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好特区立法权,既有很强的 理论性、法律性,也有很强的实践 性、应用性。本研究报告拟在总结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立法实 践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授权立 法理论问题的探讨,对新形势下 特区立法创新的空间、途径、重 点、实施机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 的经济特区地位、功能变化和发 展道路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的 结合上作出初步回答,提出我们 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坚持从实 际出发,突出重点, 科学安排立法项目 立什么法、确定哪些 立法项目,都要从实际出 发,在总结实践经验,把握 立法规律的基础上,做到 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在确 定立法项目时,需要明确:  相似文献   

3.
党 的 十六 届三 中全 会 提出 :要 统筹 人 与自 然和 谐 发展 ,建 立促 进经 济 社会 可持 续发 展 机制 ,坚 持以 人 为本 ,树 立全 面、协调 可 持续 的 发展 观, 促进 经 济社 会和 人 的全 面发 展 。根 据这 一 精神 ,中 共山 东 省 委 在《2003 年 省委 常 委 工 作要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化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法理论将自然人和企业视为平等主体,但忽视了大工业时代企业在营利性活动中对人类社会的负外部性影响,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试图强化企业盈利和社会责任目标的融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在《公司法》中也获得了实体法表达。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即企业侵权行为,特别是大规模的产品侵权、环境侵权和对雇员的侵权,这些侵权往往损害后果严重、受害人众多,其民事救济问题成为公司法和侵权法中的一个特殊命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应对企业大规模侵权的立法例的比较,认为责任保险制度是比较适合我国立法传统和现实环境的风险分散机制,并在解释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对责任保险具体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立法理念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法理念论陈兴良立法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因而不能离开一定的理论指导。只有科学地确立了立法理念,才能正确地界定立法的本质,并有效地指导立法活动。一、法本源论立法是创制法律,因而正确地认识法的本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法本源的认识,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由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犯罪已发展成一类严重的,并且可能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延续的极端犯罪类型。但目前,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何为环境犯罪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环境犯罪所侵害的法益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统一。因此,本文对环境犯罪所侵害的法益进行了系统梳理评析,总结出环境犯罪所侵害的法益是我们每个人的环境权,即全体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并提出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的环境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 着 我国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的建 立和 发 展, 人 们 的 价值 观 念 逐 步发 生了 变 化, 这 种 价 值观 念 的 根 本转 变导 致 了市 场 经 济 下新 的 价 值 取向 。如 市场 经济 对 个体 价值 、竞 争 价值 、功 利价 值等 的 追求 。在 这几 种 价值 取向 中 都存  相似文献   

8.
按照传统的法学观点,制定和实施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的外在价值,确认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但是,环境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统一的,两者存在共损共荣的关系。承认和保护环境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维护其他物种在自然法则面前的平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的最好方法是承认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条、环境法的功能、环境法的现实作用、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环境法律规范的性质、现实的环境立法七个方面对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关系的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刑法应当介入环境问题。我国现行环境刑事立法存在诸多缺陷.应转变环境刑事立法指导思想,通过完善环境刑罚体系、确立严格责任原则、扩大环境犯罪的起诉意见权和起诉建议权.对1997年刑法典中环境刑事犯罪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曾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巨大变革之中,只有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的价值目标,并以和谐理念作为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人类才能改善现有的环境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美好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2003年立法工作的回顾 2003年是省三届人大工作的 开局之年。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全省 工作大局,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以 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着力通过立 法解决体制创新、产业发展和优化 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推动我 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法 制保障。全年共审议法规草案或法 规性决定草案11件,通过或者批 准的法规、法规性决定8件。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 具有良 好保存性 和增值性 ,因而成 为最易被 接受的 抵押标的 。但由于 房地 产抵 押的 特殊性,我国《担保法》及相关 立法中对 于房地 产抵押 权人 的保 护均 有 疏漏 之处 。本 文就 以 划拨 方式 取 得土地使用 权作为抵 押标的 、抵押登 记、房屋拆 迁等方 面对 抵押 权人 的 保护 进行 了 探讨 ,并 提出 相应 立 法建议,以 有效地保 护房地 产抵押权 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从性质上看,循环经济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统一,是经济法与环境资源法的统一。在循环经济立法中应当体现资源本位法和行为本位法相统一、财产法和人文法相统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 教育理论 ,从现代 教育在现 代社会 发展 中所 固有 的 战略 地位 出 发,根 据 现代 化建 设 急需提高劳 动者素 质的战略 要求和 基于对未 来世界发 展趋 势的 深刻 认 识,对 建设 和 发展 有 中国 特色 社 会主义教育 事业的 一系列重 大问题 作了深刻 的分析和 阐述 ,确 立了“优 先发 展教 育”的 战略 地位 ,阐 明了“三个面向”的教育 发展战略 与培养“四有”新 人的教育 目标战略 以及“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的 教育 管理 战略等基本 思想,形 成了内 容丰富的 邓小平教 育理论 ,成为新时 期党的 教育科学 文化工 作的行动 指南  相似文献   

15.
从环境刑法法益的角度谈环境刑法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刑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法益,而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只注重对环境犯罪侵害人身、财产法益的保护。在绿色文明时代,我国环境刑事立法应确认环境法益在环境犯罪所侵犯的刑法法益中的主导性地位,树立环境刑法法益在整个环境刑事立法上的指导形象。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6-19日,省人 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亚保带领我 省民族立法考察组前往内蒙、 宁夏、甘肃、新疆考察民族立 法工作和西部开发情况。 (摄影:陈彪)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环境刑事立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环境民事、行政责任规制的疲软与对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化不足,环境刑法的出现便具有了其历史的必然与必要。扭转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伦理范式进而转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中心主义是环境刑事立法的应然选择。立基于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道德共同体内涵的拓展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纲重塑我国环境刑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走向理性化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反腐败斗争面临新的形势与要求,反腐败立法体系亟待进一步建构完善。在立法体系发展方向上,需要实现立法理念的重构升级、立法布局的优化完善以及立法形态的系统融通。在立法体系的框架重构与侧重上,需要构建集中型反腐败和预防、调查与惩治一体的反腐败立法体系,并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立、改、废,理顺反腐败参与机构的工作关系。要侧重针对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问题立法,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反腐败立法,完善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专门立法。在立法模式上,要探索制定统领性国家反腐败法,构建更为有效的预防、调查与惩治并重的反腐败法律体系和更为全面的廉政教育引导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环境犯罪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人类在开展科学技术革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与破坏日益突出,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严重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1997年刑法虽然在强化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没,但在立法中仍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尚待完善之处。因此,应在立法原则、立法形式和犯罪形态上给予修改,为构建一个现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和前瞻意义的环境刑事法规提供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的绿色立法浪潮万霞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之前的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是缓慢和不易察觉的,人类对环境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冲击不大。18世纪中叶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