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俄罗斯民粹主义既指称俄罗斯19世纪激进社会主义运动,也用以描述当代政治现象,这一现象既是表达民意的形式,也是执政当局或体制内外反对派的政治工具。俄罗斯民粹主义是对现代化进程所引发冲突的反应,它声张人民立场,把现代化进程中的"受损"归结于资本主义,用区分"自己人"和"他人"的简单逻辑解释复杂问题,依靠人民力量达到政治目的。俄罗斯民粹主义的这些共性源于俄罗斯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摇摆性、矛盾性,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鼓励追求正义,但现代化和全球化又使俄罗斯的民族独特性受到冲击,非理性、矛盾性和宗教性的俄罗斯文化鼓励了民粹主义。俄罗斯社会结构变化、知识分子与人民的互动趋于紧密,以及自由主义的巨大影响,使当代俄罗斯民粹主义呈现出新特点,即民粹主义的主体从知识分子变成中产阶级,重视利益政治,淡化道德理想政治。  相似文献   

2.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反精英、反建制、反官僚的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对欧洲国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冲击。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崛起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很多人对"共识政治"状态下的主流政党失去了信心与信任,深层原因则是20世纪80年代后"自由资本主义"回归欧洲引发的社会反弹。在欧洲选举政治框架中,民粹主义政党上台后一般都会趋于"主流化";同时,主流政党也会吸收很多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政策主张。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对西方意识形态、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运动与环境及气候政治发生关联,形成了一种被称作环境民粹主义的新兴社会思潮.二者的关联并非巧合,其所凝聚的社会和政治力量不容小觑. 内外因素合力催生欧洲环境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与环境议题之所以可相向而行并在欧洲成势,从本质上看,是因为二者内在需求高度匹配:一方面,环境问题是一个属于科学范畴的议题,因未经政治裁剪的话语而具有草根性;另一方面,民粹主义内涵丰富、边界灵活,具有与环境等诸多议题发生关联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政府与媒体之间既博弈又相互依赖的传统格局被打破。特朗普与主流媒体之间的持续对抗,是美国政治极化的反映。特朗普代表的是左和右的民粹主义,美国主流媒体代表都市知识精英,后者一贯坚持自由主义理念和价值观,但在高度政治化、精英化、都市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他们把政治立场和利润置于真相之上,从而削弱了其监督作用和公信力。假新闻的泛滥,也对美国主流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美国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自身、新闻传播方式和民众获取信息渠道均呈现多样化。传统主流媒体依然是了解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渠道,但数字媒体、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美国媒体的新变化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关注那些位于美国中西部"锈带"的"沉默的大多数",从而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5.
萨米尔·阿明对美国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资本主义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模式上,也反映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等领域中。下面两篇文章就分析了美国意识形态中的一些特点,如个人主义、基督教基要主义、工人阶级缺少政治意识以及民粹主义等等,并指出美国政治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正日益表现出私人化和新封建主义的特点。这些对于我们完整认识美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强人、国家和民族是民粹主义论述中至关重要的政治符号,形塑了民粹主义内在的威权性特质.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到2016年的逆全球化巨变,再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西方社会面临一系列重大危机的打击.在空前的危机打击中,强人政治因聚旗效应而上演、国家威权因政府干预而彰显、民族主义因全球化刺激而复兴,这三方面因素为西方民粹主义的威权化提供了特定的实践形态、权力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2020年底特朗普选举挫败并未给威权民粹主义画上句号,相反,持续的危机刺激使得民粹主义更突显其威权面向.在后疫情时代,威权民粹主义将把世界带往何处尚待观察,但是一个重新思考政治的机会已然摆在西方面前.自由民主能否和如何在与民粹主义的长期缠斗中胜出,这是西方不得不严肃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粹主义在历史上出现过四次浪潮,前三次总体上呈现出偏左的政治色彩。在21世纪初叶,第四次民粹主义浪潮席卷欧美,却出现不同于以往的、左翼与右翼同时并举的两极化趋势。引领全球化已达30年的新自由主义催生和助长了这一趋势,其经济政策导致财富集中和分配不均,中下层陷入经济焦虑,左翼民粹主义由此萌生;而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文化价值加剧了身份政治和其他单一议题政治,中下层的身份焦虑激发了右翼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在政治上主张的代议民主出现种种弊端,成为左翼与右翼民粹反精英、反建制的共同政治诱因,是激发当今民粹主义两极化趋势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8.
民粹主义与民主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对民粹主义发展的社会政治动因的理解,也涉及了对欧洲传统民主政治运行机制及其发展方向的理解。在此问题上,主流政党、媒体以及学术界的立场不尽相同。主流社会在诉诸民主捍卫欧洲主流价值而抵制民粹主义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既有的民主制度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法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国民阵线集中体现了崛起中的欧洲右翼民粹主义的典型特征。它鼓吹新种族主义,反对和仇恨外来移民;主张封闭的民族主义,反对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宣扬民粹主义,否定现存政治体制,试图用竞选和议会斗争的合法手段颠覆现存制度,与企图用非法手段复辟专制制度的新法西斯主义相呼应。法国国民阵线的选举政治表现说明,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右翼民粹主义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频繁动作,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而作为主流政党,只有及时适应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不断提出合乎民意的政治议程,励志改革,才能掌握选举政治的主动权,维护自由民主价值观和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在公民社会和政治社会中,各种民粹主义运动在其群众组织的发展程度上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虽然一些民粹主义的领导者在动员其群众中的支持者时没有依靠各种机构作为其中介,但其他一些领导者却组织政党或大众社团来集中与控制其跟随者。在从农业出口发展模式向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拉美民粹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它标志着群众政治的开端,在这一时期,组织建设一般比较常见。这种组织建设在最近的民粹主义的发展浪潮中已经不那么普遍了,而最近的民粹主义爆发于从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向新自由主义的急剧转型过程中。然而,政治…  相似文献   

11.
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阶段,"桑德斯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自那时起,"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左翼政治现象与社会运动在美国获得迅猛发展,它既带有美国左翼运动常见的平民主义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政治思维与策略。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是"桑德斯现象"和"民主社会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而这场社会运动为美国年轻人与民主党选民对资本主义和特朗普政府厌恶情绪的爆发提供了一次契机,可能加速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左转。但它也必须面对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对劳工运动的消解作用,以及当今两党建制派和右翼行动主义者的反对与阻挠。  相似文献   

12.
政党联盟化是现代政党政治中的普遍现象。欧洲民粹主义政党为了壮大组织力量,增强政治话语权和政策影响力,采取联合结盟的发展策略,呈现出明显的政党联盟化动向。从组织学的视角来看,民粹主义政党组建联盟既源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也与主流政党的代表性危机和竞争性政党选举体制密切相关。在联盟策略上,民粹主义政党淡化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注重实用主义的利益回报,联盟成员除了政治光谱上的同向者,也有传统主流政党,甚至还有处于政治光谱反向的合作者。它们通过组建执政联盟或组织议会行动同盟两种主要方式宣扬和推行民粹主义主张,给欧洲各国政治以及欧盟政治带来巨大冲击,进一步加剧了政党离心性竞争、加速了欧洲政治碎片化、加深了欧洲社会裂痕,使得欧洲政治发展前景更具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将对世界民粹主义理论内涵的探讨与东亚民主化以来的民粹案例结合起来,可以发现,东亚的民粹主义具备社会二元对立论、直接民主与反建制、激进的社会平等观以及程度不一的民族主义或本土认同论述,这四个内涵要点借助自由民主价值观和一人一票制而得到放大。并且,东亚民粹主义政治具有明显的外生性经济根源,经常由于迷信选举民主、煽动社会对抗,造成治理失效和社会动荡。近年来,学界开始反思民粹主义的根源与弊端并探索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宗教关系的急剧变化促使国际政治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全球性民粹政治思潮的形成,无不基于各国宗教的不同信仰方式而得以建构与强化,其中,民粹宗教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最为明显。以伊斯兰教信仰为核心的阿拉伯民粹主义、儒佛信仰为主体的华夏民粹主义、基督教原教旨教派与底层白人的基督教民粹主义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民粹宗教",促成"神权民主"及其"民众神圣",导致具有新国家主义特征的"绝对国家"及忠诚于国家等特征出现,从而深刻影响到国际政治关系,乃至能够强化、左右当下国际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15.
雷墨 《南风窗》2014,(8):44-45
民粹主义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有着天然的联系,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也预示着全球治理问题正面临考验。"我们正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不是民主的时代,而是民粹主义的时代。"美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布热津斯基在2011年9月14日受访时,谈及当时正如火如荼的"阿拉伯变局",这样说道。3天之后,美国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并在之后蔓延到美国120多个城市。当  相似文献   

16.
微博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催生了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型民粹主义,其主要特征是敌我思维化、泛道德化、简单化和常识化。微博民粹主义的正面意义是对社会精英阶层能起到一定的监督和警示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危及自媒体传播秩序,瓦解社会公共信任,导致社会生活"西西里化"等严重消极影响。扭转微博公共领域民粹化倾向要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即提高网络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创新微博治理方式及引导青少年群体的自媒体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拜登胜选使美国看似迎来了“后特朗普时代”,但若着眼于政治文化维度,则可发现,美国兼具民粹主义周期性爆发的传统、孕育大众反叛的独特文化图景以及极度撕裂的现实处境.即便拜登政府致力于对多个关键性议题做“去特朗普化”处理,但鉴于特朗普任内不遗余力地开展民粹主义动员已然触发人民质疑政府、抨击精英的惯性,白宫易主并不等...  相似文献   

18.
台湾民粹主义是伴随着台湾政治转型而逐渐凸显出来的一种政治现象。它不仅涉及到民主化理论的根本性问题,而且也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嬗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台湾学者对台湾民粹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纵向的历史回顾和横向的理论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民粹主义"和"人民"这两个重要概念自19世纪以来的发展轨迹,并对这些概念在当下的使用进行了新的解读。作者指出,民粹主义在历史上是经由"人民"这个社会范畴发展而来的,而"人民"这一范畴几乎已经从政治话语中消失。"民粹主义"的含义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争论之中,这一标签也被贴在极为多样化的运动身上。在作者看来,民粹主义这一概念正在被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20.
民粹主义是一种具有历史复发性的社会政治现象,常常出现于重大社会转型时期,以"崇尚人民"为概念内核,持反体制性、权威主义和本土主义等价值取向。全球化堪称历史性的世界大转型,正以一种极其深刻的方式重构人们的生活,民粹主义在其中潜伏已久并最终爆发,其根源可以从民粹主义的需求侧和供应侧考察。就前者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引领的全球化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和巨大的文化与价值变迁,中下层民众产生了强烈的经济不安感和被剥夺感,产生了身份认知上的焦虑感和对后物质主义价值的叛逆情绪,进而需要一种民粹主义的表达。就后者而言,对于深陷选举竞争的政党来说,民粹主义与其说是一种真诚的对人民的信仰,不如说是一种有效的政治策略或政治风格,右翼或极右翼政治力量提供、助长、利用了民粹主义的表达。全球化时代"大众的反叛"或许始料未及,但如果不深刻反思,这个时代或许就无法继续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