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一段时间,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成为传媒热点,也向行政法学界,甚至法学界、教育界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其中尤以某博士生诉北京大学一案反响最大。一个仍无定论的问题是:学生以学校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应否受理?换句话说,以学校为主体实施的管理行为能否成为行政诉讼的标的?笔者认为,教育权与其他国家行政管理权一样,应该接受法律监督,是行政诉讼的标的,学校作为教育权的行使者之一,其行为被包含在行政管理范围之内,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这是教育权的本质决定的,也是法治行政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与公民的合意——论行政诉讼和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的传统学说因强调行政行为的公权性和不可处分性,强调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特性,因而在行政诉讼中排斥国家与公民的合意,中国行政诉讼实定法明文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在域外,尤其是法治发达国家,行政诉讼和解则是通行的制度,行政诉讼中是存在合意的。文章辨析了“和解”与“调解”,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中和解的实际状况,着力论证了在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和解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以田永案和刘燕文案为标志的一系列发生在教育领域的行政诉讼案,引发了法学界和教育学界对高等学校与行政诉讼的深入思考。高等学校究竟是否可以成为适格的行政主体?如何在保障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保障学术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发挥司法能动添补法律真空,为弱势群体提供行政救济?理清这些问题,对于帮助我们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思想,认识我院现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提高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共有人在处分共有财产时,往往发生以下问题,共有人对于共有财产在什么情况下有权出借,出租或让与;在什么情况下无权出借、出租或让与?各共有人能否和如何在其共有物上设定他物权?各共有人应在怎样的权能范围内提出自己的对外主张,以及他们对外的义务为何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地加以研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对学生的处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甚至核心的环节,也是高校实施行政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生处分过程中,高校往往把自己放在一个管理者的地位,容易把学校和学生视为行政隶属关系,导致救济渠道不畅通,处分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学生不服学校处分形成的纠纷时有发生。积极探索和实施高校学生处分的法律救济,不仅符合“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法制精神,也可以形成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加规范和有效。  相似文献   

6.
按照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高等学校不在行政主体之列,就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那么,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校方的侵犯应当怎样救济?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八条规定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这一规定成为我国行政诉讼法确认违法判决的直接依据,但该条是建立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衡量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易对相对人的个人利益予以忽视,不利于相对人的利益保护,因此,完善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中的相对人利益保护制度应是健全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行政法理念信守行政权力不可处分的底线,在行政诉讼中排斥当事人之合意,将行政诉讼调解视为禁区。但是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却以"协调"方式处理了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件,调解在很多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争议妥善解决,双方对抗情绪得以消除,法院减少了诉讼压力,三方各得其所,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协调、和谐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弘扬。从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着手,探究行政诉讼调解在当前形势下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校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作为原告起诉学校的教育纠纷日益普遍和突出 ,但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属性在理论界和司法部门并不明朗。本文认为 ,学校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 ,而应该是一个特殊的民事主体。对学校法律地位的正确界定 ,不仅对于司法实践部门具有重大价值 ,而且有利于教育法治的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被称为“法学上的精灵”,困扰学界与实务界多年。这其中较为复杂 ,且与传统民法有矛盾的问题是 :1、请求权能否发生及其基础问题 ;2、无法律上原因的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治国家的建设必然要求行政诉讼的建立和完善,这是由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而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构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和允许行政诉讼和解都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流行观点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行政诉讼诉讼责任的三种流行观点进行评述 ,认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并不静止地属于某一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由多项因素决定 ,随诉讼程序抗辩过程的不同情境而转移 ,举证责任应具体细化 ,使其有可操作的量度。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是行政管理的相对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管理关系,其对学生作出的惩戒行为,是一种内部管理行为,不同于行政机关对外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学生认为学校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将高等学校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不符合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因为高等学校不具有行政法律意义上的可诉性,故高等院校作为行政诉讼法之被告不适格。  相似文献   

14.
一般意义上的公益诉讼涵盖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两大领域。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制度特色就是公益诉讼的原告制度。与传统私益诉讼的原告制度相比,公益诉讼的原告具有原告资格的多元化、原被告双方力量的差异性、原告处分权的限制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诉讼制度,与一般的行政诉讼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它更加关注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通过分析我国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过程中的受案范围、原告资格、具体程序等制度方面变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存在的不足,应从理念上弱化原告资格防止滥诉的价值,明确其兼具程序性和实体性;以法律利益为基础构建行政私益诉讼原告资格标准,同时设立公益诉讼,赋予公众和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充分发挥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能动性,灵活把握原告资格的立法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范畴、对象及适用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提出了完善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项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实践探索,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在24年间经历了依托文件推动的初创期、制度正式入法的生长期和司法解释实施的拓展期三个阶段。置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制度功能应当得到全新阐释。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视域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具有以官员守法带动全民守法、以官民沟通促进实质化解、以个案处理实现诉源治理的时代价值,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为此提供了有力佐证。遵循法治政府建设要率先取得突破、带动法治 社会建设的法治发展逻辑,应从必须出庭案件范围划定中的司法裁量、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取向的应诉表现和负责人出庭应诉实际效果的公开评价三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行政主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行政法学概念。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但却与西方的行政主体理论存在明显的实质性差异。行政主体理论曾经对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实际运作起了重要作用,但在近十年的实践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以《行政诉讼法》为核心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规范体系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该体系走向彻底瓦解与崩溃,这不仅是国内司法实践蓬勃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WTO框架下国际社会普遍实践猛烈冲击的必然结果。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规范体系的重构思路应以破除陈旧观念、解放思想为指导原则,树立与国际社会普遍实践接轨的国际立法理念,并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发展须大大推动其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