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央加大反腐工作力度的背景下,针对经济犯罪案件和腐败犯罪案件的境外追逃追赃也掀起了高潮.从长远来看,境外追逃追赃需要从制度上和源头上解决深层次的法律问题,建立起一系列有助于预防工作和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职务犯罪嫌疑人案发后选择出逃境外的事例时有发生。从犯罪学角度讲,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来自刑罚的必定性,如果一些外逃罪犯逍遥法外,容易使许多潜在的犯罪人心存侥幸,成为有力的犯罪诱因。因此,进行跨国追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法律尊严,维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时评     
《中国监察》2011,(21):40-41
织就防逃追逃的天罗地网针对违纪违法国家工作人员外逃及境外缉捕问题,我国日前在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10省市启动了省级防逃追逃协调机制试点工作。这是继中央纪委、监察部与中央组织部、公安部、司法  相似文献   

4.
"猎狐"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2014年7月,全国公安机关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代号"猎狐2014")部署开展以来,海口警方高度重视,迅速开展行动,积极创新追逃战法,探索完善追逃措施,加大境外追逃力度,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先后从泰国、中国香港抓获庞某、郭某等两名经济犯罪嫌疑人,涉案总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职务犯罪向境外发展是新时期廉政建设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内地与港澳之间在控制此类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已建立起个案协查机制,并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为适应港澳回归和“入世”的需要,法域间应当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提高合作档次,加大追逃追赃力度,制订协助法律规范,以健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阐述网上追逃的法律性质,分析了网上追逃制度的法律缺失,阐述了对网上追逃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并提出法律规制网上追逃的相关建议,以确保网上追逃制度既能够提高办案效率,又有利于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7.
黄海勇引渡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复杂的引渡案。该案不仅涉案金额巨大,犯罪嫌疑人滞留境外时间漫长,历经秘鲁地方法院、秘鲁最高法院、秘鲁宪法法院审判,而且被提交到美洲人权委员会和美洲人权法院,并由中国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反思黄海勇案中的引渡程序,我们应当持之以恒地坚持境外追逃,及时化解对方对我国司法制度特别是死刑问题的误解,严格遵守对方法律提交引渡请求,全面提交案件材料并果断地作出外交承诺,如实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刑事法治的进步,妥善应对引渡中的程序性意外,正确处理在国外羁押期限折抵刑期的问题。展望黄海勇案,我们应当充分保障黄海勇的诉讼权利,全部兑现对秘鲁政府做出的承诺,实现对于黄海勇的公正判决,从而向世界证明中国刑事法治的发展与进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刑事法治形象,增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刑事法治的信心,实现我国境外追逃和国际引渡合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境外投资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兼论中国律师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箫  谢晓勇 《中国律师》2012,(10):40-42
近年来,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持续增长。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位居全球第5位、存量位居第17位。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一、境外投资法律风险的识别境外投资涉及至少两个国家,不同国家在政治体制、商业习惯、文化背景、法律制度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所涉及的法律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外汇法律风险、税务法律风险、环  相似文献   

9.
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如果嫌疑人长期在逃,不能及时归案接受法律的裁判,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赖,是对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公信力的公然侵害,进而危及到党的执政权威。检察机关必须树立"追逃也是办案"的理念,重视追逃工作,强化追逃力度,构建追逃机制,将在逃犯罪嫌疑人缉捕归案,接受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10.
陈雷 《法治研究》2013,(12):32-39
追赃国际合作是国际刑事协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相对于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引渡、遣返等而开展的追逃国际合作而言的刑事司法国际合作方式。它的合作范围仅限于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法转移出境的赃款赃物,包括犯罪所得、犯罪收益和犯罪工具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一切涉案物品、资产或资金等。目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开展追赃国际合作主要有四种方式:(1)在开展引渡、遣返等追逃国际合作的同时,随附请求移交赃款赃物;(2)由赃款赃物所在国启动国内法追缴程序,尤其是犯罪所得追缴法予以没收并请求返还的追赃国际合作;(3)在赃款赃物的所在国,通过启动民事诉讼方式追回犯罪资产;(4)启动新刑诉法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追回犯罪资产。对我国追赃国际合作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立法完善等措施,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为我国的境外追逃追赃工作找出一条既有效率,又富有成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6,(6):67-86
鉴于亚太地区成为贪腐人员转移赃款赃物的主要流向地,借助APEC的国际影响和缔约国之间的共识,不断密切APEC缔约国间的反腐败追赃合作,对中国依法追诉腐败犯罪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以往,囿于法律依据单薄、执法途径溃乏、司法合作低效和重追逃轻追赃思维定势等原因,反腐败境外追赃成效不甚理想。2014年11月,《北京反腐败宣言》出台,对缔约国之间境外追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追赃方式的整合有望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惩治腐败犯罪的利器。应当说,在对《宣言》的产生背景、涉及追赃举措的变化和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等内容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北京反腐败宣言》对反腐败境外追赃的法治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势必为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孙乾 《公民与法治》2011,(20):17-17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针对违纪违法国家工作人员外逃及境外缉捕问题,我国日前启动了省级防逃追逃协调机制试点工作,其中包括上海、广东、云南在内的10个省市加入试点联防。  相似文献   

13.
公安部自2014年7月开展"猎狐2014"行动,最高人民检察院2014年9月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将海外追捕犯罪嫌疑人再一次拉回公众视野。海外追捕的犯罪嫌疑人主要涉及经济类犯罪,如合同诈骗、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职务侵占、贪污贿赂等,其中,追捕境外在逃贪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海外追逃的主要途径通常来说,海外追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追人,即将犯罪嫌疑人带回国内依法进行审判;一个是追赃,即跨国追缴犯罪嫌疑人的违法犯罪所得。目前,  相似文献   

14.
境外追逃追赃本质上都是国际司法合作,我们应该积极构建并充分运用多边条约、区域性机制以及双边协定等多种国际协力机制,形成国际反腐败的恢恢天网.  相似文献   

15.
朝圣路     
王婧 《法人》2006,(1):86-87
目前,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途径可以归为两大类——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境外直接上市即直接以国内公司的名义向国外证券主管部门申请发行的登记注册,并发行股票(或其它衍生金融工具),向当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交易。通常, 境外直接上市都是采取 IPO(首次公开募集)方式进行。境外直接上市的主要困难在于是:国内法律与境外法律不同,对公司的管理、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要求也不同。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追逃追赃是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的两大主题。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双边引渡条约以及政治外交、法律制度等其他原因,追逃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先实现追赃更为务实。澳大利亚是我国腐败分子重点外逃国家之一,本文现简要介绍其追缴与返还腐败收益的相关法律和司法程序。追缴腐败收益的法律基础澳大利亚对腐败收益实施追缴依据的是其2013年1月1  相似文献   

17.
检察资讯     
《中国检察官》2007,(3):78-80
“两高”:建立严厉打击矿山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制度;《社会救助法》制订中,预计2008年审议通过颁布。救助范围拟惠及吸毒者;贾春旺:物权法草案具有五大特征;公检法司联合发《意见》: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最高检披露“外逃”五新特点四措施加强境外追逃.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法律规定滞后,我国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不完善。201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赋予公安机关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职权,但公安机关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工作面临着专业人员匮乏、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规定不细化、部门之间协调不明确的问题。对此,我国公安机关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从法律和管理层面进行完善,完成好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鼓励对外投资、建立跨国企业是增强国力、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跨国企业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在法律方面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现阶段境外投资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 ,制定较为严密完整的境外投资法、制定系统的境外投资发展规划、制定保护和鼓励措施、增强法律咨询和督导 ,从而建构起一套切实而完备的境外投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事实问题具有法律性,法律问题具有事实性,因此在理论上很难找到清晰而明确的标准准确地区分刑事陪审中的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境外刑事陪审实践中对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之区分,主要是通过程序机制的方法明确法官和陪审员的具体职责,由此形成了一般裁定和问题清单两种不同的模式。我国刑事陪审中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区分,既要遵循法哲学上有关诉讼中区分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基本规律,又要充分考虑我国法律传统和司法实践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