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期间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意大利是西方七国集团成员,也是欧盟创始成员国,中意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既有成就的充分肯定,也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继续推进注入新动能。意大利地缘和经济优势使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而过去几年意大利对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一带一路"倡议认识的不断提升也使得两国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大有可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平台,中意合作将迈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有望对带动中欧整体合作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
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改革开放40年来,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欧洲国家也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庞大市场中受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中国坚定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中欧合作更加紧密。近两年来,欧盟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对外来投资的防范意识和敏感性提升,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分析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及应对之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16+1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下重要的区域合作框架。它因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需求,是推进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助于形成全面均衡发展的中欧合作关系,还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区域形成良性互动效应。"16+1合作"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纳入自身发展规划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16+1合作"还需要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相关国的关系,采取措施走出贸易与投资困境,应对好中东欧地区的动荡局势,确保金融支持工具有效投放至中东欧市场;不能忽视对于合作的负面舆论及不友好态度,以及协调好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战略需求对接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注重不同框架和平台之间的合作、坚持开放办平台的政策、加强对欧盟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认知、发挥好"走出去"企业的作用以及完善双方合作的金融支持工具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经济舞台和国际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进入21世纪,中欧贸易保持稳定发展,投资合作逐步增强,财金合作有所创新,科技合作和绿色发展合作日趋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在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贸易不平衡、贸易和投资保护倾向加重、经济问题政治化等挑战。当前,中欧经济互补性依然较强,战略对接逐步完善,第三方合作方兴未艾,经贸合作领域逐渐拓宽,经贸关系协调日趋机制化,这些因素为中欧深化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中欧双方需要抓住各种新的合作机遇,充分发挥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建设性处理分歧摩擦,加强务实合作,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长期、稳定、互利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欧班列对中欧经济地理的影响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欧班列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从"距离、分割、密度"等方面重塑了中欧经济地理。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优先运输防疫物资,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战略通道。面对通道"通而不畅"、班列"线路重复"、信息化滞后等挑战,中欧班列需要通过完善通道网络、便利化贸易投资、建设融合规则、加强数字建设等方式,进一步缩短经济距离、减少分割、提高经济密度,以更好推动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欧洲克服欧债危机对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欧盟于2014年底出台了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即容克计划。容克计划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在不增加公共债务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支持关键领域内的项目和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和研发创新;消除行业以及金融和非金融投资壁垒。容克计划的行动重点不仅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高度契合的特征,也与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一致。中欧在上述领域内具有各自的经验和优势,推动双方倡议的战略对接不仅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双方在多领域的互利合作,还可以增加中欧在第三方的合作机遇,实现多方共赢。当前,双方倡议的战略对接已具备现实的合作基础和先行的合作经验,并已制定了对接的短期路线图计划。但战略对接能否可持续地实现,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中欧能否加强战略互信,克服域外因素的干扰,在务实原则下切实推进合作。  相似文献   

7.
2020年适逢中意建交50周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着国际局势。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加强中欧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战略伙伴关系理论框架探讨伙伴关系的深化,就是以巩固伙伴关系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为目标,以发掘和拓展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高合作水平为手段,探讨持续增进共同利益和促进互利共赢。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不断深化,同时也面临挑战。中意双方应在政治上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提高双边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在经济上拓展合作领域,加强竞争管控,实现互利共赢;在人文领域促进相互了解与信任,消除误解与偏见;在地区层面注重协调中国、欧盟和意大利三边关系,防止中欧关系波动影响中意双边合作;在全球层面,进一步加强金融体系等改革、环境与经济治理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政策协调,深化全球战略关联。  相似文献   

8.
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审议的重大任务和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战略思考,对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推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布局.2019年9月,国务院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始终倡导"以和促合、以义相合、以诚润合、尚合求合"的理念,积极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经历了启动期、黄金期和深水期等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内外部压力增大,需要进一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多释放发展红利,同时维护好中欧关系和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及时解决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美国主导的TPP以及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于亚欧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贸融合并未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形成符合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的经贸规则,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入,从而为区域经贸融合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发挥经贸先导作用,承担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优化中的责任,在了解和尊重沿线国家经贸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打造紧密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共建经贸园区、加快推进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谈判以及主动对接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性倡议等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经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实践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意义。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快速推进,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东盟各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从最初的观望、谨慎逐渐转变为欢迎和支持,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的巨大发展潜力。与政府层面相比,东盟智库层面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仍处于逐步深化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在此背景下,应深入分析东盟各国政府和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元认知和关切,制定有针对性的合作策略,以更好地在东南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亚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和对中国而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通"中之重。近年来,"五通"建设在中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进一步拓展并形成了利益交融与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涵盖多领域和多层次,整体上呈现从以点带面、从线到面逐步走向区域大合作的积极发展态势。不过,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中亚国家一些民众的负面认识有所体现,域外国家对中国在中亚影响力持续上升的猜疑未明显缓解,中国未来需要妥善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孟两国正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经贸合作加速发展。由于孟加拉国政治性暴力事件频发、国家腐败严重、恐怖主义威胁、政治经济受大国博弈影响严重、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法律体系不完善且行政效率低下,中孟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经济风险。中国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充分认识其中的风险并做出应对措施,助推双方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国从非洲各国的根本利益出发,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正式接纳全非洲为国际合作伙伴,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扩大相互投资,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另一优先合作方向。国际产能合作主要是围绕生产能力新建、转移和提升的国际合作,为此,中非产能合作的实施也正围绕着基础设施与园区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15.
英国"脱欧"给欧盟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后脱欧时代"的欧盟将不可避免发生重要变化,具体表现为保护主义加剧、内倾性上升、自信心下降。在"脱欧"背景下,欧盟不断调整内外政策,着力提升欧盟经济竞争力;建设所谓"保护的欧洲",以使欧盟免受所谓非市场经济行为的"不公平竞争";提升战略自主能力,打造"主权的欧洲";更多聚焦周边地区的稳定与和平。欧盟政策调整可能导致中欧经济上的纷扰增多,但同时也会为双方深化经贸、国际事务等领域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中欧加强合作仍将是主流。  相似文献   

16.
<正>俄罗斯、伊朗两国对"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的建设均有重要影响。其中,俄罗斯通过建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建设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开展双边外交等方式不断增强其在中亚的影响力;伊朗始终将阿富汗作为其向中亚发展的战略支点,并在"伊核协议"达成后通过申请加入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促进里海油气开发等方式加强与中亚地区的合作。为更好地在中亚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建议中、俄、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国同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巴基斯坦内部局势与外部环境均存在不可控因素。这使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威胁、印度、美国等域外大国干预、巴内部省份的利益竞争、宗教因素和非传统政治风险。因此,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过程中,为了有效管控风险,中国政府应该通过提供安全类公共产品打造区域及区域间安全共同体;建立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形成多方合力以防范与应对投资风险;动员社会资源,创新海外公民保护机制;对外投资企业则应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2018年,中国与尼日利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尼日利亚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尼日利亚对"一带一路"认同度高、经济发展潜力大、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契合度高、中尼人文交流日趋活跃,这些因素是中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中尼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产业合作掣肘因素多、非政府组织势力强大以及西方和新兴国家的竞争等。展望未来,"一带一路"为中尼合作注入强大动力,并将成为新时代两国友好合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2018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进入精准对接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非合作不断走向全方位、宽领域和纵深化的新局面,合作内容从过去的聚焦"五通"拓展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及健康卫生、和平安全等更多惠民新领域。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助力非洲的减贫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为提升新时代南南合作水平及推动国际对非合作发挥了有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一直努力实现自身发展战略与亚洲区域合作及他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但在"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中,印度是唯一对中方邀请"态度保留"、"犹豫不决"的大国。与此同时,印度也在酝酿和发展以自身为核心的"季风计划",推进环印度洋地区合作。因此,"季风计划"往往被解读为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制措施。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与"季风计划"在结构和本质上并不具有天然的对抗性,相反能实现相互对接甚至融合。通过概念对接、功能对接和文化对接,中印之间能够规避冲突、凝聚共识、开拓合作。中印战略对接是以非零和的方式建构非对抗性的新型战略合作模式。这一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也将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程度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