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12年前,魏姝丽离开江苏老家来上海。从那时起,这个"新上海人"开始融入上海。当选为浦东新区第六届人大代表,获得上海市"五好"基层党组织的书记等荣誉称号,"冠冕"加身,却丝毫没有掩盖她质朴、坦率的气质,反而更增强了她为民履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敢唱"黑脸"敢于说"不"遇到问题不推诿,排忧解难勇担当,是魏姝丽一贯的工作理念和态度。"选民反映的问题,无论大小,无论难易,我都  相似文献   

2.
徐宏子 《台声》2011,(11):61-63
从1953年夏天,我随父母从日本大阪舞鹤乘“兴安丸”号轮船回到父亲日夜思念的祖国,到今天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时常想,如果当年我没有随父母回到祖国,今天又该是怎样一幅情境。经常有人问我和老田(我的丈夫田富达),老家在哪里,我们俩总是自豪地说老家在台湾,不论是在天津还是北京生活的这些年,我们挂念着故乡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从1991年就到大陆来开课,在1993年~1996年期间更是见证了上海3600大改变,但每次都是来开完课就飞回台北,不曾停留,谈不上理解。为了到大陆创业,我做了15个月的准备。2001年元月开始,我每个月飞到上海暂时落脚在朋友公司工作一个星期,进行筹备的工作,连续15个月没有中断过。  相似文献   

4.
父亲从老家过来,跟我住在一起。我每天很晚才回家,几乎整天看不到父亲,我走的时候,父亲还没有醒;而我回来,父亲却已经睡了。  相似文献   

5.
一位打工者的自述我叫刘军,今年三十岁,老家在河北省张北县。说起为何到京打工,其实很简单。当时,1989年,我初中毕业,没有工作,正好村里有一个熟人在北京一家酱菜厂当头,问我愿不愿意到北京找一份工作,我听说到北京工作,立马就说当然愿意。你想,北京是首都,谁不想去?这样,我就来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6.
张健 《人大建设》2010,(6):56-56
编辑同志: 我前几年到城市工作,但户口并未从农村迁出。母亲不愿进城生活.于是留在农村老家,由我堂弟照顾她的生活。两个月前,我母亲不幸去世。她在遗嘱中声明,老家的宅基地及老宅由我来继承。可我听别人讲宅基地是国家的,老百姓无权继承,我需要把老宅给拆了。请问,这种说法是合法的吗?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06,(7):57-57
编辑同志:我与妻子1999年结婚后一起到北京打工。2001年由于我妻子怀孕,她一人回到河北老家,我自己留在北京打工。直到2003年,我从来京打工的同乡那里得知,我妻子另有新欢并与其同居。听到这个消息,我气愤极了,后来我通过我的朋友,录下了我妻子与他人同居的证据。请问:我如果拿着这份证据到法院起诉离婚,我能胜诉吗?法院将如何判决?  相似文献   

8.
周克 《现代领导》2007,(10):38-39
1936年10月下旬.我调到上海工作。那一年我19岁。 到上海以后,我们才搞清楚,上海的团江苏省委和团中央的关系还没有接上,党的江苏省委也和党中央断掉了联系,都在独立作战。1936年5月份.团江苏省委在陈国拣主持下做了个决议,决定继续坚持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黄慧南 《黄埔》2012,(6):8-10
上海,17岁的我第一次见到父亲1965年的一天,我正在上海北郊中学的教室里上课,突然被教导主任叫了出去:"你父亲来了,现在住在锦江饭店,你去看看他。""我不去!"回答出乎教导主任的意料。我当时感觉和父亲没有什么关系。1948年夏天,父亲与全家人正在庐山避暑,突然接到即刻下山赶回武汉参加"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的命令,就这样告别了家人,那时母亲正怀着我。父  相似文献   

10.
6年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为了一家人能够团聚,我辞去了条件优越的学校工作,从江苏老家来到上海,全程陪同儿子就读高中。  相似文献   

11.
出门在外的人,习惯把老家挂在嘴边,总爱将家乡揣在心底。老家有多老? 我一样不知晓自己老家的村史,不能够准确说出老家的渊源。因为老家实在太普通太土气了,也太渺小太无名了。小小的一个村庄,蛰伏于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脚踏巴掌大块地,头顶簸箕大块天,一面山,两片坡,山上石坨坨,出门便爬坡,方圆不足十里。数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丁,三五院落,傍山而建,聚族而居。即使是在县区地图上,也难以标注、占据自己小小的点儿位置。穷乡僻野,虽说五谷尚丰六畜也旺,但毕竟没出过啥声名显赫的人物,也没有发生过啥惊天动地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王春华 《人民公安》2009,(10):42-45
从1956年到1967年,中岛正义30多次来上海,我侦查员张秉仪和战友们次次“奉陪”,即使在“文革”初期最乱的那一阵,侦查员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从小体弱,常常发烧不能上学,那时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斑驳的天花板,简直像爱丽丝漫游仙境。那斑斑驳驳之间,有神秘美丽的园林,有可爱的小女孩,有小王子小公主,更有舞动的仙子。我小时候,我上海老家的房门后,从上到下、顶天立地,贴满了我喜欢的图片,那都是我从各种报刊图书上剪下来的。五十年代,尽是黑白的,好像只有一张有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1年我调入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真光路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在我的社区里有位80岁的独居老人,年轻时个性很强,经历了离婚、再婚、丧偶的曲折人生路,前后有4个儿子。但他们都因年少时没有得到母爱、没有得到过帮助等为由,拒绝接近她。老人有时住在江阴娘家,有时住在无锡老家,有时到上海借住旅馆,生活始终没有着落,几次发病被送进医院。  相似文献   

15.
慈心 《中国减灾》2007,(6):36-37
“我要确保我的捐助没有违背我的初衷,确保我的捐助没有人雁过拔毛,从中渔利。”三年来20亿元的累计捐献余彭年还嫌少。“如果我有一百亿的家产,我也会全部拿出来做这件事情,而且绝对是毫不犹豫!”  相似文献   

16.
周末,经商的老乡请我去农庄吃野菜。我问他这几年回家乡了没有?他说不想回去!家乡如今再也没有过去的那种绿水青山,宁静淳朴,而是乡风败落,一片荒凉凄情。他告诉我,前几年村前屋后的百年大树被砍,这几年连村后山碗口般大的树也被人偷去做风景树卖了。过去他农村的老家,房子向阳,就是夏天也不很热,因为整个村庄全都罩在大树的绿荫之中。  相似文献   

17.
肖巩 《今日上海》2009,(4):46-47
旅澳画家李宝华,在澳洲取得斐然成就,成为当地著名的华人画家,多年来往返于中澳两国。而最近一年来,他定居于故乡上海,埋头创作。他说:“在这里,我将重新获得艺术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8.
周克 《现代领导》2009,(10):5-6
那是1948年的初冬,地下党员周沙尘异常兴奋地来告诉我说。江湾军火库有个非常合适的工作对象。那时.江湾军火库是国民党一座十分重要的军火供给基地,供应着前线急需的枪械弹药。那里守备森严。但是,我们在里面没有一个自己的同志.也没有一个积极分子。所以,听说有了工作对象,我也十分兴奋。原来,那里有个年轻的少尉技师叫赵聚能,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上海》2012,(11):4-4
出生在上海,现任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的郑艺先生。心底里深深根植着“老家情结”。  相似文献   

20.
李加林 《政协天地》2009,(10):46-46
我的老家在四川,1947年底随父母辗转到建阳。我亲眼目睹了我的第二故乡60年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所发生的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