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选举居村民自治四项原则之首,但迄今为止,在我国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选举环节,普遍存在着选举过场化问题。村民自治选举过场化问题使人们对当地选举产生失望、冷漠乃至敷衍了事的行为,这不仅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相悖,也困扰着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村民自治的良性成长。通过进行个案调查和宏观分析发现,村民自治中选举过场化的根源在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上,不适当地理解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在村干部候选人的产生环节,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入扭曲为村党支部或村干部提名候选人等。若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加强政府主导和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总结十年村民自治的实践经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这一制度,必须着重解决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委会和村民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这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规范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组织是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为填补土地集体所有者主体缺位而产生的乡村新型组织形式。由于法律和制度规定模糊,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村“两委”关系不顺、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要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规范化运行,必须总结村民自治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款,从法律上保证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分立;村级党组织要转变观念,确保建立科学、高效的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乡镇政府及其干部要在思想上、职能上和工作方法上实现新的转变,保证乡镇政府管理权在基层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后,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级治理中具有领导地位和作用。但是从目前一些地方看,对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主要有两种误识:一种是“代替论”。认为“既然实行村民自治就应该是村民选举的村民委员会说了算,党支部管管自己的党务”就可以了。另一种是“代表论”,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锋 《唯实》2004,(Z1)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 ,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 ,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 ,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 ;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 ;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 ;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 ;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 ,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 ,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史锋 《唯实》2004,(9):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锋 《唯实》2004,(8):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自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农民寻求政治民主形式的伟大创举。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其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于1999年在基层锻炼中,恰逢当地村委会换届选举,通过与乡镇领导、村干部和村民的广泛接触,对村民自治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既看到广大农民对村民自治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衷心拥护,也体会到广大基层干部对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艳 《理论导报》2010,(3):45-46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目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四个民主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村民自治模式下参与的积极性四个方面提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村民自治是中国现代民主—国家建构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国家建构的一种民主形式。1998年11月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后,农村地区的民主自治实践全面铺展开来。而在城市一端,中国早在1989年12月就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城市居民自治作为一种制度被确定下来,一直运行至今。现行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制度,是在我国城乡分立的二元结构背景下实施的,但是随着城乡户籍限制的渐渐松动,人员流动日渐频繁,我国的城乡二元  相似文献   

11.
村“两委”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分别是:199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据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应该说,绝大多数村“两委”都能自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村委会能主动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彭真长期领导、主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积极关注和支持村民自治工作,主持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充分肯定了村民自治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为村民自治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尤其是村民自治法制化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99年3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幕层组织工作条例》。条例第九条第三款明确指出,村党组织要“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这一规定明确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从理论和制度来看,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各自地位是明确的,相互关系是协调的。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并没有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理顺好关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严重影响着村民自治的运作。因此,如何处理好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对于继续推进村民自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一些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矛盾主要围绕职权来源、职权认识和支书兼职变化等不同 层面的问题展开。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矛盾是在村民自治进程中产生的,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制度规范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乡村党组织对支 部权力消长缺乏认识和支部领导方式的问题造成。解决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职权矛盾应主要从规范性文件 中寻找共性,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尝试制定两委工作规范、采取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两委交叉兼职和建立 "二选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3,(11):37-39
1.我省村“两委”(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甘肃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有关规定和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关于做好全省村党组织和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甘组通字[2013]45号)精神,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制度在各地农村普遍建立以后,农村权力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即从党支部一元化领导模式向党支部和村委会并存的二元权力模式转变.从各地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情形看,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构成的二元权力结构中,两者的角色功能界限模糊不清,二者的权责在发生互动关系时经常重合,由此导致了村民自治进程中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磨擦与矛盾,这既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充分实现,也不利于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和体现.因此,重新审视、调适和转换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功能,日益成为乡村社会变迁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村民自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目前村民的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村民委员会履行职责不力,自治能力不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紧张,自治权与领导权冲突加大;乡镇政府的行政权与村民的自治权冲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异化了村民自治。对策是积极培育公民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完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国实行村民自治二十多年来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经验。但是由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并依法实行自治,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尤其是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职能、工作方式、领导方法等都有与其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认识和探索,创新其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朱文龙 《支部生活》2004,(10):18-19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实施五年来,各地广泛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如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不团结、工作不协调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理顺村党支部与村会的关系,使党支部与村委会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工作,是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亟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李曦  吴海波  朱谋俊 《求实》2005,(3):89-92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同时制约村民自治发展的因素也日益凸显.作为村民自治根本体现的民主,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村民自治完全可能因为民主制度的缺失而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甚至还可能名存实亡.要解决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端正认识,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