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油高校毕业生近几年就业不充分,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存在学科间差异显著,就业地区、就业单位过于集中等问题。促进石油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需要学校准确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职业发展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教育,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清晰职业定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信心。  相似文献   

2.
褚红素 《湘潮》2013,(1):117-119
就业质量评价重点关注与劳动者个体就业状况相关的内容要素,包括工作质量、社会福利保障、个人成长与就业稳定性。通过抽样跟踪调查上海金融学院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217名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从职业内涵的角度剖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定位;归纳总结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具有的能力素养、毕业生欠缺的职业素养;从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及高校等层面考察设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思路和途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金融职业发展教育阶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会面临就业指导制度、职业发展教育、就业观念教育、创业教育等问题。高校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改变就业工作的理念,更新就业指导内容,改进就业指导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浦文玮 《世纪桥》2014,(7):67-68
2013年被众多媒体与门户网站称为"就业最难年",这主要指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但同时也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知识的匮乏以及求职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有效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时,高校应注重在就业知识与求职能力上的培养与训练。通过这些教育措施,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引起了社会、高校、毕业生及家长的极大关注。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个优秀的群体 ,为培养这些毕业生 ,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都有很大的投入 ,高校毕业生合理、及时而又充分的就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 ,对社会的发展 ,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来分析一下他们的择业心理 ,以期望能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所帮助。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 ,对自己…  相似文献   

6.
当前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需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引导、鼓励我省高校毕业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个努力方向。本文分析了影响我省高校毕业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就业的多方面因素,并从中找出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需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引导、鼓励我省高校毕业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个努力方向.本文分析了影响我省高校毕业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就业的多方面因素,并从中找出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牛敬德 《求贤》2010,(9):41-4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部门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要从社会、学校和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公认的一个难题,而观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种种现象后,会发现其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心理成因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出现的“有业迟就、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四大问题,有效提出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推销自己;地方高校应合理定位、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政府需着力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加强就业教育,构建就业、择业、创业链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高校就业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以人才市场为导向,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要的就业指导模式和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好地增强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开展"精细化"就业指导工作。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通过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准确进行职业目标锁定,使用传统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的手段将就业政策入心入脑,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提供充足有效的需求信息,建立结构多元化、技能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人员队伍,注重过程控制,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就业指导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是增强就业指导实效性的根本。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建设中存在着重就业轻职业生涯规划的现象。毕业生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应通过分析校外情景、评估校内现状,提供体验机会让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职业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迈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高校中全面开展和推进职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本文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现状论述了开展高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进而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在新形势下开展学生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及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民情     
国家将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将其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一是将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期望的岗位。推动相关部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毕业生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方式。使毕业生更加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进一步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的渠道,完善相关政策。三是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心理迷茫和理想缺失的现象,就业指导能够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教育,需要明确就业思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改革就业思想教育教学模式,加快构建科学的就业思想教育内容体系。就业指导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2009年,辽宁省预计有高校毕业生229253人,较去年增加627人,增幅为2.81%。加之一批往届学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今年全省需要解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29万多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单海 《求贤》2011,(2):47-47
基于目前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相关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将高校的科研工作和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积极开展科研项目进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然而如何能够把科研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工作模式的全新定位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而毕业生的质量主要是由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的。因而,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本文试从人才培养模式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着手对此展开论述。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利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互相影响、互为依存: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有直接的、质和量的影响。在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一般为机构、人员、经费)、改进工作方法(如建立“用人大户”、毕业生就业关系挂靠人才市场等)只是治标,仅能…  相似文献   

19.
孙智凭 《实践》2009,(6):37-37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很大压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提高到关系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社会所关注。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改革让我们看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出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偏重研究型、学术型,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多注重基础文化和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毕业生高学历、低技能,引得很多企业抱怨大学生不如职业学校学生好用。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越来越短缺。很多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技工和熟练技工紧缺。据调查,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的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能力。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应,近几年,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逐渐提高,实际收入呈增长态势,而且七成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