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锋 《唯实》2004,(8):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锋 《唯实》2004,(Z1)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 ,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 ,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 ,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 ;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 ;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 ;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 ;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 ,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 ,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权的异变是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根本性问题。考察村民自治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村民自治权与国家政权尤其是乡镇政权关系的维度;另一个是村民自治权与村民关系的维度。村民自治权的异变在这两个维度上发生,在前一维度上村民自治权异变为乡镇政权的附属权力,在后一维度上村民自治权异变为村庄内部为少数人把持的私人权力。村民自治权的异变使得村民自治演变为“村民他治”。对村民自治权并变的治理主要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但不论在哪一个雏度,其任务都是长期和艰巨的。  相似文献   

4.
在村民自治条件下如何实现乡村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运行10多年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村民自治的现实制度运行和成文制度相比存在很大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村民自治的运行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受乡镇行政和村民自治的关系影响.一 80年代以后,国家行政权力上收至乡,乡作为国家的基层政权,对本乡实行行政管理.在乡以下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对本村事务行使自治权.这样在农村社会的管理中就产生了乡镇的行政权力和村民自治权并存的局面,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确定了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保障,村民自治权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也是农民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村民自治权运行的问题,本文从村民自治权入手,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保障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意见。  相似文献   

6.
规范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组织是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为填补土地集体所有者主体缺位而产生的乡村新型组织形式。由于法律和制度规定模糊,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村“两委”关系不顺、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要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规范化运行,必须总结村民自治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款,从法律上保证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分立;村级党组织要转变观念,确保建立科学、高效的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乡镇政府及其干部要在思想上、职能上和工作方法上实现新的转变,保证乡镇政府管理权在基层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内涵、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法治化运作的必然要求;我国法治理论和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村民自治制度法治化运作的基础。当前涉及村民自治的法律规范存在纵向体系漏洞明显、横向体系覆盖不全的问题,法律主体的不成熟和法律程序的疏漏增加了法律实施的困难,尤其法律意识的消极冷漠更侵蚀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救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呈明  陈晓莉 《求实》2003,(9):60-62
中国村民自治历经二十年的发展,时至今日,由于自治体内自治纠纷不断,权利冲突、违法行为随处可见,致使村民自治权频遭侵扰,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村民自治因此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解开村民自治"死结"的出路在于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立法规制之、司法救济之。然而法律规制的重心并不在于国家法,而在于民间法;司法救济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首先在于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9.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了乡镇政府具有监督村民自治的“责令改正”职责,但在履责方式、程度、法律后果等方面的规定缺失,导致实践中监督流于形式,且司法机关很难统一审查标准,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现象,损害了村民合法权益。该制度缺憾实质源于理论实践中对“责令改正”的行为类型认知混乱,基层政府难以把握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的边界。为此,应认识“责令改正”在法理上是一种单独产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行为,将其视为要求村民自治组织履行“第一性法律义务”的工具,具有行政裁决的行为结构。据此,在司法审查中应明确《村委会组织法》两处“责令改正”的适用区别,确立实质性审查标准,乡镇政府既应对村规民约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合法性落实,又应恪守权力边界、敦促村民自治组织作出最终决定。  相似文献   

10.
借鉴吉登斯的权力来源资源论的观点,文章从“权力+资源”的角度理解村民自治实践困境的生成逻辑与化解机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物质性资源的日益匮乏、权威性资源的逐步萎缩、权力运作合法性释义空间的日渐丧失,使党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可以调度使用的各种资源逐渐缺失,村级组织的治权严重不足,越来越难以满足村庄治理的现实需要,这加重了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负荷.真正想要超越“权力+资源”的村民自治实践困境,必须理顺国家权力、村民自治权力(权利)与农民权利的关系,充实村民自治实践的资源基础,引导村民自治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村民自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目前村民的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村民委员会履行职责不力,自治能力不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紧张,自治权与领导权冲突加大;乡镇政府的行政权与村民的自治权冲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异化了村民自治。对策是积极培育公民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完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中还存在乡镇政府干部制约村民自治的正常进展、村委会干部的权力难以受到有效制约和村民自治权利的保障与救济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完善村民自治,首先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使之成为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保障自治权不被异化,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真正实行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13.
唐文丽 《世纪桥》2000,(5):4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我国在村一级实行村民群众性自治。而这一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能否真正实现。一、村党组织的权威受到挑战自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以来,我国在村一级逐步确立了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经过20多年的运行,除少数村的村民自治运行比较规范外,绝大多数村的村民自治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村党组织的领导权威不足。首先,村党组织领导权威的法律资源短缺。村党  相似文献   

14.
李坤明 《党史文苑》2011,(6):61-62,66
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也是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内。本文就农村基层自治制度中的一些法律问题,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蕾 《世纪桥》2007,(4):30-31
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乡镇行政的过度干顸与村民自治功能萎缩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失衡。要改善这一关系,一是要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二是要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民主选举居村民自治四项原则之首,但迄今为止,在我国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选举环节,普遍存在着选举过场化问题。村民自治选举过场化问题使人们对当地选举产生失望、冷漠乃至敷衍了事的行为,这不仅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相悖,也困扰着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村民自治的良性成长。通过进行个案调查和宏观分析发现,村民自治中选举过场化的根源在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上,不适当地理解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在村干部候选人的产生环节,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入扭曲为村党支部或村干部提名候选人等。若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加强政府主导和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在国家行政主导下的一种新的乡村整合方式,肩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把"原子化"的农村整合起来的双重责任.然而,单一政治话语中的村民自治难以在"行政权"和"自治权"之间形成合理的张力,甚至有以"行政权"淹没"自治权"之趋势."自发地"建构农村"公共领域"和培育农民"公民德性"是乡村自治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成就和影响已为世人所肯定 ,但村民自治的前进道路仍然是艰难曲折的。本文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利益分化、社会根源等角度对传统力量与村民自治这个新生力量之间的博弈现象进行了审视 ,探讨和分析村民自治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曦  吴海波  朱谋俊 《求实》2005,(3):89-92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同时制约村民自治发展的因素也日益凸显.作为村民自治根本体现的民主,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村民自治完全可能因为民主制度的缺失而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甚至还可能名存实亡.要解决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端正认识,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正处在乡土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和城镇化的浪潮中,农村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村民自治权力运行的普遍失范导致的村官腐败已成为困扰农村发展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制约和监督村民自治权力运行机制,人们开始了对制约和监督村民自治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探索,并创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研究和探讨上述问题,要科学分析村民自治权力的应然模式、方法模式和实然模式,要用客观的态度和历史的眼光看待村民自治制度及其存在的权力腐败问题,研究村民自治权力运行中的腐败问题要充分考虑村民自治制度固有的特征,要从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立场出发设计科学的监督制度,要不断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执行力,切实保障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