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语体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法律语言以其特有的文风和格调 ,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体。而立法语言作为法律法规内容和条文的外在表现形式 ,对语言体式的选择运用是由法律规范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笔者认为 ,立法语体具有以下特色和风格。(一 )准确、规范准确 ,是法律语言尤其是立法语言的生命 ;规范 ,是法律本质的内在要求。所谓准确规范 ,首先是立法的词义、语义准确 ,不生歧义。法律规范的任何含混或歧义…  相似文献   

2.
法律条文是由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表达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文字表达得是否清楚、规范,直接影响着立法质量甚至实施效果。法律条文是由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表达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文字表达得是否清楚、规范,直接影响着立法质量甚至实施效果。本文根据有关立法语言的规范要求和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地方立法的实践,主要针对在立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有关立法语言的特点与文字表述等技  相似文献   

3.
明确性是立法语言的基本特征,立法语言体现出准确、简约、庄重的特性是立法者在立法活动中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明确性的背后却隐藏着法律模糊修辞的必然性。绝对的明确导致法律规范的滞后与僵化,模糊修辞的灵活性、协调性决定了它是消除立法语言过于明确带来弊病的必然选择。刑法在罪行法定原则的思想指导下明确性成为其语言的最重要特征,其也因此被成为最精确的法律科学,但是在以明确性作为立法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刑法规范模糊性的功能。作为立法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模糊修辞是服务于立法语言的,同时又作用于立法语言,一方面说服制定法的接受者服从法律,另一方面协调法律规范与其所调整的事实之间的矛盾,甚至还协调法律权威与共识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地方立法是构成我国整个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立法语言是地方立法技术研究的重要问题,地方立法语言的准确规范和严谨,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必然要求。第一,准确。地方立法语言的准确,就是指要用准确无误的词语,准确无误地表达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以此体现立法者的意图和目的。汉语言词汇十分丰富。准确就必须要求立法所用的词义、语义要准确,不能模糊更不能产生歧义。要特别重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运用,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的词,在一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不能使用同义词,原因在于如果是表达完全相同的意思,没有必要用…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的法学理论中,立法制度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立法制度,仅指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国会制定法律规范的制度。这是实行三权分立的日本政治体制中一项基本的制度。而广义的立法制度,则不仅包括国会立法,还包括国会之外一切行使公权力的国家和地方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或根据法律的授权,而制定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制度。这些法律规范性文件,虽然名称各异,但是都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在不同的层次上调整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介绍日本整个国家的立法体系为主题,故采用的是广义的立法制度概念。  相似文献   

6.
《立法法》是关于我国立法体制的一部重要法律。《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将《立法法》列入规划,并决定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起草,计划在1995年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立法法》是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立法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活动。一般来说,立法是把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使之成为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也就是国家的法定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在我国,立法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共同意志,用法律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其具有国家强制力,而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  相似文献   

7.
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的关系1.从属关系。地方立法必须从属于国家立法。一是立法的宗旨必须从属于国家立法;二是法规的调整范围必须从属于国家立法;三是法规确定的主管部门必须从属于国家立法的规定;四是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应和国家法律在原则上保持一致;五是实施期限必须和国家法律的规定相一致。2.细化关系。国家法律比较原则,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地方立法加以细化,细化才能使国家法律在地方更好地贯彻实施。一是在具体原则上细化;二是在具体程序上细化;三是在执法部门应负法律责任上细化,尤其是涉及多  相似文献   

8.
陈文 《楚天主人》2008,(7):33-34
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的立法机关确认并由国家保障实施的普遍强制性规则。在法的基本理论中,它与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共同构成法律的三要素。现代社会里,法律体系日益庞大,法律学作为一门科学早已为社会所认可,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也具有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性。在立法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合格的立法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这也是笔者常常思考的问题。从专业角度上讲,法律知识功底自然是首要的“看家本领”,除此之外,下面几个学科领域也是从事立法工作所必需和贯通的,也可以说是对立法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第一,语言学基础尤其是语法方面的知识。这不是小题大做,一些地方性法规甚至是国家立法中语言不规范乃至存有“病句”的情形并不罕见,说到底还是起草者的语言、语法的基本功问题。小而言之,如介词结构、动宾搭配、无主句乃至“的、地、得”的使用,在立法起草中都是常常遇到的。立法语言的基本要求便是准确、…  相似文献   

10.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意识形态向人们行为过渡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通过道德规范的自律作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是要根据国家、社会和公民三方面的价值关系,确立当代公民道德规范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凝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化具体道德规范建设;通过法律规范的他律作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重要环节中贯彻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做到科学立法、秉公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法德并举,要求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在建设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涵设置上具有协调性,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一外一内"相配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相似文献   

11.
5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办的第一期立法法培训班,举行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参加了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习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对于规范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加快立法步伐,对于健全国家的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姜春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建设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顾名思义,立法法是管立法的法律,是制定法律的法律,它不同于一般性的规范某一方面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律。这部法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20多年立法工作的实践经验,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立法语言的失范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种类多、数量大●立法语言的失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模糊立法意图、影响法律使用、诱发不良意识●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规范立法语言 :摆脱政治热情影响、加大教研力度、建立语言审查程序一、立法语言失范化之现状分析  所谓立法语言失范 ,是立法语言不规范的一种简略说法。所谓立法语言失范化 ,是指立法语言不规范的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一 )失范种类多1 .动宾搭配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982 )第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 ,由全国…  相似文献   

13.
保安立法面临着一些难以回避的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不到解决,立法最终只能是一句空话。无可非议,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立法依据都是宪法,这是由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保安业立法作为国家的特种行业立法,同样不能违背国家的宪法和基本法。另外,中央和地方颁布的各类保安业的法规和规章对保安业立法也具有参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着眼于确立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法律制度,使各类市场主体真正…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性法律概念的提出,围绕立法实践的新的立场和范式逐渐展开。基础性法律概念基于立法视域从“部门立法”到“领域立法”、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理念和实践创新的背景产生。基础性法律是规范相关领域根本问题的法律,多采取高度体系化、总分结构的内容分布体系;蕴含的法律价值具有全面性;形成的话语体系具有自主性。与基本法律等相关概念相比,基础性法律体系更具创新性、完备性,蕴含的法律价值更具引导性,调整范围更具广泛性。不过,由于基础性法律立法样本的数量和概念的初始性还不足以使其成为稳定、普遍的法律概念,对其范畴体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以及带来的法律体系融贯性问题都需要提前思考研判。  相似文献   

15.
列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起草工作已经正式起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现就这一法律的起草提出若干建议。一、关于立法法的立法宗旨、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立法法应该是一部规范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宗旨和原则、立法的权力分配、立法的程序和体例以及立法解释和立法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的内容较为全面的基本法律。制定立法法的宗旨应该是通过规范立法活动,达到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提高立法效率,保证立法质量,降低立法成本的目的。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首先应理解为,在立法时,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法律体系内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有法律的规范、调整和保障,法律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源头性要素。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从法律上体现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规范社会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特别是要求立法保持和谐统一,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立法是在矛盾的焦点上“砍一刀”,这“一刀”实际上是确立处理矛盾的规则,是在“不和谐”中构建和谐。为了确保立法的和谐,维护…  相似文献   

17.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规范基础和制度前提,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党领导立法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宪法原则在立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加强和改善党领导立法工作,在理论上要明晰党领导立法的内涵,明确其规范依据,既要看到党领导立法与人大主导立法的区别,又要看到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实践中要规范和完善党的主张形成程序,党的主张提交程序以及党的主张转为国家法律的程序,强化党领导立法的思想、组织、人才、制度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法律的载体,立法离不开对语言的准确运用。为了规范立法用语,提高立法质量,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提议,2007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了十四位全国知名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为法律草案号脉把关。受聘的专家咨询委员,既有从事教学研究的,又有专门从事应用研究的;既有从事语言文字出版工作的,又有专门从事法律语言教学研究的。《现代汉语词典》是我们工作中经常查阅、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法律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法律规范中结构不科学、表述不科学、语言使用不科学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立法的质量,有的甚至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所以,立法实践要求研究解决立法技术问题,指导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和修改工作。重复立法较多重复立法是一个普遍存在并且颇有争议、纠结的问题。立法实践中至少有这样四个疑惑值得商榷:一是需不需要层层立法?有法律、行政法规甚至有国务院部门规章的,需不需要再层层立法?尤其是需不需要再制定低位阶的批准性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和政府规章。现在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存在着立法理念滞后、法律体系不完整、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协调不顺畅、国内反腐法律与国际反腐法律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应当重塑立法理念;协调国家反腐法律与党内反腐法规的关系;健全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制定《反腐败法》,健全对权力腐败的预防性治理法律体系,健全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的法律规范;重视反腐败立法的国际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完备的腐败治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