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几千年来,不管城头的大王旗如何变幻,中国人对家的情怀几乎始终如一,它已化人血脉里,或许曾受梗塞,但从未消绝。过年的时候,其表现更是极尽其致。到如今,尽管年味似乎越来越淡,还是没有什么传统能像过年团圆一样,调动起从庙堂到乡野的举国情感。正因为凝聚着全体中国人的情感,这个年,才成为“中国年”,它是绵延千年的农历春节,而非改元百年以来的西历元旦。  相似文献   

2.
农历春节传承至今,有人说“年味”是一年比一年淡,像年夜饭前的祭拜祖先和土地神、春节期间不煎炒烹炸、包素饺子、守岁、初一拜年等等都因为时代的进步或逐渐消失,或得到改良,但唯独过年放炮这一极具中国特色、也极具争议的“年味”却一直没有变。  相似文献   

3.
肖莹  王倩 《传承》2010,(4):26-27
近年来,贺岁片越来越火爆。说起贺岁片,不得不提起华谊兄弟传媒公司董事长——王中军。有人说,过年的时候,如果没有热热闹闹的贺岁片,年味就淡很多;而少了王氏大片的竞争,贺岁片市场肯定也热闹不起来。  相似文献   

4.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7,(2)
希望尝试新方式现在好多人都觉得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了,我觉得这是因为普遍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像过去,辛苦了一年,人们要等到过年才能聚在一起,吃点好的喝点好的。现在就算隔得再远,亲戚朋友想要见面也不算什么难事,平时想吃点啥也都能吃上,以前那种兴奋劲就似乎少了一些,过年也  相似文献   

5.
盼望过年     
盼望过年,似乎是孩子们的专利,而我,已年过30,却也在盼,而且细想起来,从童年到现在,一直在盼。小时候盼年,是盼望那份童稚的欢乐。穿上崭新的新衣新帽,打着红红的灯笼,在大街小巷里跑啊,家家户户地转啊,迫不及待地给长辈们拜年,揣着压岁钱,吃着平日里难有的栗子呀、芋头呀,儿时的情趣得到莫大的满足。记忆中最浓最浓的年味莫过于童年了,而那时等待的日子也长得让人心急难耐,在漫长的等待中常常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年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能让年多一些该有多好。有一年,大约在我六七岁的年龄吧,年终于被我盼来了,除夕…  相似文献   

6.
正老传统,是中国人过年的集体记忆;新味道,是中国人在文化传承中的自信创造。年味,其实从未变淡。随着社会变迁,新的时代与旧的传统相互磨合与适应,春节的年味也呈现出明显的十大特征:1.家人团圆,30亿人的"春运"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游子思乡归乡的情怀,过年必须要回家看看。2.守岁仪式,自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亮相银屏之后,这就成了中国人守岁的新节目,继而,对春晚创意与节目的点赞与吐槽,也为守岁平添了一份别样乐趣。3.祭祖  相似文献   

7.
我与眷村     
杨明 《统一论坛》2005,(1):60-61
岁末时节,我顶着低温走在成都街上,巷弄里许多人家灌了香肠,腌了腊肉,竹竿串着晾在院子里、阳台上。我看在眼里,心里也跟着暖起来,忍不住想起小时候。那时台湾许多人家也是自己灌香肠腌腊肉,现在几乎都是买现成的,年味也就淡了许多。20多年前的台湾,尤其是在眷村,过年特别有意思,各省口味的年菜聚集,感觉特别丰富。眷村是台湾特有文化,1949  相似文献   

8.
春节前夕,我们仍然在集体性地“忙年”,但年味越来越淡却是不争的事实。关于过年,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关注。近些年,西风东渐,不少时尚的国人过起了洋节日,从而使我们的“节日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方式和风味。有人据此担心,洋节日的盛行乃至风靡,会否影响传统节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进而侵蚀甚至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呢?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高定村地处桂北高寒山区,春节前异常寒冷的天气一度使我对回乡村老家过节的想法动摇,但年逾八旬的父亲却凭着经验坚信春节期间的天气一定不冷,不但鼓励我们做好回家的准备,而且还动员了我岳父母一起到我老家过节。想到父亲也有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二弟在电话里也一再说着城里哪有我们家乡的年味,家里专门养了一批土鸡、一头猪等着你们回来过节才劏等等,我也就坚定了回家的念头。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一吃腊八饭,离年还有二十一天半"。那时候,吃过腊八饭,就算是年。所到之处,就都充满了年味,弥漫着年味,说话、办事,都得谨言慎行: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办毛手毛脚的事。而现在,都快"小年"了,还是闻不到、找不到年味。小时候,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忙着准备年货。我们小人儿,就聚在一起掰着手指,一天天算,一天天盼,算着年早一点来,盼着年早一点到。可是,那时节,总感觉年不紧不慢、不急不  相似文献   

11.
大师的年味     
正每到春节,关于年味的话题,就会萦绕在很多人的心头。大师们笔下浓浓的年味,更让人回味无穷。老舍过年喜欢热闹,每年春节,他家的小院里都会举办猜灯谜活动,猜中的人都会得到一份小礼品。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他那优美的笔调,  相似文献   

12.
辞年     
没人给我辞过年,但有人给我父母辞过年。“辞年”是土家人延续了千百年的辞年习俗。土家人重情义,谁帮自己解除了痛苦,消除了灾祸,救了难,积了德,就会永记心头,每到腊月二十以后,总要提上一些礼品,踏着厚厚的积冒去答谢人家,这就叫“辞年”。辞年的礼物不在多,而在  相似文献   

13.
片警老黄     
几年前我警校毕业分配到一个偏僻的派出所工作,片警老黄就成了我的老师。老黄40多岁,看上去却像个半截老头,头发灰白,皮肤黝黑,说话慢吞吞的,衣着也不讲究。说真的,到这个偏僻的派出所工作我就很有情绪了,没想到还碰上了个老黄。我们管辖的这个片不算小,12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我跟着老黄足足跑了一个多月,才把那些村走访了一遍。老黄说先让你简单地熟悉一下情况,以后再让你慢慢地摸底。我心里这个气呀,这还叫简单?你认为这是耙地呀。我看你也只能当个片长,要当了局长还不把你累死?不过有一点还是对老黄蛮佩服的,那就…  相似文献   

14.
题记:又是一年新春到。在我的家乡——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孝溪乡的村寨里,辛勤了一年的寨民们,怀着收获的喜悦和对来年的期盼,欢欢喜喜过年了。他们忙着杀年猪,打糍粑,走人户,喜庆洋溢在朴实的脸上。那古朴的民风、纯朴的时尚,能让您感受一番别样的年味……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期间每天要干些什么都有着清晰的规定,所谓的年味,也都是从一个个习俗中散发出来的。春节虽然是指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但习惯上人们的过年活动往往进入腊月就已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并馈送亲友。《东京梦华录》卷十明确记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祭灶,送灶  相似文献   

16.
元非 《台声》2007,(Z1)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味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很多…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5)
正过年期间,脚步往南走年味越浓。大台北约有900万人口,加上基隆跟桃园,全台2300万人就有1000万人在此生活工作。所以城市人要找年味,得往南去寻。台北也跟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一样都是移民城,台湾春节放9天假,留在北部的人也想办法到外地旅游充电、放放空。中南部跟离岛则涌回游子,家家灯火通明、餐餐大鱼大肉。年的滋味跟节庆的欢乐,正以台湾"国语式"的声腔,大声喧哗呢!  相似文献   

18.
当前,“旅游过年”成为新潮流。但关于年轻人如何过春节、年味是否变化的关注与讨论主要在“形式”层面,尚未切入春节体验的核心实质。因此,既要对年轻人过年之“变”予以归纳,也要理解其不同过年方式中“不变”的文化意涵。在变化的层面,年轻人主动选择在旅程中的异城异乡过年,是家庭结构核心化、流动能力增强所致;追踪新媒体节奏,从线上狂欢转向现场欢聚,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引流效果;到他乡寻找年味,展现出年轻人守护乡愁的努力。而在不变的层面,不论在何地、形式如何,“要过年”依然是年轻人的共同诉求。在旅游过年中求新、呈现自我、表达情感、寻获归属和认同,体现出年轻人对传统春节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追求,反映了中国式“文化春节”的魅力与活力。对于年轻人的春节文旅潮流,既要给予充分供给和满足,亦要恰当引导和有效推动。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年味     
《小康》2018,(6)
春节的民俗就像磁石一般,将天南海北、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紧紧地吸附在一起。这便是传统的力量,正如民俗专家所言,"民俗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新旧民俗也在时代变迁下兼容并包,年味,在一年365天当中,其实一直都在,中国的年味,故乡的年味,从未变淡。  相似文献   

20.
“呀,采访就直接到我家里来嘛,这样你还可以尝尝我做的台湾菜。”这句网络留言,让我在采访前,就体会到陈香陵的直爽好客。 从台湾到北京 梳着娃娃头的香陵一边像迎接老朋友一样自然地招呼我进门,一边为我送上了一杯香醇的咖啡。“尝尝看,这是我妈妈自己种的咖啡,我家乡的特产,是用中药培育的绿色食品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