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将城市社区治理视为一个场域,研究如何对城市化带来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社区治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地阻断流动人口与其户籍地有关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同时,在流入地的社区生活层面,又未能形成吸纳流动人口、鼓励其社会参与的开放机制和环境,削弱了本已稀薄的社会资本,使"弱社会"更弱。要实现合作共赢的治理目标,离不开一个具备深厚社会资本存量的社会,故而,流动人口社区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社会资本,改变社区"弱社会"的状态。基于对流动人口社区治理场域中政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这五大主体的场域位置和关系构型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并据此得出结论:以国家和社会的双向互动为基础,改变"强政府,弱社会"的基层格局,重塑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结构,才能有效地实现社区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场域-惯习理论:青少年犯罪成因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围绕场域、惯习、资本三者的互构关系形成理论建构,青少年犯罪也是青少年所处场域、惯习型塑、资本积累三者共变中行动者偏差策略选择的结果,因此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与青少年犯罪存有深刻的逻辑契合。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着眼于青少年所处的多重关系构型,通过对"云南大学马加爵案""湖南邵东少年杀师事件""黑龙江肇东少女弑母案件""药家鑫案"的逻辑分析,深刻阐释青少年所处的学校场域、家庭场域、社区场域及这些场域联动下的青少年犯罪成因机制,最终发现场域与资本的互动构成了场域的竞争机制和场域参与者的权力大小、位置高低等差别。这种场域中层级化的区分必定会给场域之中的青少年以竞争压力,位置低的青少年受到倾轧,位置高的则会面对自己权威被侵犯的境况,两者造成的压力在长期的积累和得不到疏解的情况下,场域与惯习的互构会引导着青少年主动选择极端手段进行发泄,青少年犯罪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3.
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乡农民工子女是近些年来受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新兴社会群体。本研究以湖北省Q乡镇中学为个案,探讨了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的实践过程与逻辑。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他们在不同场域型塑的不同惯习以及在各场域中获得资本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乡土适应进程。适应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返乡农民工子女返乡面临着语言、生活、学习、乡村社区、人际关系等方面不适应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竞夺,进而形成实践性惯习,从而从初期的"水土不服"阶段,到中期的"随遇而安"阶段,再到后期的"如鱼得水"阶段,最后成功地融入了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4.
毕天云 《思想战线》2007,33(3):122-125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在社会福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福利场域不仅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场域,而且具有独特的惯习,即福利惯习,全面理解福利场域与福利惯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在理解生活实践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考察布迪厄的三个重要工具概念——惯习、资本与场域有助于理解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发现惯习、资本和场域的互动构成了行动者的实践。以实践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共政策过程的三个纬度,包括行动者逻辑、行动资本以及政策场域,有利于从理论层面重新思考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已成为全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在养老领域内出现了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方式,但总体收效甚微,特别是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最符合当前国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养老方式,在推进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社区产生的效果相差甚远,有些甚至出现了"政府花钱、社区挨骂、居民反感"的情况。本文从场域理论的角度对社区养老的各方的惯习进行研究,试图找到社区养老各方满意的平衡点,以促进社区养老工作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安建设具有"整体化""混合化"和"模糊化"等特点,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于社区治安多专注于社区或治安之上,存在研究视角不够开阔和对社区治安重要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运用"场域"这一社会学理论工具,可以深入分析社区治安参与和内部亚场域,构建出社区治安权力场域、信息场域和舆论媒介场域。社区治安场域概念的提出为今后的社区治安研究提供了新的社会学研究视角和分析工具,社区治安内部亚场域的构建为当前实践问题提供了相应对策,为实践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区日益成为我国城市不可或缺的基层社会组织管理单位。我国城市居民社区意识的强化对于推动社区治理、集聚社会资本以及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社区发展历史较短、社区自治性职能受限、居民参与程度不高以及居民责任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城市居民社区意识普遍淡薄。强化城市居民社区意识的路径,应明确社区居委会的角色定位、健全社区居民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以培育和强化城市居民社区意识。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社区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社区文化在很长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目前全国城市掀起一股社区建设高潮,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一部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文章提出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三方面思考:首先,要切实地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其次,要明确以居民文化权利实现为宗旨和以落实社会公平正义为实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第三,要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刘胜枝 《人民论坛》2020,(12):131-133
网络空间亚文化形成了一个被网络媒介、消费文化和全球化趋势重塑的新型场域,在这一场域内出现了青年文化圈层化、封闭化的现象,这是青年群体追求集体身份建构和自我认同并以集体化的方式和以文化资本为筹码进行斗争所导致的结果。网络亚文化场域与社会场域之间以及场域内部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着区隔与竞争机制,而惯习的培养则是圈子生成、存在和规训个体成员的根本逻辑。这种规训对青年个体行为及观念的影响往往是深层的,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到2013年,我国经历了由城镇化的提出到快速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秉承由"城"到"市"的建设路径,促使我国城市化率快速提升,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带来了城镇发展与市场、产业以及人的城镇化等不相协调的问题。其中,村落习俗和传统惯习未得到足够重视,出现了旧"惯习"与新"场域"的矛盾。充分利用结构化习俗的维系力,通过乡间集市与新型农村社区的双重聚合,在现代型"惯习"引导下重构社区化生活"场域",走由"市"到"城"的城镇化道路,是实现"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亚文化形成了一个被网络媒介、消费文化和全球化趋势重塑的新型场域,在这一场域内出现了青年文化圈层化、封闭化的现象,这是青年群体追求集体身份建构和自我认同并以集体化的方式和以文化资本为筹码进行斗争所导致的结果。网络亚文化场域与社会场域之间以及场域内部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着区隔与竞争机制,而惯习的培养则是圈子生成、存在和规训个体成员的根本逻辑。这种规训对青年个体行为及观念的影响往往是深层的,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家风是我国家庭文化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基本遵循的家庭伦理秩序、道德风貌和文化风范等。古代家风将宣扬和践行传统价值观平民化,将家庭道德教育实用化,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所特有的价值观教育形式。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传承和构建优秀家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从布迪厄"场域—惯习"的运作逻辑出发,探讨社会与家庭的场域联系以及家风惯习的运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家风场域与惯习的生成性进行合理分析。当代家风场域的构建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之落细、落小和落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时序空间,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参与泛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杜区公共活动,影响社区权力运作,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行为和过程。社区参与反映了社区成员与社区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通过社区的广泛参与,以人为本建设社区,不断满足居民在物质、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社区的全面进步,是社区参与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的目标追求。目前社区参与的主体大体可分为三类: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和驻社区的机关、团体、军队和企事业单位。根据我们北碚区朝阳街道办事处的几个社区的实证调查,了解当地社区参与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因素,并以此作对策性思考,从而为当地社区参与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借鉴,并希望对重庆市的社区建设提供一个案例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中国农民心理文化惯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东 《桂海论丛》2008,24(1):79-82
文章以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农民身心图式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日常习俗等心理文化因素展开哲学探寻,具体分析我国农民文化惯习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构建现代化农民心理文化惯习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社区协商民主基本定位问题进行探讨,主要涉及四个问题。第一,协商民主最合适的"场域"是社区。社区实施协商民主效果好、成本低、话题多、逻辑顺。第二,社会资本是社区协商民主的基础。社会资本能够起到"润滑剂""粘合剂""强化剂"的作用。第三,制度建设是社区协商民主的保障。在我国社区协商民主推进过程中,很多弊端与缺乏制度是息息相关的,另外,作为一种新生事务,社区协商民主推进还面临种种难题。因此要通过明晰的制度,为社区协商民主保驾护航。第四,引导居民(村民)协商是社区协商民主的关键。在社区协商民主的推进中,通过种种方法培养居民(村民)的参与精神与协商能力,使居民(村民)愿协商、懂协商、会协商,由"旁观者"转为"主人翁",最终走上自主协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李森 《中国民政》2003,(8):32-3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都与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息息相关.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开辟了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社区建设,调动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基层民主;通过社区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社区风尚,倡导了科学文明之风;通过社区建设,广泛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繁荣了社区文化;通过社区建设,解决了大量下岗职工社区再就业问题,许多社会矛盾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社区建设,增加社区硬件设施投入,丰富了社区功能,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区的实践告诉我们,搞好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对社区文化建设居民参与不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岭南学刊》2004,(2):80-84
本文从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剖析了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对策:激发社区居民中的内生力,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构建以人为本的客观公正的社区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和社区自身的资金筹措机制;协调好主流文化与社区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居民的文化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布迪厄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的进一步发展,结合生命历程理论中对时间性的理解,本研究将大学视为农村籍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场域”,并探究其在城市中的文化适应过程。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由于缺少城市场域下的相应惯习,因此在遭遇生活各方面的不适应的同时,其原有自我评价体系崩溃;但通过在大学这一关键场域中获得的“大学生”身份和大学中的各类资源,重新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和弥补自身相对劣势后,农村籍大学生在大学场域中实现了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并在其毕业之后最终形成了农村身份认同和城市生活方式认同并存的特有认同。  相似文献   

20.
转型社会以来,国家开始从许多社会场域退出,或者说部分的、逐步的撤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从民间的视野中完全消失。在城市社区广场,这一常常被认为是娱乐休闲的场所,国家对社会是否仍保持着强大的整合和治理能力?该场域中作为基层社会力量体现的居民与作为国家代表的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其特质是怎样的?毫无疑问,国家仍然对社区和社区广场具有整合和治理能力,以社区广场文化建设的形式重申自己在城市社区中的存在,这种来自基层政府的社区广场渗透机制带有策略性和选择性的特质,且更具有隐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