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深刻领会和正确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蕴涵的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应领会和做到:以战略思维运筹国家安全大计,以辩证思维实现国家安全工作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以系统思维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以创新思维探索破解国家安全难题、困境的新思路,以法治思维为国家安全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以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国家安全风险挑战,以历史思维为国家安全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忧患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忧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刻反思,对中国国情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以及忧患与乐观相结合的特征。但是他们忧患意识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以及忧患意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忧患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忧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刻反思,对中国国情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以及忧患与乐观相结合的特征.但是他们忧患意识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以及忧惠意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想宏伟、信念坚定、态度乐观,同时他也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担心诸多负面因素干扰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方向和目标。邓小平的忧患意识有三大特点:一是客观科学地定位忧患主题;二是准确地区分主要忧患事项与次要忧患事项;三是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寻求规律,解脱忧患。学习邓小平认识和对待忧患的思想,能够使我们坚定信念、战胜困难,把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学校党组织书记决策的科学思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思维分为一般思维和高级思维,科学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科学思维通过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的辩证认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所作出的决策,往往具有正确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学校党组织书记不但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代表,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决策,是对新形势下学校党组织书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是一位有“终身之忧”的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以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他的忧患意识主题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换。转换后,他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忧国家的经济贫穷、科教落后和国防建设薄弱的忧国意识;忧人民的生活改善缓慢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忧民意识;忧执政党的建设本领不过硬、思想僵化和人才匮乏的忧党意识。其鲜明的特征就是:忧患与图强的统一;忧患与改革的统一;忧中国与忧天下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杨升祥 《党课》2014,(24):73-7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现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对许多问题的阐释,使我们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思维能力决定工作能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正确运用这些思维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才能不断增强领导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以忧患意识正视社会风险,用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明确了各个重要方面的底线。将坚守底线与积极进取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对于实现科学领导、完成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讲究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努力提高领导水平,是适应和胜任现代领导工作的一个紧迫的课题。领导干部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实践第一、辩证思考、矛盾分析等思想方法,吸收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如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相结合等,以使领导工作富有成效。第一,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领导干部正确判断形势、作出科学决策、实现领导职能、做好工…  相似文献   

11.
杨胜群 《学习导报》2011,(19):38-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上进的民族,总是具有一种忧患意识。没有忧患,就不可能进步。从而,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总不是沉湎安乐的文化,而是咀嚼忧患的文化。湖湘文化和湖湘人文精神之所以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充盈着一个历经苦难、在苦斗中前行的民族所积淀和承传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一生充满忧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忧国、忧民、忧党,并为兴国、兴民、兴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忧患与自信的统一、忧患与改革的统一、忧患与实干的统一,是其执政忧患意识的基本特征。邓小平的执政忧患意识对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娟 《世纪桥》2008,(2):72-73
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以人为本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特征,具有与现代思维方式相契合的合理性因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虽优势甚多,但其整体性的落后事实决定了它只有走积极改造和向现代性转换的道路。为此要发展个体独立的思维方式;确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注重创新求异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凭借其杰出的战略预见,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的战略预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洞察历史趋势,正确预见前途方向;运用辩证思维,掌握科学预见方法;依托群众力量,推动战略预见向现实转化。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学习毛泽东的战略预见,有助于增强党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忧患致远。习主席教导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具有深邃的历史洞见的。周文王被拘时,他忧国忧民,立志复国。为了预见未来、把握未来、赢得未来,他忍辱负重、殚精竭虑创制《易经》,最终如愿以偿。《易经》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忧患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底色。后世的仁入志士都强调“生于忧患”。忧患不是忧愁。忧患是清醒,是对未来的预见、思考和规划,是用未来昭示、引领当前,是对风险的规避,  相似文献   

16.
王虹  刘英 《世纪桥》2008,(3):141-142
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特征,需要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加以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思路是:继承传统的辩证思维方式,并使之条理化;致力于分析思维的精密化;继承传统思维方式中的系统观;打破经学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对中国传统忧患意识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和矛盾,分别提出了各自所忧之患和解决忧患的措施和方法,这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3):32-33
忧患意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生存发展进程中,它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它认识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它将忧患与勤俭、勤政相联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宝贵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讲:“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江泽民同志也讲:“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的确,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事业平而衡久远地发展进步,必须具有正确的思维,而领导同志要使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事业平衡而又久远地发展进步,则必须有正确思维的高级形态——理论思维或系统思维,而这理论思维或系统思维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20.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