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治主义治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孔子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孔子的德治主义理论不但具有强烈的伦理政治意义和政治实践精神,而且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为政以德的基本思想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阐释:1.德治的内在规定及逻辑展开;2.德治主义之前提设定:君主的道德修养与自觉;3.民本原则:以富民教民为政治归趣;4.德主刑辅:一种宽猛相济的治民方法。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不但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就是对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就孕育产生了和谐思想,和谐思想体现在为政治国上主要表现为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为政以德和明慎用刑体现了德政与刑政的动态平衡下的和谐理念。刑罚尚中则主要表现法制和谐的基本内涵。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的政治法律和谐思想导源于天人合一的原始思维,是天人合一和谐思想在政治生活和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并对后世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定下了基调,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也多有助益。  相似文献   

3.
一、人性张扬与传统道德的对立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是一个"以德治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文明古国."德治"即德政之治,它是以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作为统治手段和社会管理模式.几十年来,历代统治者都是实行"以德治国"、"德主刑辅"的统治方式作为管理国家和调整社会的重要手段.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治国问题上的以德治政和以法治政的争论,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①孟子指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孔、孟创立的"德治"思想,为后代的德治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道德教化为治国之根本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一生以人和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创立了以"仁"为核心价值、以"礼"为社会规范、以"中庸"为思辨方法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学说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它已超越中国国界,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孔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提倡人的身心发展、协调人际关系、治国安邦、实现自然与人类整体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一生兼立德、立功、立言。他的社会和谐思想建立在其良知心学哲学基础之上,提出为政以德的和谐治国论,实现大同理想的社会和谐状态。王阳明的社会和谐思想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治国模式首先把为政者的“修己”作为治国的一个前提条件,然后在“修己”的基础上达到“安人”的政治目的,以此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通过分析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相关论述,以求从中为当代中国治国安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对"德治"进行了明确的表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德治思想的源头。孔子的"德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上。当前我们在依法治国基础上倡导以德治国必须对孔子的"德治"思想进行扬弃,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德治"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德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孟子进一步发扬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推恩于民,实行“仁政”。其仁政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统治者安邦定国的正统思想。这种仁政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说:“用道德来行使政令,执政者就象北极星一样,呆在那里不动,其它星星都会围绕在它四周,拥戴它。”儒家主张王道德政。所谓为政以德,有两个含义:一是执政者本身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能为老百姓做表率,这样才能服众;二是重教化而不重刑罚,用道德去引导和规范老百姓的言行,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然则君子之风盛于世,国之大治也。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本篇所论是“为政”,第一章即说“为政以德…  相似文献   

10.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子从维护"礼治"出发,要求人们严格遵守礼制,反对"铸刑鼎",主张"父子互相隐瞒",反对分裂割据,希望全中国统一;极力提倡"为政以德"的"德治",力求发挥道德感化作用来缓和各种社会矛盾,以挽救"礼治"和国家统一;宣扬"为政在人"的"人治".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其法律思想,应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以有利于今天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西周礼乐相依的“德政”,是一位非常注重“礼”的思想家,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尖锐的冲突。本文从孔子与子路非同寻常的关系中探究了孔子晚年急于投身于现实政治的思想背景。孟子的“变置”理论是对孔子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学说因为有性善论、自由论和民本思想作为基础,因而,在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上孟子就必然要提出何以面对“独夫民贼”的问题。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在孟子的理论中明显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长期被中国历代统治者尊为"先圣至师"和"亚圣"。孔孟的政治思想中包含着以德治国、选贤任能、修齐治平、德法结合等积极因素。学习研究其思想精华,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季氏将伐颛臾 文学知识;《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体裁是语录体,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曾整理“六经”,对传播和保存古代文献有重大贡献。 课文内容:主要体现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借对话方式展开驳论,冉有三段话,先报告事实,继而推卸责任,最后为季氏辩护。孔子抓住这三点,破中有立,在反驳中立论。第一段是立论季氏不该攻伐  相似文献   

15.
"红色影视"就是指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从本质上讲,"红色影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红色影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总是以完美的人的理想,完美人格的理想召唤人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完美人格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孔子就把人格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人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治的好坏;人格的修炼,是治国的关键;人格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因此,可以说人格思想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圣人则是孔子最高的理想人格,即完美人格.这种完美人格能与天地合德,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集合孔子生平讲学和门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语录,其中的修身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培养教育对象高尚的道德情操,从古至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对古人的思想教育思想进行"扬弃"的同时,更要辅之以必要的创新,真正的做到"古为今用",这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石,包含思想共识、制度共识、目标共识等内容。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集中反映了民主党派"同心思想"建设的本质要求,其体现是:"思想上同心同德"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识的基础,"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深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识的根本,"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坚持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试论儒家学说的精髓——人格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干,而其中的人格思想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的人格思想起于孔孟,成于程朱.在被历代文人奉为政治经典的《大学》篇中,孔子就把人格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人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治的好坏;人格的修炼,是治国的关键;人格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因此,可以说孔子的政治思想的内涵是人格思想,人格思想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执政为民,关注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公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最终实现长治久安。然而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智慧。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孔子的“德政”思想深远地影响了中国政治历史的发展,而今天,在我国的社会管理实践中他的思想依然有着四个方面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