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是政治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教师有时也可别出心裁,反其道而行之,在“错”字上做点文章。一、直接示错。这是指教师把一些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直接以错误的面孔出现,让学生一目了然“错在啥地方”,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一些简单明了的知识传授。二、故意埋错。这是指教师将一些学生不易区别的知识故意混淆,让学生有一次“吃亏”的经历,从而在思想上引起警觉,不致在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三、将错就错。这是指教师顺着学生的“错”生发下去,以学生的“错误”理解去推理其他相关知识,从而得出一个前后矛盾的结论来,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读错、写错、说错、算错、做错。由于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刻板式教学的影响,人们难于把“错误”看作是可以接受的信息,甚至惟恐避之不及。其实,只要我们学习和运用新课程理念,就不难看出“错误”背后的风景,认识“错误”本身的价值。一、善待学生出的“错误”“错误”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客观的,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新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  相似文献   

3.
“又错了!”,“纠正过的错误为什么重犯?!”一些教师时常这样抱怨学生。其实,出现这种情况,除学生方面的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纠错时未引导学生进一步“究错”——产生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学生做题出现错误或失误是在所难免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本概念含混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出现负迁移;缺少分析判断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是非和理论是非的能力;审题不认真,粗枝大叶;思维混乱,卷面不整洁等因素。教师在纠错的过程中,要善于剖析学生解答问题产生错误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基本、最普遍、最常见的,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形式。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九年的时间,要在学校度过将近15O00多课时,其中课堂教学要占将近11000多课时。一个教师工作3O年,要有13O00多课时是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我们要研究课堂教学,揭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一主观能动”作用,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分析课堂教学的因素,揭示矛盾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发…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教师对此要进行否定。而教师的否定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教师否定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错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教师的否定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产生学习的动力。1.开脱式否定。“你答错了,但这不能全都怪你,可能老师在提问时没有把问题说清楚,现在我再说一遍,你注意听别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教师铺好台阶,不让学生因此而感到脸上无光,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2商量式否定。“你答得不错,可老师觉得还不够全面,如果再补上XXX就更完整了,你说对吗?”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  相似文献   

6.
只有教者德高,才能使学生高德。只有教者知高,才能使学生高知。只有教者能高,才能使学生高能。教者只有具备这“三高”,才能胜任当前的教学工作,才能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性的问题恰当处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教学中,由于某些社会现象的存在加之某些认识的片面性,特别是对某些知识的错误理解,使学生在思想上常常出现一些偏差。若不及时纠正,这些偏差就可能会埋在学生心底,就可能由一错到多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正确的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事…  相似文献   

7.
“人生价值”既是“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是理解全部人生价值问题的基础。当前一些青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的甚至错误地理解“人生价值”,片面夸大“自我”的作用,奉行“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人生哲学。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人生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或是错误的。同时,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难度也较大。所以,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无论是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还是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8.
袁广林 《公安教育》2002,(4):44-44,38
课堂教学是目前的教育体制中最主要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迅猛发展,形势的巨大变化将对我们的教育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现在的那些教学方法不能有突破性的改革,就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一、变更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的发现式教学“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对长期以来盛行“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的形象比喻。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学生…  相似文献   

9.
以数服人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产生各种不同看法、意见是很普遍的,我们应以理服人。但有时以理未必能达到服人的目的,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也是屡见不鲜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以数服人的方法,效果甚佳。以数服人就是选用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纠正学生中存在的片面看法,达到使学生信服、接受的教学目的。例如我在讲解我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时,许多同学提出:“社会主义怎么还借外债”“借外债是不是太贫穷”我就选用了世界银行  相似文献   

10.
运从口入     
我们生活的经历常常告诉我们,不要犯错,正确地做事。但是,现实是,一个人做得越多,犯错的次数就越多。不做事就不会犯错,因为错的对象都不存在了。由于认为错误是一件令人羞耻和难堪的事.我们经常陷入“宁可不做,千万别错”的退缩中。而我却认为,错误远远比正确要有价值,原因是:  相似文献   

11.
“笨”是指人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差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适当而又有意地表现得“笨”一些,则会更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这是因为:1.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混读易混概念,有意误用原理,有意歧解知识间的关系……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准确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笨一些,容易激发起学生产生要超越老师的愿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12.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促使我们每一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教学,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着过多注重形式,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是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  相似文献   

13.
启发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鼓励、激发、引导学生提问是当前改进课堂教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提问之“路”究竟在何方呢?笔者认为: 一、发扬民主,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教学中,学生有问题而不敢问的现象非常普遍。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不民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设疑式教学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问题的以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为课堂教学重要线索的教学方式。其实质是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即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围绕问题的解决组织教学,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中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课首先要解决“晓之以理”的问题,设疑式教学就是要讲好理、学好理,其特点在于它不直接呈现所要学习的定论性知识,而只呈现感性材料(事实、例证等),在学生了解具体现象及有关知识背景的基础上,以设疑、激疑、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寻求答案,使学生解疑,掌握结论性知识…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值得我们教师经常思考、探索和研究的永恒课题。在我国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及其新理念的贯彻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或课改新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合不够而影响教学实效的一些现象仍然存在。“满堂、哄堂、冷堂、拖堂”是中学课堂教学的“常见病”。一是“满堂”现象。就是通常说的“满堂灌”。它反映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错位。其实,检验课堂教学实效的依据不是我们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得到了多少,得到了多少对他今后发展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直来直去、没有波澜起伏的教学,往往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教师把握住学生的认知心理,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适当地卖点“关子”,对教学将大有种益。一、传授新知识时可放意以错误的信息去归谬。对概念原理的掌握,对思想认识的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发生偏差。此时,教师可循着学生思维误区的运动轨迹,讲授时放意走上岔道,看学生有无反应。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已被引向死胡同时才连呼上当,从而明白了教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省悟。如讲“改革”时,教师故意把“经济体制”与“经济制…  相似文献   

17.
一秒钟回答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一秒钟回答”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一秒钟回答”,即将一些容易混淆、难于理解、比较枯燥的知识点,用很简单的判断题拟出,要求学生在一秒钟内回答“是”还是“不是”。如,提问:“意识是大脑的机能”,这个问题很简单,但部分学生容易将“人脑”与“大脑”混淆或等同,从而出现错误。这类题在教学内容刚讲完时以一秒钟回答方式提出,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辨别力和理解力。又如,“价值是疑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这是个关系题,比较抽象,不太好懂。一秒钟回答提出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势必引起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1政治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情商的培养。  2政治课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上下功夫。   3政治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行为、现实生活往往严重脱节。  4教育教学中欠缺“因材施教”。  二、理论依据  保加利亚哲学博士拉扎诺夫创立的暗示教学法证明了一个真理:在教学前进行放松练习和心理暗示,能成倍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注意指导学生凝神听音,进行静心训练。  三环教学法认为:课堂“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的结构关系必须合理化。《道德经》认为“三生万物”,所谓“三…  相似文献   

19.
犤背景犦我担任两个文科班的政治课教学已是第二年了。据前一年的教学经验,这两个班的学生对文科政治课有着浓厚的兴趣,思维非常活跃,也非常大胆,常常在课前、课中、课后提出许多书本以外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去年高三开学以来,我要求学生将预习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写成纸条由课代表在课前交给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对症下药”。我一直认为,凭自己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和广阔的知识面及电脑网络的帮助,我很自信能应付各种学生的“挑战”,但是有一天我却遇上了一个难题———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一轮的“以生为本”、“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不论从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还是观摩别人教学、观看有关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都不难发现,在课堂上表现很“抢镜”的不外乎是少数学生,而好大一部分学生保持“沉默”。据调查,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跟不上课堂教学改革节奏的“弱势群体”。倘若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恐怕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达不到所期待的效果。一、课堂教学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特别关照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一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