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制度异化是指因制度缺陷或其他制度外的因素而导致人所建构的行为规范成为束缚与支配人的工具.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来看,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在实践运行中表现出明显的异化特征,导致这种异化的内在原因是职务发明制度的缺陷,外在原因是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职务发明制度的异化客观上使得该制度沦为企业奴役发明人、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工具,严重偏离了职务发明激励创新的制度目标.因此,为回归职务发明制度的立法初衷,应该对异化的职务发明制度进行匡正,确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理念,构建互为制衡的产权配置模式并完善我国的职务发明奖酬制度.  相似文献   

2.
现行立法以企业权利优先的产权激励方式和以企业为主导的奖酬激励方式,存在制度缺陷,造成激励失灵.完善职务发明激励制度的进路,应从职务发明企业与职务发明研究人员两类主体利益出发,对职务发明财产性权利束分别进行利益重新配置.对企业激励而言,需要以政府为推动主体进行职务发明产业化的基础配套制度设计.对激励研究人员而言,应首先尊重企业与研究人员之间意思自治,但亦应设置法律底线防止侵害研究人员职务发明权益,并实现国家知识创新积累的公共利益目标.  相似文献   

3.
黄兴 《法制与社会》2013,(25):239-240
当今时代,知识产品成为一项重要的劳动成果,其产权的归属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建立既有利于激发职务发明人创新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实施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国外相比,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二者的比例仍有些失衡。完善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是解决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比例失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朱一飞 《科技与法律》2007,(6):46-50,35
职务发明制度的理论基础应是人力资本理论。职务发明人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是人力资本相对重要性提升的必然要求。职务发明归属于单位是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合理表现。对职务发明人的有效激励是职务发明制度实施的前提。《专利法》必须为职务发明人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提供必要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职务发明也被称为雇员发明,2008年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建立既有利于激发职务发明人创新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实施的利益分配机制。”将职务发明制度的完善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无疑凸显出该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亟待改进和完善。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成功有效的专利制度,其中的雇员发明制度在激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职务发明专利的数量及实施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我国专利法实施以来一直存在职务发明数量少和实施率低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关于职务发明专利权属的条款不仅要考虑雇主的利益,而更重要的是保护发明完成人的自然权利,合理确定职务发明专利权的归属。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计划出台《职务发明条例》,但这一提议遭到诸多质疑,因此起草工作暂时搁浅。不过,我国现有职务发明制度框架存在严重问题。不同的部门法、行政法规甚至于地方性规章都对职务发明作出了规定,由于缺乏规则之间的有效协调,导致横向与纵向位阶上存在着诸多矛盾,有必要对这一制度框架进行修改。从比较法上看,各国对此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制度框架。由于职务发明制度融合了多个部门法的规则,难以为单一的部门法所涵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考虑到统一所有职务发明规则的必要性以及雇佣智力劳动者保护的特殊性,我国应当构建单一的职务发明规范。因此,我国拟创设的《职务发明条例》应当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职务发明的总量和比例都相对偏低,这对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极为不利,职务发明偏低与我国的报酬制度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几个主要国家职务发明报酬的制度及职务发明报酬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提出了我国职务发明报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专利法》第16条和正在修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条例实施条例》第6章,将共同构成我国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的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条例修正草案(送审稿)》引入了约定在先原则,但也沿袭了原《实施细则》对奖酬比例和数额的具体规定。上述具体规定的存在,使我国的职务发明奖酬制度依然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上述具体规定的硬性执行,将挫伤企业专利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同时损害企业、发明人和国家的利益。建议修法者秉承契约自由之精神,坚持市场激励之原则,删除对于奖酬比例和数额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与德国职务发明报酬制度的立法比较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职务发明报酬制度1,促进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是经济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经验,亦是这些国家专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日本与德国职务发明报酬制度的立法为研究视角,对其相关的立法发展、基本内容以及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职务发明制度的内部关系调整的是单位与发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无论是"重雇主主义"、"重雇员主义"还是"折中主义"的制度安排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妥善解决内部关系中的利益冲突.本文基于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指出,内部利益难以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职务发明制度以权利的天然归属关系掩盖合意转让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成本分析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产权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作为经济学分析工具,选择专利法上职务发明制度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立足于专利制度对整个知识产权法上权利保护与限制之间的平衡制度进行经济学上的效率评价,通过一系列对职务发明制度的经济分析,阐明了职务发明制度的基本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职务发明创造与职务发明创新两个模型,将职务发明创造分为隐性发明创造过程和隐性发明创造的外化表达两个阶段,将职务发明创新分为市场需求开发、发明创造实施和市场需求满足三个阶段,从而论证职务发明创造与职务发明创新的关系,以及职务发明制度的本质、价值及其实现机制,以探求职务发明制度介入的理想环节、方式和程度;分析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以探求职务发明制度与发明活动的制度需求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朝阳 《法学杂志》2012,33(2):33-38
国家资助项目中职务发明权利配置面临诸多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的规范竞合,其规范适用效果须以其能否有效促进其职务发明权利流转为判定基准,其效率价值实现有赖增进其职务发明权利流转、减小其交易成本、确保利益受损者获得有效补偿,完善其有关制度安排须明晰其职务发明权属的法定范围,完备其职务发明人的优先申请、优先受让与优先实施专利等法定权利,强化其职务发明人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5.
在职务发明奖酬制度方面,日本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不少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虽然单位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在确定职务发明奖酬时可视同约定优先适用,但为了保护发明人的知情权,日本法规定,设立有关职务发明奖酬的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否则发明人可以主张适用法定方式确定职务发明对价。采用法定方式计算职务发明奖酬时,我国相关规定要求以专利权的授予为前提,并为其设立了"最低比例",这种做法既不利于保护发明人的合法权利,也未充分考虑不同发明创造的价值差异和发明人的贡献差异,对此,借鉴日本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  相似文献   

16.
职务发明报酬是专利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外职务发职务发明人报酬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现行职务发明报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专利法》及其相关制度的修订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职务发明创造奖酬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各方面条件、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专利法》和《实施细则》的第三次修改对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制度作出如下调整:一、允许单位与发明人、设计人约定奖励报酬,在双方未作约定情况下采用法定奖酬标准;二、提高职务发明奖金的标准;三、修改了职务发明创造报酬标准;四、对劳动人事关系的表述作出了调整,使职务发明创造的定义更加严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生前享有人格权,但自然人死后其人格利益是否需要保护和如何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学界观点不一。目前,我国对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本文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明确职务发明人权利的前提是科学地界定什么是"职务发明",我国历次专利法规(包括第三次修订草案)都规定单位对于职务发明享有专利权,这是符合效率原则的,但为平衡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应当切实加强保障发明人的精神利益与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已跃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企业赢取市场竞争、国家赢取世界竞争的关键均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产学研合作作为创新的有效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作为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要素,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成果。职务发明权属制度作为调整产学研合作主体创新成果归属与利益分配内部利益机制的主要专利制度,其科学与否决定着是否能够有效激励创新,推动产学研稳定发展。我国现行有关专利职务发明权属的规定存在些许不尽人意之处,不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