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力活动难以监督,导致职务发明的代理成本高昂。该问题有时只能通过让发明人参与剩余价值分配予以解决。这是职务发明利益分配不同于其他雇佣劳动成果的原因,它限定了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的适用范围。如果奖酬激发的额外创新尚不足以弥补制度成本,强推奖酬无异于将手段异化为目的并用权利话语取代理性分析。当分离单项发明贡献的难度增大时,创新机制应更多依赖单位优势,允许以笼统定价取代单次定价、以科层结构替代价格机制。创新社会化趋势正在挑战每项发明奖酬与贡献相符的原则。将该原则强化为系统性管制更是严重缺乏正当性。即使要细化管制,但至少应从主体类别、客体范围和审查模式三方面限定管制范围。  相似文献   

2.
制度异化是指因制度缺陷或其他制度外的因素而导致人所建构的行为规范成为束缚与支配人的工具.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来看,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在实践运行中表现出明显的异化特征,导致这种异化的内在原因是职务发明制度的缺陷,外在原因是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职务发明制度的异化客观上使得该制度沦为企业奴役发明人、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工具,严重偏离了职务发明激励创新的制度目标.因此,为回归职务发明制度的立法初衷,应该对异化的职务发明制度进行匡正,确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理念,构建互为制衡的产权配置模式并完善我国的职务发明奖酬制度.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实证研究都显示面对全球性的竞争,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力资本的短缺。企业是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结合,随着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以及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本所有者和货币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呼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职务发明制度是我国专利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专利纠纷较为集中的一个领域,研究其理论基础十分必要。本文从职务发明制度利益协调与平衡的精神出发,研究了其所涉及的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职务发明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国外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应将劳动合同理论作为该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职务发明制度的内部关系调整的是单位与发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无论是"重雇主主义"、"重雇员主义"还是"折中主义"的制度安排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妥善解决内部关系中的利益冲突.本文基于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指出,内部利益难以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职务发明制度以权利的天然归属关系掩盖合意转让关系的本质且忽视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实施.为实现职务发明制度内部利益平衡,本文结合科斯定理和波斯纳定理等理论,相应地提出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价值目标,兼顾经济效率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运用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成本分析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产权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作为经济学分析工具,选择专利法上职务发明制度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立足于专利制度对整个知识产权法上权利保护与限制之间的平衡制度进行经济学上的效率评价,通过一系列对职务发明制度的经济分析,阐明了职务发明制度的基本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7.
现行立法以企业权利优先的产权激励方式和以企业为主导的奖酬激励方式,存在制度缺陷,造成激励失灵.完善职务发明激励制度的进路,应从职务发明企业与职务发明研究人员两类主体利益出发,对职务发明财产性权利束分别进行利益重新配置.对企业激励而言,需要以政府为推动主体进行职务发明产业化的基础配套制度设计.对激励研究人员而言,应首先尊重企业与研究人员之间意思自治,但亦应设置法律底线防止侵害研究人员职务发明权益,并实现国家知识创新积累的公共利益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职务发明创造与职务发明创新两个模型,将职务发明创造分为隐性发明创造过程和隐性发明创造的外化表达两个阶段,将职务发明创新分为市场需求开发、发明创造实施和市场需求满足三个阶段,从而论证职务发明创造与职务发明创新的关系,以及职务发明制度的本质、价值及其实现机制,以探求职务发明制度介入的理想环节、方式和程度;分析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以探求职务发明制度与发明活动的制度需求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万平 《经济与法》2001,(11):12-1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人才之争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内容,企业的成长往往并不由投入的非人力资本的多少决定,而是取决于人们各种知识的运用。至此,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本理论也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认可。于是,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现代公司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按资分配”,并且同股同权,同股同利,那么现在已经与物质资本处于同等地位甚至更重要地位的人力资本也应视为对公司的投资或者说应当构成公司的股本。换言之,人力资本可以折股出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职务发明的总量和比例都相对偏低,这对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极为不利,职务发明偏低与我国的报酬制度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几个主要国家职务发明报酬的制度及职务发明报酬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提出了我国职务发明报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兴 《法制与社会》2013,(25):239-240
当今时代,知识产品成为一项重要的劳动成果,其产权的归属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建立既有利于激发职务发明人创新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实施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国外相比,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二者的比例仍有些失衡。完善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是解决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比例失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已跃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企业赢取市场竞争、国家赢取世界竞争的关键均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产学研合作作为创新的有效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作为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要素,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成果。职务发明权属制度作为调整产学研合作主体创新成果归属与利益分配内部利益机制的主要专利制度,其科学与否决定着是否能够有效激励创新,推动产学研稳定发展。我国现行有关专利职务发明权属的规定存在些许不尽人意之处,不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何敏 《法学》2012,(9):65-74
上世纪末以来,法国民法学者一方面强调现代财产法应当关注人们创造财物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也警示现代财产法应当符合人类社会长期有序发展的基本规律——生态规律,并预示了智慧财产法将会是欧洲财产法制度的核心。这一理念的核心价值在于财产法应当成为人们竞相创造个人财产与社会财富的策动力,这便意味着人们应当通过财产法的制度创新来同时实现两个制度目标:一是调动人的创造积极性以增加财产总量;二是建立公平公正机制以科学合理地分配财产权益。这一立法理念将深刻影响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专利法中职务发明制度的科学性,也就是说智力成果财产法制度将是世界各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一个重点关注的立法领域,职务发明专利制度的完善将是这一立法领域的核心,因为它直接关乎人们创造财物尤其是开发智力财产之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我国现行相关制度的确存在诸多亟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4.
也谈人力资本与劳务出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本”(“或劳动力产权”)理论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认同。不少学者认为劳动力资本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主张劳动者拥有劳动力像拥有其他物质资料一样,应参与剩余利润的分配,因而应建立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职务发明创造奖酬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各方面条件、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专利法》和《实施细则》的第三次修改对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制度作出如下调整:一、允许单位与发明人、设计人约定奖励报酬,在双方未作约定情况下采用法定奖酬标准;二、提高职务发明奖金的标准;三、修改了职务发明创造报酬标准;四、对劳动人事关系的表述作出了调整,使职务发明创造的定义更加严谨。  相似文献   

16.
职务发明报酬是专利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外职务发职务发明人报酬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现行职务发明报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专利法》及其相关制度的修订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优化高校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既是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的基础,也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面临权利主体不明、权利客体模糊、权利取得位阶缺位等现实困境。为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效用,应以促进产权自由流转为基础,确定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规则。首先,明晰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主体,赋予单位完整的权利,并将发明人纳入权利配置的主体范畴;其次,明确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客体,以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作为权利归属制度的核心;最后,确立高校职务发明的权利取得位阶,在类型化高校职务发明的基础上,灵活化权利归属的配置模式,并合理化约定权属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目标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往往是中资收购德国企业时重点关心的问题.但恰恰在价值巨大的专利权方面,确定目标企业是否为其雇员发明之实体法意义上的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并非简单的问题.从德国2009年进行的《雇员发明法》修改出发,着重分析该法在职务发明的报告与权利主张程序,澄清修改前后目标企业取得本企业雇员职务发明之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的条件,及权利转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对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9.
职务发明类分之中外比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体制及法律文化的不同,各国在雇员发明财产权益分配上观念与做法亦不相同,一般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研究表明,从投入产出关系与财产分配正义上看,这两种模式下的各国具体制度的公正性及科学性等都存在一定缺陷。有必要从关注人的角度,在雇主与雇员、智力与物资之间寻求平衡,创立一种职务发明成果类分制度,以构建新的归属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0.
当职务发明人在两单位任职时,该职务发明的权属问题一直是国内研究职务发明问题的焦点和难点,而科研机构作为特定主体,拥有区别于其他单位的自身特点,目前的专利法与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也没有明确针对科研机构的职务发明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当科研人员在不同单位同时任职或前后任职时,科研机构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情况更是错综复杂.因此,有必要假设科研人员在不同单位任职时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形,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剖析,一方面充分解读分析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否足以合理到权衡各方权利,另一方面结合理论与实证,给出对于科研机构职务发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