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3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彦红 《欧洲研究》2012,(5):117-135,3,4
作为意大利制造业经济的"硬核",产业区及其发展变化不失为把握意大利实体经济现状与前景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意大利产业区的转型与创新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遇到困难以来,意大利产业区一直致力于转型与创新,内部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网络的外向化与国际化、坚持"专注于产品"战略及"绿色经济"的兴起等都是产业区模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即便在"国家体系"长期低效的情况下,意大利产业区的转型与创新仍取得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企业规模变化、国际化水平、创新能力、出口等方面。作为巩固乃至复兴意大利经济的支柱,产业区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在经历经济危机的洗礼后,进一步调整自身,及时抓住全球价值链重组与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欧盟越来越寻求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就投资、竞争、环境和劳工等领域达成规制性(regulatory)协定。欧盟为什么选择WTO而非其他国际组织来寻求规制性目标以满足这些新需求呢?本文提出两条原因:第一,国际贸易谈判中议题的关联性已由单一的市场准入权互换向市场准入权与规制互换转变。内部民意的多样性以及决策达成共识的需要,使得欧盟特别依赖于这种广泛的议题关联性。第二,WTO的司法化及实施交叉报复的可能性加强了其承诺的可信度,相应提高了该组织在跨政策领域实行关联议题谈判的吸引力。本文将揭示这两条原因如何促进了欧盟将规制性议题提上多哈发展回合议程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2月4日,意大利就宪法改革举行全民公投。公投以"惨败"收场。随后,该国总理伦齐履行先前承诺宣布辞职。中长期而言,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失败不仅不利于自身政治稳定与经济复苏,对于欧洲经济政治前景亦会产生负面影响。分析在民意背后起推动作用的历史文化、政治文化、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重要因素由此变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孙彦红 《欧洲研究》2005,23(5):151-153
2005年7月15日,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先生应邀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并作了题为“欧盟与中国——共绘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副院长陈佳贵、秘书长朱锦昌、欧盟驻华大使安博、中国驻欧盟大使关呈远出席了演讲会。与会者还有来自欧盟委员会驻华使团、22个成员国和2个即将入盟国家的驻华大使馆使节和官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有关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新闻媒体的记者200多人聆听了巴罗佐主席的精彩演讲。现将巴罗佐主席演讲的内容简述如下:(一)欧中双边关系的发展在过去的30年中,欧中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欧盟率先提出"关键使能技术"的概念,并制定出一套较为系统的发展战略,而后者也成为"欧洲2020战略"与欧盟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的重要内容。除顺应世界技术与产业发展潮流之外,欧盟重视关键使能技术还有其特殊而又深刻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考虑。整体上看,欧盟发展关键使能技术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技术研发与市场化应用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为跨越这一"死亡之谷",欧盟制定了包括技术研究、产品示范和制造活动三根支柱的战略框架,强调各项使能技术的联合应用,尤其注重采用新的政策手段大力支持技术成果的市场化。鉴于各成员国的国情不同,上述战略的具体落实也会呈现出路径上的国别差异,整体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从德国的视角看,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PIIGS国家("欧猪国家")在享受超出自身收入水平的生活方式上走得太远,导致其政府的持续预算赤字。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持不同见解,他认为成员国的竞争力差异以及加入共同货币区导致的政策工具的丧失使得欧元已经失败。德国政府相信有两个政策工具可以解决危机:第一,制定强制所有成员国采取预算紧缩的财政协议;第二,创建一个基金用以救助受到破产威胁的成员国政府。包括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和赋予欧洲中央银行以最后贷款人地位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被德国政府拒绝了。德国政府强烈反对将欧元区转化为转移支付联盟。而由德国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也都归于失败,因为预算紧缩政策导致了"欧猪国家"的经济负增长,进而加大了其减少公债的难度。在德国政府看来,为保证"欧猪国家"不放松降低财政赤字的努力,继续保持金融市场上的压力是必要的。笔者认为,除非德国政府采取针对经济弱国的更加合作的态度,否则欧元区将极有可能归于终结。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高新技术产业群中最活跃、最具渗透力的部门,信息通讯技术(ICT)产业对于欧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尤为关键,而不断提高其竞争力正是欧盟ICT产业政策的目标所在。本文旨在对欧盟层面ICT产业政策的发展、内容和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表明,欧盟ICT产业政策的确取得了一些实效,但至今仍未能改变其ICT产业整体竞争力及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长期低于美国的局面。近几年来,该政策正在由分散走向整合、由专注于供给转向供求兼顾、由温和转向力度加大,这一转变能否在未来取得实效,将成为欧盟能否保持和提升经济竞争力、成功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关键。另外,强调尊重欧洲基本价值观和欧洲经济社会模式使得该政策具有了典型的欧盟特色,值得他国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触动,近年来西欧主要国家的政府经济角色都出现了相对于新自由主义政策取向的不同程度的回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富有新内涵的产业政策的回归。尤其是在曾经最积极地践行新自由主义的英国,政界与学界的认识转变最为明显,卡梅伦政府和梅政府相继出台产业战略。本文以政府经济角色转变为主线,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的产业战略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剖析。分析表明,近年来英国政界与学界正在形成有关政府经济角色的新共识,认为与自由放任带来的巨大风险相比,适当的政府干预必不可少。政府要为市场经济运行构建坚实的基础,还必须具备战略眼光,积极扮演风险承担者和市场创造者的角色。在行业覆盖面上,英国确定了工业和高端服务业并重的发展路径。在政策方向上,英国的产业战略具有明确的创新导向特征,梅政府更是设定了大幅提高研发投入的目标;从卡梅伦政府到梅政府,促进创新的方式由专注于部门政策向跨部门的"使命导向型措施"转型。此外,受脱欧公投结果的影响,英国的产业战略还增加了公平导向的内容。上述战略的实施效果尚待观察,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英国政府经济角色演变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汽车业是欧盟的支柱产业和重要优势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它成为欧盟实体经济中最早遭受重创的部门之一。本文旨在对欧盟汽车业受危机冲击的表现与原因、欧盟的危机救助措施及其效果、中长期产业政策等进行分析、总结与评价。分析表明,欧盟汽车业陷入危机不仅是需求锐减与信贷收紧等短期因素所致,而且进一步凸显了该行业中长期结构转型的迫切性。与此相适应,欧盟的救助方案强调将旨在保存实力的短期措施与提高竞争力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总体而言,救助方案基本实现了帮助汽车业摆脱危机的预期目标。然而,该行业的中期表现仍有赖于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其长期竞争力更取决于能否抓住后危机时代的机遇成功地推进结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两个考察期内(1965至1967年,1995至1997年)世界贸易区域发展模式的演变,探讨了功能性贸易区产生和得以持续的原因;接着从贸易量、贸易份额、贸易收支和贸易额增长率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贸易发展状况;最后从产品贸易结构和直接投资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德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