识淡薄、客观追责机制缺失及权责界限模糊等履职问题。因此,在高校反腐中,党委纪委要增强思想屏障、构建制度机制、营造文化环境及拧紧反腐"合力"等,促使新常态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3,(11):94-94
田旭明在《理论探索》2013年第3期撰文认为,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互动互促有其现实必要性,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形成对制度反腐的最广泛关注和监督,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化轨道能够引导和规范非理性的网络监督行为。网络反腐与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机制、惩治和预防机制的互动互促,可以提升反腐倡廉实效。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互促的实现路径是:将网络反腐具体工作纳入到制度反腐的整体框架和程序中,加快网络反腐的法制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创设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议题十反腐败难题:最优选择在哪怎样才能有效反腐是中国学者和普通百姓热议最多的话题之一。综合各种讨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反腐对策: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虽然当前反腐败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腐败形势仍然严峻,这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的反腐才是最优选择?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始终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曾指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重温邓小平关于反腐败谈话,对反腐倡廉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秀江 《小康》2009,(3):74-75
网络反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反腐力量,代表了强大的民意,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在网络监督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同时,"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试水,都表明在过去的一年中,"反腐倡廉"有了较大程度的进展,而2009年应该是更值得期待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2008年,反腐败领域诞生了一个新名词:"网络反腐",网络反腐反出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事件。从"天价烟局长"被立案调查到"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落马;从深圳海事局官员猥亵女童被"双规"到广东干部出国考察清单被公布……一年来,网络反腐硕果累累。然而,如同一把双刃剑,网络反  相似文献   

7.
寻找切实有效的反腐工具一直是我国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努力方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反腐败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反腐信息化大有作为:电子政务.以技术防控腐败,开启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网络举报,开辟了公众反腐败的新方式;网络廉政文化,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将新领导层的反腐称为"新反腐政治",关键是看它能否通过创新反腐机制,激发正式制度的活力,让清廉政府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有机体的自然产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过去一年的反腐败令人印象深刻,各方评价很高。随着重量级官员持续不断地落马,国内外舆论已经很少质疑新领导层的反腐决心。如果将新领导层的反腐称为"新反腐政治",那么关键是看其能否通过创新反腐机制,让清廉政府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有机体的自然产品。在当前反腐政治中,有关决策者肯定在思考,并着手打造长效的反腐机制。从现有的过程和成果来看,这个机制的运行主要依靠以纪委为中心的跨部门团队。目前这个团队在整个政治框架中获得了相对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公众交流平台,对于促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传统媒介所不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影响力.即使是在反腐倡廉建设上,这一新兴媒体看似热衷于揭露公共权力阴暗的一面,但其向公众传递的大多是社会正能量——彰显公平和维护正义.虽然网络反腐不可能做到毕其功于一役,现实中仍然会有不少腐败官员遁形于深不可测的官场之中,但有越来越多的贪官污吏在网络反腐中被打回原形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社会公众有理由相信——网络反腐是信息时代反腐倡廉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一节,提出了一些关于反腐倡廉的新思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强化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和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这些新思路都切中反腐倡廉的肯綮,直指遏制权力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重要决策部署。《决定》中"科学"、"执行"、"监督"这几个词深刻揭示了惩治与预防腐败的关键。而且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将会出台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新措施,从而唱响了反腐倡廉的时代最强音。因此,在反腐这个重要问题上,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措施,从而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建设新目标。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网络反腐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网络揭腐推动着中国反腐格局向纵深方向发展,可有效降低反腐的边际成本,推进制度反腐的形式创新,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论述了网络反腐的倍增效应、蝴蝶效应、置顶效应对党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和网民素养提出的新挑战;提出了网络反腐倡廉建设的策略思考,即通过健全网络揭腐制度、完善网络法制建设、强化网络监督、借鉴国外先进的网络反腐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制约我国网络反腐的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作为网络问责、网络问政的新形式,以其独有的运行模式在反腐倡廉领域中日益凸显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制约我国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反腐主、客体方面的原因,也有反腐目标保障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据此,笔者提出了完善现有网络反腐机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和政府的肯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互联网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普及,网络反腐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政府积极引导并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广大网民也随着网络反腐机制的日趋完善,更加理性地看待和运用网络反腐这一手段。网络反腐正由混乱无序、乱象丛生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反腐必将在日后成为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反腐: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公民反腐监督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传统制度反腐的一个有益补充,它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带来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开展网络反腐,必须加强执政党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加强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网络反腐与其他反腐形式相结合,并要处理好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保护、网络反腐成本与反腐效率等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反腐成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倡廉模式。它以其广泛性、相对安全性、快捷性、高效性等诸多优势,成为国家反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网络反腐由于存在管理制度缺失、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大大影响其功能的发挥。文章从完善网络管理、强化信息公开、建立互动平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构建一个长期、高效、规范的网络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罗娇娇 《传承》2011,(2):74-75
我们在加强制度反腐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反腐倡廉的心理建设,只有把制度反腐与心理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更能取得反腐倡廉的实际效果.治标须治本,比制度反腐更为艰巨的是反腐倡廉的心理建设.建设学习型的政党不仅是指学习外在的知识体系,更为要紧的就是指这个政党所有成员的心智能力特别是自省能力、自控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具有强突发性、高偏差性、不可控性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网络反腐环境的鱼龙混杂。因此,只有对网络反腐舆情进行合理引导,搭建网络反腐平台,完善网络反腐监督机制,才能发挥网络舆情对反腐倡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间反腐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能 《人民政坛》2009,(3):38-39
民间反腐或许是反腐倡廉的潮流。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在互动中实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历史重任。2008年“民间反腐”成为民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南京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说出“低于成本价卖房将被查”,网民对其发起声势浩大的搜索,之后这位“史上最牛房管局长”被暂停职务,江宁区政府对其进行调查。这次由网络发起的民间反腐,成果让人震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民间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监督形式,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和广泛参与,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强、自由度高、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等特点,民间网络反腐也面临着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