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岭 《理论月刊》2012,(1):91-94
袁牧之的创作历程曲折多变,但他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向.本文针对他在上海时期和延安时期的前后创作进行分析研究,着重比较其不同之处,以便把握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从上海到延安,不仅仅是地域的变化,更暗含着袁牧之内在精神和艺术观念的变化,由此催生出新的隐含着神圣感召力的电影话语,并提供了影响深远的价值规范和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4)
<正>我和画家王和平相识是在80年代中期,当时他正在北京进修,作为福州画院的画家,他的写意花鸟画很有成就,形成了个人风格。但他是很谦虚好学的,像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一样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我们每次见面时,常常探讨中国画现状和花鸟画的问题,更多时候是他听我讲,他的认真态度给我很深的印象。他在1993年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4)
<正>11月26日,"陶咏乎我——郭石夫艺术作品展"在北京师范大学坚净美术馆开幕,展出了郭石夫近20年来创作的大写意花鸟画和书法作品共50余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安民,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启功书院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王贵胜,北京画院美术馆副馆长郑智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等在开幕式上高度赞扬郭石夫的艺术造诣,肯定郭石夫在大写意花鸟画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以  相似文献   

4.
●袁牧之先生是我国早期的著名话剧、电影演员和编导,也是我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领导人之—。1937年,他自编自导了著名电影《马路天使》。该剧充分展示了袁牧之的艺术才能,并开创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流派。该剧不仅在我国电影史上影响深远,而且在世界电影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袁牧之先生去世十几年之后,他的心爱之作——《马路天使》却不明不白地被人拍卖、改编、重拍。为此,袁先生的亲属于1997年5目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状告四川成都国威公司、山东电影制片厂等被告侵权。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3日,苏州"热度"灼人。正在苏州参加全国残联"十一五"康复工作部署会议暨"十一五"康复业务培训班的代表们,冒着酷暑,参观了苏州市平江区的娄门街道新湘苑社区康复站、观前街道日间康复站和苏州市残疾人活动中心。作为参观者之一,记者对苏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硬件和软件都印象深刻;作为记者,记者也对其他参观者的热情和兴趣印象深刻。就以一组图片,记录下这些瞬间的印象。苏州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参观者体验轮椅保龄球娄门街道新湘苑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工作介绍资料引起参观者的浓厚兴趣观前街道日间康复站:一名康复病人在鸡蛋壳上描画…  相似文献   

6.
花鸟画是以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作为审美与绘画题材的一门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宝库的独特贡献。江苏花鸟画艺术又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花鸟画在中国花鸟画史上一直占有领先位置。六朝时期花鸟画便独立成科,南唐时期的徐熙更是首创水墨"野逸"形态,独创水墨淡彩新法,宋元"写意"与明代"大写意"花鸟画均发端于此。到清代,出  相似文献   

7.
回望马万里     
<正>马万里(1904—1979),原名瑞图,字允甫,江苏常州武进人。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在诗词、绘画、书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造诣,其中以花鸟画作品闻名于世,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人民艺术家。他的中国画《水墨葡萄》曾作为国礼赠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历任国立暨南大学中国画系教授兼中国画研究会导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及艺术教育系教授、广西美术会理事兼审查委员、桂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兼国画系主任、广  相似文献   

8.
正"温文儒雅,言谈沉稳。"这是很多人对杨波的描述。十多年前,大多数人对杨波的印象,是他的企业家身份,而今天,熟悉杨波的人,更多地称他为——收藏家。从收藏到建立艺术示范馆、博物馆再到著书立传,杨波在短短十余年里完成了从企业家到收藏家的华丽转身。杨波开始画画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二十年来书画收藏的深厚积淀,为杨波的书画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杨波的创作手法和题材,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自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小说采用意识流文体进行创作,一方面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复苏和觉醒,另一方面也是文学自身的艺术创新和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向内转"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和创作倾向.本文认为.经历了"文革"精神创伤的新时期作家采用意识流文体应该是一种叙事策略,通过描绘人的意识流动、情绪感受、知觉印象这种艺术形式间接表达作者对于社会现实、人生经历、意识形态的反省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景 《人民论坛》2010,(5):305-307
<正>徐培晨,1951年生,江苏沛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有"东方猴王"之美誉。儒道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后,形成了一整套既严格而又系统的封建礼教。  相似文献   

11.
岩画,是古代先民创造的伟大艺术,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陡峭的岩壁上都可以发现远古时代的岩画遗迹,享誉世界的贺兰山岩画是中国古代岩画艺术宝库的珍品。生长在宁夏的著名画家张学智以超人的艺术胆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发掘、创新,将晦涩难懂的远古石刻转化为现代水墨艺术,创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更贴近现代审美取向的"中国印象岩画"。其作品将远古与现代,历史与文化,具象与抽象有机融合,追求"似与不似"的艺术境界,并率先提出了"中国印象岩画"  相似文献   

12.
吕松霞 《春秋》2009,(4):60-60
徐孟海的姥爷是一位画家。7岁起,他跟姥爷学画画,一画就是40多年。他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题材的花鸟画,从严谨细腻的工笔,到工笔写意结合,形成了中国花鸟画创作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徐孟海的日常工作是烟台艺术学校的一名美术教师。1980年,莱阳师范美术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烟台旅游学校当美术教师。他教学很认真。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12)
<正>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书画家两岸出版专著55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华艺出版社社长石永奇老师推荐陈传席教授时,对于陈教授印象只停留在耳闻中,从读了两天都没能深读完的陈教授资料中,才发现,陈传席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大家,他在从事艺术史论的研究和教学之余,还进行绘画、书法、小说、散文的创作;他涉及的学科领域宽广而繁多,从文学、哲学、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迈入20世纪的上海随着经济的腾起,文化也开始引领潮流,所开创的海派绘画艺术更是与皇城的京派树起竞争的旗帜,尤其花鸟画,因贴近挣脱封建枷锁的民众的情感而大放异彩。江寒汀便是其中屹立潮头的领军之人,他的"江家花鸟"技法早已脱缰沪上,在他仙逝半个世纪后仍影响着当代花鸟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3月19日上午,苏州市手语研究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苏州市残疾人活动中心举行,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市残联副理事长朱水根、市教育局副局长顾月华出席会议并致贺词。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讲话,他指出,发展手语是地区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苏州地区手语有了较大普及,更多的热心市民参与到和聋人的无障碍沟通中。他提议在高校开设手语选修课,勉励领导干部学习手语,常用手语,  相似文献   

16.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是我国诗词创作中一种高妙的艺术方法和艺术境界,也是评价和衡量诗词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毛泽东正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妙手著诗词,神笔绘画卷。他挥动如椽彩笔,把色彩、线条、构图等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入诗词,大手笔地泼墨挥洒,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艺术图画。它们色彩绚丽,构图奇妙,意境隽永,体现出强烈的绘画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带来浓郁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薄茹 《北京观察》2004,(7):19-22
"乱树棵子画家" 画家金连经带着爽朗的笑声走过来了,当他伸出手要与你握手时,不难判断,这是个充满热情和真诚的人. 绘画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能否在艺术之林拥有一席之地,要看能不能创作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祁博文,汉族,现年67岁,四川荣县人,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四川省诗画院美术师、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四川省政协书画室成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成都分校国画部主任、四川老年大学花鸟画班主任及四川省级机关书画研究会顾问等职。祁博文先生早年就读四川省立艺专(系四川美院前身),受教于李有行、吴作人、刘开渠、沈福文、何方华诸艺术大家。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中国画坛,较之人物画与山水画的创作,花鸟画的创作与开拓尤为艰难。究其原由,不外乎传统花鸟画表现技法的完善和新技法、新理论的缺失。近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前期,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等一代大师,把传统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当代花鸟画家则无不以突破和创新为己任,进行着孜孜不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著名花鸟画画家郭怡孮先生便是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般人印象中的黄光男,是一位海内外富有盛名的艺术行政人才。他以英年通过台湾美术行政甲等特考,担任第一任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后担任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现任台湾艺术大学校长。他本是一位出身台湾南部的水墨面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教育家,担任过小学、中学的老师,也曾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从1986年,他在台北执掌艺术行政工作,致力于当代美术馆、博物馆的发展,以及现代绘画与传统文物的收藏、保存、展示与教育。2000年底,在他的极力促成之下,秦兵马俑首次在台湾大规模展出,轰动一时,被两岸文化屏视为是当时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突破。黄光男亦被誉为"文化青鸟"。"青鸟"一词自古为信使之意,古典文学中常将它视为传送信息与爱的象征,它给人们带来希望与期待。海峡两岸分离数十年后,各种文化交流日渐繁络,文化成为两岸之间最有共识的议题。8月11日至23日,在台湾画界有着广泛影响的水墨画家黄光男携其代表作在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个展《得意忘象——黄光男水墨创作展》。展览之余,《台声》杂志对话这位两岸"文化青鸟",听他讲述眼中看到的美、心中弥漫着的爱和笔下洋溢着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