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的城镇化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城镇化。从人的城镇化视角分析,目前小城镇文化建设还面临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后,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缺陷等问题。搞好小城镇文化建设,应由片面追求城镇规模的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小城镇的文化建设和推进人的城镇化为中心,实施新兴小城镇文化发展战略,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小城镇,完善小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群众参与小城镇文化建设,真正使新兴小城镇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实现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相适应,我国大江南北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如火如荼,5万多个小城镇从根本上动摇和冲垮了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步伐,被誉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方兴未艾的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和必然趋势,对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两者同步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农村小康战略目标和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小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滞后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应当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是通过科学有序地推进城镇化步伐,逐步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促进城镇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整体协调发展和相互融合,从本质上解决"三农"问题。要加快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战略措施,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一)科学制定小城镇规划,以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问题。近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大中城市转移面临着许多困难,因而积极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山西城镇化建设,一是走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同步发展的道路;二是走集中型城镇化与分散型城镇化相结合、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三是走以政府主导型的多元的主体推动城镇化道路;四是走建设特色城镇的道路;五是走以大中城市为龙头,小城镇为基础,城乡联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深化对农村小城镇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制约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瓶颈,理清建设和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海永  陈国婷 《湘潮》2015,(4):87-88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初见成效,取得良好进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的问题,关于如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本文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发,探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去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分析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策。  相似文献   

9.
吕跃  王铁清 《当代贵州》2017,(50):38-39
冲破农民入城的“篱笆墙” 当代贵州: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以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城镇化.贵定县的小城镇发展新路,如何突出人的核心地位? 张丽芳: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小城镇、大战略”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坚持群众是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按照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的要求,严守生态红线,切实将贵定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推动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民宿、催生旅游业态,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三权”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城镇人口聚集和吸附能力.出台《户籍制度改革》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试点改革,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制定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激活生产要素,保障农业人口转移后山林、土地、宅基地等权益,冲破农民进入城镇的“篱笆墙”,使农民有能力进入城镇,有条件居住在城镇,有机会在城镇发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  相似文献   

10.
苏州的小城镇建设是与苏州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而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又推动着苏州农村现代化的进程。苏州农村小城镇建设正以其独特的光彩,在神洲大地上熠熠生辉。本文试图揭示苏州农村小城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辽宁省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文化,大力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是个新型的正在从乡村性社区转变成以商业为主、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联结点和有效手段,是提升农村公共事业服务水平的基地和载体,是实现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助推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的小城镇在现实发展中面临诸如规模普遍较小,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建设资金缺乏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对小城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揭示,提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志,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地提出了以"三农"稳定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以城乡互补、工农业相互支援为核心,以加快政治民主改革为政治保障,以区域发展为重要举措,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邓小平的农村城镇化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小城镇是培育和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根本措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现有大中城市就业压力的明智选择,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着重从布局规划、投资体制、配套改革、用地政策、管理体制、区划调整等方面提出加快发展步伐的具体措施,进而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2):38-38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解决好农村转移人口户籍、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全面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要坚持走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切实增强农村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有关方面要完善配套公建设施,特别是要适度超前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盐城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全市793万人口中70%以上在农村。“十五”期间,我们要在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步入宽裕型小康,为早日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这样,我们必须把加快发展小城镇作为盐城“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资源、新需求、新市场的战略选择,把实现农村城镇化作为总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服务社会化和乡村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要认真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大力增强农村…  相似文献   

17.
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通过近些年的建设和发展,贵州小城镇在城乡融合发展辐射、商贸活动辐射、产业发展辐射、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医疗卫生服务辐射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18,(12)
正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基本脉络及面临的挑战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及乡村治理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给传统乡村治理带来了新问题。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治理的积极影响1、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乡村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