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冯景  刘泽  赵丹 《法制与社会》2015,(4):219+227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之一.民族院校大学生作为促进各民族地区发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论述民族院校学生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民族特点、教育实践、时代精神、教育机制几个方面对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菲 《法制与社会》2013,(32):173-174
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是公安机关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公安事业的希望和未来。公安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建构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建立有益于公安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长效机制和共育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文化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开拓思路,优化教育内容,通过各个层次、多种形式强化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对广大官兵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应从多层面、多渠道展开,隐性教育手段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因其独特优势理应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隐性手段层面简论其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瑞 《法制与社会》2013,(5):223-2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对化解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中出现各种问题和困惑、推动其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主要包括强化宣传、深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推动理论结合实践,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科技推动改革,传媒勾画未来——以互联网为新动力的大众传媒生发出对人的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许多青少年犯罪与媒体暴力、黄色传媒甚至犯罪新闻的报道都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认为我们应通过家庭督导、学校教育和社区预防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大众传媒,同时提高媒介自身素养,传播优秀主流文化,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6.
张霞  彭国琴 《中国公证》2007,(12):47-47
法律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观,是法律职业人指导自身执业行为的价值准则.是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形成的对其职业社会价值的认知和评价。其形成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影响在于法律从业人员的认识水平、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客观影响在于受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法律职业在劳动内容、劳动难度和强度、劳动条件和待遇等诸多问题上产生了差别。  相似文献   

7.
教育机会差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关注我国城乡教育机会差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机会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受教育程度差异显著地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通过代际传递持续地影响今后的城乡收入差距。最后,参照国外相关成功经验,提出采取相应缩小城乡教育机会差异的措施,提高农民收入,缩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主流观察者或主流决策者们应意识到,在同一个国度中,成板块性的区域价值观差异,信仰差异乃至社会观的差异是巨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不可通约的。但是也应意识到这种不可通约多样性恰好是能够互补并且能够和谐共存的。  相似文献   

9.
周庆 《犯罪研究》2010,(4):54-63
以邪教倾向性人格为切入点,以高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专门设计调查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学校生活和谐,对宗教和邪教也有正确的认识。但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信仰状况仍呈现出矛盾性、非理性、多样性和可塑性的特征。部分大学生对当今社会表示不满;否认道德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部分大学生有迷信思想,甚至对邪教抱一定的赞同态度。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其科学精神;加强高校反邪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宣传宗教政策,挤压邪教生存空间;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精神需求;坚守网络阵地,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理论研究,探索邪教防控新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种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即从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转换。这一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和改进社会价值观的建设,促进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合理建构并使之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范导力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荣辱观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树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儒学荣辱观把“耻”即“羞恶之心”提到一个关系国家存亡的绝对不可轻视的高度。儒学荣辱观以“诚信”为荣,“虚伪”为耻;以“先义而后利”为“荣;”以“先利而后义”为耻。重温传统荣辱观,明义利之辨,对于端正我们的价值取向,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所在,明确了当代中国的道德评价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高屋建瓴,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各级领导干部应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3.
培育公务员精神要着力营造“三大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是在公务员队伍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措施和具体体现,是解决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把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到实施公务员法的全过程,贯穿到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全过程,贯穿到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着力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来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14.
民办学校运行与制衡机制的理想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机关运行机制和外部监管与制衡机制是保障民办学校的公益属性、促进教育目标实现及确保学校产权机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应重点构建和完善学校法人机关三权分立模式下的董事会治理体制 ,寻求确保学校经营权、教育行政权和监督权相互沟通与制约的良好机制 ,实现学校法人的有效治理。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构建高效的外部宏观监管和制衡机制 ,并逐步实现由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为主向社会中介组织服务管理为主的转变 ,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作为"制度"的法学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律职业为限制性的职业,目前两大法系主要国家都在制度上将法学院教育作为进入法律职业的第一道门槛;法律的技艺性、智识性和一定的神秘性及其规范特征决定了法律职业必须具备共同的职业素养,凭借法学教授、法学图书资科和法学院的社区生活三要件,制度性法学院而非仅仅作为场所的法学院培育这些素养并促使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我国现实呼唤在制度上确立法学院教育的门槛地位,建设胜任于培育法律人的制度性法学院。  相似文献   

16.
Wechsler thought matters of established precepts must be decided by ‘neutral principles’, requiring judges to provide ‘reasoned elabor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ine critically the judicial elaboration of the maxims of equity. Have judicially stated maxims of equity tended to conceal the underlying universal principles by an absence of reasoned elaboration? Argument tests the proposition that the maxims’ underlying principles are veiled, by the necessity of having to analyse their judicial elaborations, in order to infer their inherent principle. Only three of the studied maxims were true maxims. Others could not be subject to reasoned e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7.
论加强耻感文化教育对防治少年犯罪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当前少年犯罪增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耻感文化教育缺失。因此,探讨加强传统耻感文化教育对防治少年犯罪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耻感文化教育缺失是少年犯罪增多的重要因素入手,阐述了加强耻感文化教育有利于防治少年犯罪,提出了对少年加强耻感文化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易星  宋晓明 《政法学刊》2007,24(5):123-128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在引导未成年学生时,尚存在空白或不完善的方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不力;对差生简单粗暴,处理不当;对"好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存在偏差;管理中还存在不少漏洞等成为当前学校环境中引起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在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中,学校教育承担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把德育放在学校素质教育的首位;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性教育课进课堂;将心理教育和辅导摆上重要位置;加强工读学校改革和建设是学校在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中应该采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转型:坚守正义、守护良知和维护荣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一员,既要代表和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又要看重正义和司法公正。律师应当成为社会的一个阶层,构成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构成公民社会一个最成熟的层面,成为反对专制和建设民主的重要社会力量。新世纪初,中国律师随社会政治转型再次面临新的转型,律师将从传统职业角色中走出来.部分地转向社会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律师职业转型应当适度保持传统本色,以实现社会正义为根本使命,以守护社会良知为职业本分,以维护共同体的荣誉为最高利益。  相似文献   

20.
Disciplinary codes are designed to govern the behavior of millions of students attending U.S. public schools. As currently implemented, a great majority of these codes afford school personnel expansive, if not full, discretion to impose any sanction they deem appropriate in response to a student's alleged misconduct. Suspension and expulsion are two frequently used exclusionary sanctions that result in a large group of students who are pushed out of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ound the nation on a daily basis. These detrimental exclusionary punishment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ed to address minor misbehavior rather than be reserved solely for serious offenses. This Note will describe the harmful implications currently associated with suspending and expelling children as a means to address misbehavior in school. This Note will then propose that all states amend their current education laws to limit infractions that may be punishable by suspension and/or expulsion exclusively to felonies as well as discuss practical alternatives schools should consider as a response to student misconduct.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posal would minimize the high rate of children being removed from their classrooms and would ultimately heighten the opportunity for children to lea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