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析地方政府行政服务机构的组织边界和行政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地方政府行政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其适度的规模应该是怎样的,在其发展阶段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未来的走向又如何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地方政府行政服务机构的组织边界和行政权力范围,笔者提出从静态层面,主要就“管理部门职能”、“行政文化塑造”、“电子政务建设”、“行政成本控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和意见;并针对该类机构的建设规模的“适度”问题,提出了一个动态建设模型。  相似文献   

2.
从行政生态学视角分析,构建适度政府规模实质是寻求政府规模与行政生态环境间的动态平衡.转型期的我国政府规模由于所处行政环境及政府自身原因,存在非理性膨胀,其适度政府规模构建应以营造良好行政环境为基础,以大部制改革为依托.  相似文献   

3.
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关于适度政府规模的研究是政治学和行政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难题。自从人类有了政府以来,政府规模的非理性膨胀就陷入了周而复始的运动中。社会对政府公共供给的需求是政府规模膨胀的基本原因,而政府自身的体制、权力运行机制和政府职能发展的历史趋势也必然促使政府规模膨胀。政府规模的膨胀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而限制政府规模膨胀的一切理论设计和实践方案又都是不成功的。所以,限制政府规模的问题必须在政府类型的根本变革中才能得到解决,那就是用服务理念取代传统的统治理念和近代以来的管理理念,建立起服务型的政府模式。  相似文献   

4.
政府规模是指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由相应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政府行为成本共同决定的活动范围。合理适度的政府规模是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要求,也是我国历次行政机构改革追求的目标。本文在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现状及历史变化调研的基础上,从中找寻出影响政府规模变化的基本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区县级地方政府规模变化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5.
城市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保证社会各组成部分有效运转,就必须保持一个适度的规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规模适度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沿着"相对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的轨迹不断进行调整.本文以深圳市为例,运用政府规模适度化评价指标分析了目前城市政府规模非适度的一些表征,结合深圳市历次行政改革及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对政府规模适度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指数、政府支出规模及其结构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政府支出规模及其结构优化应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而不是以经济增长为其最终目标。构建了政府支出与消费、社会福利之间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优化控制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最大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存在最优政府支出规模与支出结构安排,设计了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新指标,并以此指标为基础,利用中国1982年—2005年的年度数据,对政府支出规模及其结构优化进行计量分析。其基本结论是:我国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各种单项支出与社会福利指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满足我国不断增加的公共服务需求,应增加政府支出规模,优化政府支出的内部结构体系,即适度提高中央政府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减少投资性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增加以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性支出,以促进我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建设包含政府理念转变、政府职能转型与政策工具创新等三个层面。目前服务型政府研究呈现出了以下三种路向:一是沿袭公共行政的理论发展,探讨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体系;二是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中,讨论服务型政府的本质与职能;三是受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讨论政府服务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已有研究梳理了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资源,并试图回答服务型政府是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但存在着理论规整性欠缺、囿于行政改革范畴、规范的制度分析较多而实际的政府过程分析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政府”的目标。节约型政府主要是指职能定位准确、规模适度、运行科学与高效的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新定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对政府规模进行调整,要遵循动态调整和精干高效的原则。实现科学决策要完善政府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加强政府决策的制度建设。同时政府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大公民对政府行政效率的监督力度,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加强政府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崔妍 《学理论》2015,(1):51-52
行政审批在国外称为政府管制或政府规制。(为叙述方便,本文统一称作政府规制)西方学者对政府管理理论的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展开,以政府规制经济学内容为理论支持。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以政府规制概念为切入点,探讨西方政府规制理论演进,有助于系统了解国外政府规制的进展,了解西方国家政府规制的基本概况,对下一步研究发达国家对某一具体行业进行管制的实践有重要而基础的理论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规模的扩张与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规模与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效率、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政府规模扩张具有必然性,其原因在于行政权力的相对独立性、社会需求的扩大及政府职能的扩张。政府规模扩张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政府规模膨胀一旦超出其适度的界限,就会成为社会健全的一种破坏力量。合理政府规模的度量通常采用三个指标:政府支出和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政府公务人员与总人口或就业人数之比与行政机构的数量,从这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的政府规模是比较大的。限制政府规模的途径包括: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转变,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界定,行政资源量的刚性约束的建立,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及借鉴灵活政府模式、精员简政、缩减政府规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内学界对政府人力规模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主要局限于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基本视角对中国政府的人力规模进行历史考察和国际比较,对我国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见,基本上是政府人力规模问题研究的空白点。本文以2006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台湾、香港、澳门、西藏除外)为样本,通过Eviews5.1软件对省级政府人力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综合指数、地域面积、政府财力因素与我国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人口因素与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与我国许多学者的经验观察与主观感受是相反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对我国省级政府构建合理、适度人力规模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政府权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文章论述了行政体制改革在中国改革总体战略中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仍在于提高效率。行政民主是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目标取向,不能与行政体制改革本身的目标相混同;改革要兼顾机构改革与政治职能两个方面,使二者协同发展;目前改革的难点在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并未形成良性互动,行政体制本身的改革并不配套和适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有很多阻力。对此,文章提出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对策,并认为行政体制改革应与政治体制改革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政府研究:十年历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倩 《行政论坛》2012,(1):33-39
从2000年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正式提出到2009年,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这10年中,服务型政府研究从"热点议题"成为中国行政学界最热门的常规主题,其理论成果向实践的投射,又使其成为中国行政学者最巨大的学术贡献和主流的学术话语。在理论研究的带动下,构建服务型政府也成为从地方到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目标。因此,关注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头十年历程,既是对这一学术史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将服务型政府建设导向更辉煌未来必须经历的反思,还是服务型政府理论元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袁建军 《行政论坛》2012,19(3):32-36
政府创新已成为地方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政府创新和政府日常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需要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得到回答。根据政府系统理论,政府行政行为可以分为要求性行政行为和支持性行政行为两大类。支持性行政行为在效用的产生时间、社会总效用以及最终命运上要明显优于要求性行政行为。而成功的地方政府创新更易以支持性行政行为的方式出现。因而,政府需要正视经济社会环境提出的各项要求,自觉提高创新意识,选择促进社会公民发展而非依政府意愿限制公民的行为,注重公民参与和多方合作,充分估计和应对创新中的内部阻力,加强分权和还权而非集权。  相似文献   

15.
政府能力建设与规制能力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 0世纪 90年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 ,需要重新注视政府体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与市场并非相互分离和冲突的两个机制 ,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恰恰应是要有一个有能力的政府。政府的制度性能力建构包括依法行政能力、人力投资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和市场规制能力四个方面的建设。政府规制能力的评估标准分为界定度、自主度、参与度、课责度、透明度、可预度、自由度、强硬度八个方面 ,每个方面又分为五个等级 ,每个方面及每个等级有各自的含义。根据上述标准为中国部分基础设施行业的规制能力作了初步评估 ,并提出了改革行政规费制度的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合理适度的政府规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大量官方数据比较美中两国政府公职人员的"相对规模",揭示美国政府规模扩张的历史轨迹与结构特点,对中国政府的相对规模进行合理估算与阶段性比对。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美国的政府人员规模在过去数十年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行政司法化与监管职能建设助推了联邦政府雇员的巨量增长,其地方政府扩张则表现出同中国相似的阶段性特点。即使与美国这个奉行自由市场原则的国家相比,中国政府的相对规模仍有显著差距。中国的机构改革和编制管理应重塑经验尺度,逐步变"理念导向"为"问题驱动",并由"精简型"改革向"调适型"改革转变。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升和加强政府能力,必须开展政府绩效管理。我国政府近几年来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从目前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尽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正视这些问题和障碍,探讨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途径,对于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的114个奖项,可从中归纳出近十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十大热点领域,并具有地方政府创新的规律性特征。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缺乏"续航力",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而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重要的是寻求制度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政府边界问题对于理解什么是政府,以及政府的合适规模。应该承担的职能以及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极为重要。政府边界问题实际上有两个层面,在显性层面体现为政府的实际规模和所支配的资源;在隐性层面体现为政府的权力边界、职责边界、效率边界和能力边界,其中权力边界界定了政府所拥有的权力运行范围,职责边界界定了政府应该要做什么和发挥什么作用,效率边界反映的是在哪个范围内政府的行为有效率的,能力边界体现的是政府所能够发挥作用的最大范围。这四种隐性边界共同界定并外化为政府显性边界,从而规范和塑造了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可以将政府职能按照权力-职责维度以及效率-能力维度的高中低程度划分为九个区域,认为政府职能优化的基本原则是集中于高权力-职责维度和高效率-能力维度的区域,而退出低权力-职责维度和低效率-能力区域,对于中权力维度-职责的效率则应根据市场、社会的能力给予酌情考虑,适度涉足。  相似文献   

20.
政府再造是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提高行政绩效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但许多研究者多从"手段—目的"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与探讨,相对忽略了政府再造应当植根于社会建设与社会互动之上的事实。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政府再造实践的社会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