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侦查部门侦查案件与起诉部门审查案件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区别1、讯问的目的不同。侦查阶段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取犯罪证据。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以达到破案的目的。起诉部门审查案件中的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和“高检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第219条规定的要求,一方面审核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所认定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犯罪事实是否全面、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是核查侦查活动有无违法行为,以实行侦查监督。2、被讯问对象所处的身份不同。侦查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  相似文献   

2.
在侦办刑事案件中常常遇到涉及手机使用的案件线索,如果能从这些线索中排查出有价值的信息,往往能为最终侦破案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发现被盗用的嫌疑手机或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3.
元静 《天津检察》2006,(6):48-49
当前,我国反贪案件的侦查模式基本上属于“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犯罪线索、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更充分信息后,再以嫌疑人口供为基础搜集其他的证据。如果收集的其他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有所出人,就继续讯问。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反贪侦查程序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围绕嫌疑人口供进行。这种“挤牙膏”的侦查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反贪部门的侦查成本和效率。笔者认为,为适应反贪侦查的严峻形势,提高侦查效率,采用秘密侦查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秘密侦查是指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在严密的指挥和监控下,秘密使用跟踪、设伏、录音监听、摄像、伪装潜入等合法的手段,掌握侦查对象的动向,控制其活动,从而发现和揭露犯罪的一种侦查方法。秘密侦查对于反贪污贿赂案件的破获具有巨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谢莹 《法制与社会》2010,(33):21-22
职务犯罪的反侦查行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犯罪嫌疑人有较强反侦查能力,对检察机关侦查活动极为不利,所以通过对职务犯罪者的特点出发,得出职务犯罪者在针对检察机关侦查活动进行的反侦查行为进行分析和识别,对侦查部门有针对性地破解反侦查活动。  相似文献   

5.
陆新淮  刘洛娜 《行政与法》2005,25(8):110-111
本文构建的对抗式侦查模式,是以国家侦查部门为控方、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为辩护方,二者分别为底角,检察机关为顶角的三角制约的动态平衡侦查系统。控方的罪案调查活动受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辩护方的约束、抗衡。这两种监督、制约力量的合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侦查违法、非法取证现象的发生,既体现侦查、揭露、证实、打击犯罪的“钢性法制”,又体现尊重、保障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的每一位公民权利、尊严的“柔情法制”。  相似文献   

6.
刑事侦查的目的是通过侦查活动发现并抓获犯罪嫌疑人从而破获案件。一般而言,侦查部门所使用的侦查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从案到人”——案件发生后侦查部门以现场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措施和手段发现犯罪嫌疑人。这种方法要求侦查人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场所反映的信息,通过去伪存真,抽丝剥茧等思维过程从中确认有效信息,并在这种信息的引导下发现犯罪嫌疑人从而破案。犯罪现场所反映的有效信息中有两大类信息为侦查活动所最常用且作用最直接:一类是犯罪嫌疑人的个性信息,包括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以及社会特征等信息;另一类是涉案物品尤其是损失物品特征信息。在既遂案件中,损失物品特征信息应该在现场之外的某些地方仍然存在。运用涉案物品特征信息破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现场内外此种信息的重合点的过程。第二种方式是“从人到案”——通过以刑嫌调控为重点的  相似文献   

7.
在对新型涉网犯罪的打击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手机数据的采集是取证的关键环节,而在实战中,手机中存在至关重要线索和证据的微信聊天记录通常会被删除。如何能够快速、高效地恢复犯罪嫌疑人手机中已删除的微信聊天记录,是相关案件侦查过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了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四款取证系统的最新版本,分别对当下主流的三十余款型号的华为和苹果手机进行微信数据采集,并在第一次采集完成后,对旧系统版本的实验手机进行系统升级后再次采集数据,以此比对分析不同取证系统恢复华为、苹果手机已删除微信聊天记录的效果。本文能为相关案件侦办中取证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的办案实践中,侦查部门与起诉部门紧密配合,办理的案件取证质量较高,有力地打击了犯罪。但是,部分案件的部分证据材料的收集与固定,常常为侦查人员所忽视、遗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侦查部门在收集证据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建议。一、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证据收集认定自首的证据材料关系到法庭审判中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问题,因而不容忽视。办案人员在审查案件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犯罪嫌疑人一再声称自己是投案自首的,而在侦查卷宗内,有关的证据材料或缺少或不全面,有的投案自首时笔录上未反映自…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司法会计技术在查处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协助侦查,为自侦部门确定侦查方向、参与讯问犯罪嫌疑人、协助收集相关证据和根据聘请或指派作出鉴定绪论直接为侦查部门提供证据等.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会计技术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1加强现场勘查管理的必要性侦查破案的目的,不仅是将犯罪人抓获,更重要的是将其移交起诉,使其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因此,对犯罪嫌疑人的刑拘转捕率、移送起诉率等,就是衡量刑侦部门侦查破案水平的一个标准。从现行案件的侦查来讲,凡有现场可供勘查的刑事案件,侦查的起点都是现场。作案人实施犯罪后,在现场上留下了大量痕迹物证,如果不重视现场的勘查,缺少现场的痕迹物证,就使得案件证据的获取缺少了重要来源,从而难以客观地分析案情、从中发现侦查线索、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难以找到犯罪嫌疑人。从积案的侦查来看,之所以形成积案,主要是未能…  相似文献   

11.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二百六十条规定:“审查起诉部门经审查后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参照本规则第五章第二节的规定移送审查逮捕部门办理”。《规则》第五章第二节的规定是指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侦查部门移送至审查逮捕部门审查的一系列规定。刑事诉讼实践中,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受理侦查机关(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时,经常遇到犯罪嫌疑人未经审查逮捕部门审查批捕或者已经审查逮捕部门审查后以不同情形不予批准逮捕,因而侦查部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相似文献   

12.
侦查讯问在侦查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功效.基于权力立场设立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却在侦查实践中一直失败,而从权利的立场构建的遏制侦查讯问权滥用制度也在实践中总是失灵.在追问侦查讯问正当性过程中发现,只有分解侦查讯问权形成"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机制以及借助于犯罪嫌疑人"权利对权力"的抑制机制,才能使侦查讯问权得以正当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呈现出更智能化、隐蔽化和复杂化的特点,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也更强。侦查人员想要快速突破案件,就需要恰当而巧妙地使用侦查谋略,以发现、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一、职务犯罪侦查谋略的概念及必要性谋略是指在竞争对抗活动中,决策者判断形势,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侦查措施之一的讯问犯罪嫌疑人程序,是侦查活动的必经程序,在侦查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侦查讯问虽然是侦查机关侦破案件最有效的侦查手段,但是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等方面一直受到大家的诟病.侦查讯问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与现代法制对人权保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侦查讯问过程中现存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规定本身存在不足,比如法律没有规定犯罪嫌疑人的无沉默权问题、刑讯逼供问题,从而也导致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在法律层面上对侦查讯问制度进行完善,同时也应通过引导人们的法制观念和侦查讯问部门的执法理念来解决我国侦查讯问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职务犯罪侦查谋略的概念职务犯罪侦查谋略是指检察机关的侦查部门为揭露、证实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等职务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中所采取的斗争计划、手段和方式,它是侦查人员根据具体案件对侦查措施、方法、时机的灵活选择,旨在使侦查对象难分真假、难辨虚实、陷于判断失误与行动失误的困境,使其暴露或供述犯罪的目的、手段、过程和证据,从而查清全案犯罪事实。其出发点是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以最优的方法、最少的人力物力、最短的时间准确及时地揭露和证实犯罪。二、职务犯罪侦查谋略与职务…  相似文献   

16.
<正>一、导论长期以来,"到案"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尤其是侦查实践的一个习惯用语。侦查人员使用"到案"时强调的是犯罪嫌疑人从普通公民身份转变为犯罪嫌疑人身份而初次到达侦查机关接受调查的情形。〔1〕此即所谓"侦查到案"。在普适的意义上,侦查到案阶段  相似文献   

17.
侦查程序中律师帮助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侦查程序中 ,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最容易被忽视。就我国的司法实践而言 ,起诉和审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侦查的结果 ,侦查程序是真正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命运的关键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增加庭审抗辩色彩的同时 ,却没有相应地增加侦查程序中的对抗因素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的律师帮助权与其他国家相比尚存在亟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8.
方全  刘晶 《犯罪研究》2002,(5):60-62
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依法可采取多种侦查行为,较常见的有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和鉴定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为应对犯罪活动日益隐蔽化和组织化的趋势,各国的侦查部门越来越多地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用一些特殊的侦查手段,如电子监控、诱惑侦查、测谎仪测试等。实践证明此类侦查行为对于突破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确实行之有效。但由于目前我国法律中尚缺乏指导和规范此类侦查活动的程序规定和证据规则,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刑诉法》规定下,侦查讯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能是以提升合法手段获取供述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取自愿供述为出发点。而侦查讯问法定强制特点、侦查讯问策略内含的强制性因素又与犯罪嫌疑人的本能的常态的非自愿供述心理之间相互抵触,在侦查讯问实践中如何认识犯罪嫌疑人的自愿供述,提出犯罪嫌疑人"相对自愿"供述观点,成为依法开展侦查讯问,勇于正确实施讯问策略的关键和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法律对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改变羁押处所时,是否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没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一些侦查部门便以此为由,对被逮捕的人改变羁押处所后,不将变更后的羁押处所通知被羁押人的家属或者单位。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有悖立法原义。首先,不利于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刑诉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