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在我国宪法实践中,却存在着两种悖论:一方面违宪的法律、法规、规章的确存在,另一方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迄今尚未撤销一例违宪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一方面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恰恰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却无相应的司法追究机制和司法救济机制。如何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违宪审查制度是指根据宪法规定,拥有宪法解释权和宪法监督权的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一切法律、法令、命令和处分是否符合宪法;审查和裁决一切行为,包括立法行为、司法行为、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违宪审查和司法审查制度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违宪审查,是指针对某项立法或某种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作出审查并处理的行为。这里说的某种国家机关的行为,包括了国家元首、总理、议会、法院等诸多国家机关涉及宪法精神或宪法条文的一些行为,在有些国家,还包括了对政党的成立及活动是否符合宪法作出审查。违宪审查由特定的国家机关负责,这些特定的国家机关,在有些国家是议会,有些国家是普通法院,有些国家是宪法委员会和宪法法院,分别称为议会自我审查模式、司法审查模式、宪法委员会模式和宪法法院模式。我国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宪法第62条第3项…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主办)2012年第12期第24——25页刊登了曹玉宗老师的一篇文章,题为《关于违法行为的类别、相互关系及其与违宪行为的关系》(以下简称曹文)。在该文中,关于违法行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曹老师在备课中设计了如下图表,并在教学中应用和讲述。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说“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必然是违法”?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可以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通常指触犯刑法的行为,这种行为构成犯罪,属于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是指犯罪以外的违法行为。要具体理解“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必然是违法”这个问题,必须搞清:什么叫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及其联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宪法监督的主体机构、法律制度不健全,因此,要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应该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在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该机构拥有违宪审查权、宪法解释权、受理违宪诉讼权以及裁决国家机关的权限争议;完善宪法监督的法律制度,制定宪法修改法、宪法监督法、宪法解释法。此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部宪法的实施,都离不开健全的宪法监督制度。宪法监督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公民实施宪法的行为和违宪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宪行为予以纠正和强制执行的活动。我国的宪法监督,是建立在人民主权、法治、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现行的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宪法监督的主体、对象、程序、方式、法律后果等方面的内容,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和问题,严重影响着宪法权威的发挥和宪法的顺利实施,所以,应当在理论研究和相应的法律制度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职务违法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行为,是构成国家赔偿责任的必备条件。职务违法行为仅指职务行为,不包括个人行为;仅指违法行为,不包括合法行为;不仅包括法律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区分职务违法行为的性质关系着责任归属和国家赔偿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宪法保障制度指维护宪法权威和保证宪法实施的制度。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明文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修改宪法的严格程序,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赋予特定国家机关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和裁决违宪案的权限,以保障宪法的正确实施。各国都根据宪法规定或...  相似文献   

9.
吴韬 《传承》2011,(10):84-85
个人信息被窃取及滥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立法的缺失,不能够很好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我国应秉持科学的立法理念,将保护个人信息上升到宪法的原则性高度,尽快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明确规定保护个人信息的主管国家机关,建立以民事、行政手段为主、刑事手段为辅的多层次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吴韬 《传承》2011,(26):84-85
个人信息被窃取及滥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立法的缺失,不能够很好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我国应秉持科学的立法理念,将保护个人信息上升到宪法的原则性高度,尽快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明确规定保护个人信息的主管国家机关,建立以民事、行政手段为主、刑事手段为辅的多层次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守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迪丽娜 《前沿》2001,(4):59-60
守法通常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社会团体和政治机构均以现行法律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 :所有的社会行为和政治行为均不能超越法律所指示的范围。从主体来考察 ,根据其性质可将守法分为公民守法与政府守法。“公民守法”包括了个体公民守法和公民团体守法 ;“政府守法”主要指行政机关守法 ,但在广义上也包括司法机关严格执法以及非制宪程序中的立法机关对宪法和相关既存基本法的遵守。依据主体人数的多少亦可将守法分为“个体守法”与“团体守法”。“个体”包括一种法律体系效力范围内的每一个公民 ;“团体”则包括上述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2.
<正>白城市人大常委会对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主动监督检查,加强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两年来,白城市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检察院的充分肯定。一、纳入工作日程,研究制定人大机关实施方案公益诉讼是指对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特定国家机关和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开展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包  相似文献   

13.
强化地方人大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孟宪昌所谓执法活动,是指国家机关将国家法律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的过程,它与立法活动及法律监督活动一起构成完整的法制体系。刑事执法、民事经济执法及行政执法都是执法活动的组成部分。对执法活动进行监督,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是宪...  相似文献   

14.
国外违宪审查制度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宪审查制度是指由有关国家机构对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行政行为等进行审查以就其是否违宪作出裁决的法律制度。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一系列违宪案件的发生,整个社会对建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诉讼制度,既包括刑事和民事诉讼,也包括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是指与犯罪和刑罚相联系的,处理刑事案件的诉讼;民事诉讼是指与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相联系的,处理民事案件的诉讼的;行政诉讼是指与行政争议相联系的,处理行政案件的诉讼。另外,在民事诉讼所处理的案件中,还包括“非讼案件”,这一类案件与一般的民事案件不同,它不是民事原告人与被告人之间因民事  相似文献   

16.
违法是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在我国,有许多种法,如宪法、刑法、婚姻法、森林保护法、以及交通法规、治安管理法规,等等。一般来说,凡是不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或者作了法律所禁止的事,都属于违法。犯罪触犯刑法,是性质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因此,人们常常把犯罪以外的违法行为,统称之为“一般违法行为”,或称之为“违法”。犯罪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都有一定的危害性。但是,二者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已经十年了。我们要通过对新宪法的再学习,再宣传,在全体公民中,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大思想。 法大于一切,法高于一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准则。《宪法》第五条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这里规定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里规定的“武装力量”,包括国防军、武警部队和地方民兵。这里规  相似文献   

18.
黄小玲 《岭南学刊》2009,(1):108-111
行政行为检察监督是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设立和存在,不仅有着显著的法律地位,而且有着充足的宪政依据和法理依据。当前行政违法行为在我国相当普遍,迫切需要加强检察监督。而检察监督在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有必要从行政公诉、违宪审查、追究刑事责任、强化非诉讼性监督权等方面入手,完善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公民公益性举报是指公民为维护公共利益,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向行政机关反映他人违法情况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提升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沉寂在法律中的公民举报条款逐步被激活。公民将发生在身边的违法行为向行政机关进行反映,以请求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法定的职责。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也在鼓励公民积极地行使宪法与法律规定的举报  相似文献   

20.
违宪行为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爱民 《求索》2005,(4):98-100
对违宪行为的界定,学界有立法者模式说、公权力者模式说、法律主体模式说等不同观点,但上述观点均存在缺陷。通过对几个命题的论证,可以得出结论:违宪行为是指享有公权力的法律主体严重违反宪法或上位法的规范、原则、精神或普通公民滥用自己的基本权利对抗自由民主的宪政秩序,并需通过违宪审查程序追究其宪法责任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