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党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显示了党的建设发展思路的战略演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家治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既体现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制度建设的关系,又体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与全面领导是连在一起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具有不可分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既有区别又相联系,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有其内在的机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示了“中国之治”在人类历史上世所罕见的国家成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部署,为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国之治”新辉煌提供了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是体现全局性、系统性的综合问题,有各种复杂关系需要从制度层面上予以规范。从历史经验来看,党的组织体系和领导能力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最为倚重的工作方法,也是以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党对制度建设根本原则的把握,规范和引导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同时建立党领导制度创新的有效机制,把党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才能够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滨  郝丹 《瞭望》1999,(39)
依靠“小米加步枪”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之后,新中国的领袖们就排精竭虑地思考着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5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断推进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壮大为一支足以抵御任何外侮、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劲旅,我国国防的整体实力和现代化水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战略方针,是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的基本依据,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军事斗争的成败和国家的安危。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党的三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国防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人民的荣辱息息相关。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非常重视国防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安全稳定的环境,离不开国防力量的加强”,“只有建设一支与我们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强大军队,才能可靠地保卫国家安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一思想集中概括和阐明了加强国防建设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在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思想,加快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对于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确立我国在未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10年来,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国防现代化建设主体的人民解放军实现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确立了新时期的军事路线,政治上合格,军事上过硬,我国的国防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0多年来,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呈现出四大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高度,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努力提高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对军队建设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国防现代化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推动了国防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形成了以高度重视国防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与争取外援为辅相结合、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军民结合与平战结合、坚持发展尖端武器与常规武器并举为重点的一整套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发展根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党领导一切"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的根本原则,也是当代中国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党领导一切"一再被提及,并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正式写进党章。文章认为,历史地看,"党领导一切"历经新中国的确立与探索、新时期的改革与巩固、新时代的强化与规范等阶段,确保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廉政思想是毛泽东在领导党的廉政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廉政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实际相结合,并吸收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和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廉政思想经历了早期萌芽、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初步形成、延安时期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前后继续发展、毛泽东晚年的曲折探索等阶段,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梳理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历史脉络并揭示其特征与意义,有助于为新时代推进反腐败斗争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一论断告诉我们,以十八大为标志,我们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个新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进一步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相似文献   

12.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部署了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全面深化改革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这表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全面改革,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改革才能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解决体制机制中的弊端,破除影响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障碍,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理论视野》2021,255(5)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建党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逻辑起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追求,把提升党和国家治理效能作为现实目标,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促进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实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党着眼于建设强盛大党和现代化国家,强化政治监督,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的创新发展推进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李俊  张英 《理论视野》2020,(8):14-19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人民政协的成立及运行实践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与制度保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人民政协独特的政治制度特性,有力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它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凝心聚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为政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为党和国家民主科学化决策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庄严写入《党章》,对于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回顾习主席领航强军兴军伟大成就和理论创造中,依法治军战略思想始终居于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沿着习主席擘画的新时代强军事业奋勇前进,必须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军,确保部队建设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前行。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5,(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学者李景鹏所说,这是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又一理论创新。国家治理机制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国家治理机制的有效改革是推进"第五个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国家治理机制改革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廉政治理现代化,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汲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经验教训、巩固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之制日趋完善、廉政改革全面深入、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效,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廉政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生发基础。今天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以建设廉洁政治为目标,凝聚廉洁共识、发扬改革精神、强化法治思维,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将国家廉政治理现代化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4)
习主席在2012年军委扩大会上高度评价胡锦涛同志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胡锦涛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思想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新境界,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特别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揭示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强化党的领导和推进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支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实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后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新时代以来通过深化思想建设与体制完善不断推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科学化。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宏观把握与微观治理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思想建设与制度防范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依靠人民与发动人民的辩证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现实启示在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全面领导机制、理论引领机制、协同参与机制、评估预警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和开放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20.
国家廉政体系虽是透明国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兴概念,但它却与各国政府及其执政党治理腐败的历史同样久远。国家廉政体系包括支撑国家政治廉洁的一系列机构性支柱和保障机构性支柱均衡发展的核心规则两个方面。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历程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廉政体系的演进经历了初步建立、遭受重创、逐步恢复、形成特色、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深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廉政体系的演进过程,总结其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推进我国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