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勇 《新湘评论》2013,(2):35-38
邓小平是一位世纪伟人,也是一位驾驭时间的大师。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谈事情喜欢规定一个时间表。小到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到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或长或短,都要有时间表。大致说来,邓小平的时间表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种。从一个个时间表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邓小平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2.
温勇 《党的文献》2012,(4):116-119
邓小平是一位世纪伟人,也是一位驾驭时间的大师。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谈事情喜欢规定一个时间表。小到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到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或长或短,都要有时间表。大致说来,邓小平的时间表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种。从一个个时间表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邓小平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3.
温勇 《学习导报》2013,(2):35-38
邓小平是一位世纪伟人,也是一位驾驭时间的大师。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谈事情喜欢规定一个时间表。小到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到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或长或短,都要有时间表。大致说来,邓小平的时间表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种。从一个个时间表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邓小平的时间观。长期时间表:"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起步之时,20世纪已过去一大半,人类社会正在加快脚步迈向21世纪。作为一位有国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其时间观。邓小平的时间观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风格。抓住时间、驾驭时间、把握时间是邓小平一个重要的"时间准则",构成了其时间观的内容和核心;与时俱进、鲜明的时代性是邓小平时间观的一大本色。认真学习邓小平的时间观,深悟其强烈的时间观念,对于我们充分利用时间、运筹好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夏佑至 《学习月刊》2014,(19):17-17
邓小平留下的一大政治遗产,就是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而制定的目标、路径和时间表,以及为解决权力过于集中所做的努力。邓小平还屡次对激烈的意识形态争论泼冷水,防止争论影响经济增长。这些政治遗产至今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执行的路线、制度和政策上。邓小平还留下了另一些遗产,体现为大众文化的符号。有一首歌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毛泽东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理想.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不同的时间概念.认识毛泽东的这个思想,其现实意义主要在于:首先,用多长时间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其次,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会碰到许多困难,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文章还论证了,“分三步走”的设想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观思想,是邓小平的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上世纪末引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们的时间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己逐渐深入人心。由于对这一观念的深刻认同,人们制定时间表计划一天的时间安排,拼命地在与时间赛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由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匆忙的脚步一直在奔跑,忙碌的大脑就遗忘了休闲、遗忘了思考、遗忘了休闲的教育,以至于在空闲时间只会用游戏、吸烟、吸毒等极端的娱乐方式排遣压力,放空自我,这不但有损身心健康更让自我无法感受生活最真切的意义。故而,适当的休闲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休闲本身就有其不可估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休闲之中放空自我、思考生活、升华情趣。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境域中,理论视野不同,对时间问题的审视也不同。近代哲学虽然获得了新的关于时间的意识,但大部分时间观仍属于线性史观和理性决定论范畴之内。马克思让时间观从旧本体论的时间观中解放出来。在马克思的时间观中,时间是人类实践的表现。胡塞尔、海德格尔面对时间观之谜作了富有创意的现代思考。哲学境域中时间观的审视,在当今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形成基础孔静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一部分,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观一脉相承。它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明确回答的问题,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增添了新内容,从而把科学社会主义观提高到一个新境界。马克...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几年间,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体现和新的发展,标志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南方谈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学习、把握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科技思想 ,努力运用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科技认识观、科技战略观、科技转化观、科技人才观、科技教育观来深层思考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与时俱进的科技认识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 ,是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科技认识的重要体现 ,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人类社会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后 ,科学技术就日益显示出对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12.
孙业礼 《党的文献》2012,(3):123-125
邓小平的谈话中经常用到一个词汇——百年,比如"‘绿色革命’要坚持一百年"、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等等。以百年为期,这个看似不经意的时间概念,透露、折射出邓小平长远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几年间,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体现和新的发展,标志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新时期的领导观赵国庆邓小平代表了中国的一个时代。他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研究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的领导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觉察到,他的崭新而又伟大的领导观是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韩康 《实践》2003,(3):4-7
一、深刻的发展思想和科学的发展理念   建设小康社会的创建者是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他在接见日首相大平正方的时候说,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最低目标就是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在1984年进一步说明,“小康“就是在本世纪末达到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当时讲的是国民生产总值,而不是现在用的这个GDP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提出了一个长达七十年分三步走的小康社会的时间表,这个时间表就是到90年代末解决温饱,上世纪末达到人均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下个世纪(即本世纪)50年代,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任仲然写的《我的时间观:惜时挤时守时》(见《党的生活》2014年第3期)一文,作者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时间观:通过惜时、挤时、守时,当好时间的主人,把握好自己的生命,用有限的时间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情。我认为,身为年轻人,更应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资源,当好时间的主人。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都非常珍惜时间,对自我要求严格,干事创业只争朝夕。但我们有的年轻人,常常把时间自觉或不自觉地耗费在一些无聊的应酬和空虚的玩乐上,很少静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党面临新形势与新考验.邓小平的学习观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意义上为党指明了方向与道路.邓小平的学习观,不但体现了鲜明的历史感与责任感,而且是推进党的建设,保持党永不自满、永不停滞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商志晓研究邓小平及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不对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即邓小平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进行系统阐发。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要研究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首先应当研究邓小平是如何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执政观表现为一个基本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邓小平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执政的总方针;明确了党的基本纲领和执政的总目标;制定了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执政方式。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邓小平的执政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各个学科研究邓小平理论,是近几年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现象,是研究走向深入的表现。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文艺、军事、外交等,都有许多专著撰写出版,其中不乏严肃之作。但是从政治学角度研究的论著,相对来说较少。这可能与我国政治学理论研究本身薄弱有关。然而,邓小平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他的思想、理论和行为,显然是必要的。侯远长、杨丽萍的这部书,不但是有勇气的,也是适时的。 具有新意,是这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邓小平的政治学是怎样形成发展的,是怎样的一个体系,这是过去少有人研究的。这本书一开始就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政治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认为,作为成熟的邓小平政治观,可以具体分为国体观、政体观、统战观、廉政观、治乱观、人才观、国格观、人权观、政治领导观、政治体制改革观、政治发展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