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金匮要略>二门课程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在中医院校前期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在中医学课程中的地位及教材改革设想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学科目录时提出的,包括了高等中医院校原有的《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和《温病学》3门课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实为中医教育体系的改革举措之一,它必须有适合其学科特点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现行的《温病学》教材从基本理论到临床实践,已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温病学的各个方面,尽管某些内容还存在商榷之处,但总体来说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衡阳会议以后,大家都明确中医院治病要突出中医的特点,但对中医学的特点各有不同的见解,因此笔者拟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基本理论问题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的医学,是历代劳动人民向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宝贵理论,《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至今仍然是取之不  相似文献   

4.
卫气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源于《内经》.《内经》率先提出"卫气"这一概念,并用于说明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内经》中涉及卫气的篇章有40多篇,《灵枢》的《营卫生会》、《卫气》、《卫气行》、《卫气失常》等篇对卫气作了专题论述,从而奠定了卫气学说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但由于《内经》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因此有些医家对其各抒己见,卫气学说因之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对卫气的所出部位、循行、功能及其病理在中医界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但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卫气学说这一理论体系的完善.现将近年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早在审订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试用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以下简称“三版《学说》”)时,与会者曾就学派划线以及医经、经方学派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此,该教材在《编写说明》中“希望兄弟院校教师和从事中医各家学说研究的同志,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不断提出意见”,以便“继续修订或补充”。笔者通过反复阅读《中医杂志》1981年第11期“中医各家学说若干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兼评》)和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由于吸取了古代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所以《内经》时代中医学在医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由不系统的经验医学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医学的高度。其中道家哲学思想是对《内经》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以春秋时期的老子为代表,而战国时期又以庄子为代表,故后世以老庄并称。 老子,春秋战国时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历乡曲仁里)人,曾为周藏书室史官。著有《道  相似文献   

7.
阴阳消长是我国古代阴阳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面的基本关系之一。《内经》全面地吸收了古代哲学的阴阳消长理论,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并用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成为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学术观点。本文试就《内经》关于阴阳消长认识及其...  相似文献   

8.
中医无论言生理或病理,几乎均涉及五行之火,足见火在其理论中颇具重要作用。如能就火的有关问题系统地加以阐明,则是很有意义的。 少火与壮火的关系 中医学中的火,不仅指六淫之火与五志之火,而且有关某些生理活动的现象人们也常以火来形容其动力作用。如《内经》谓:“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相似文献   

9.
试谈《内经》对阴阳理论的建树张宇享(山东省海阳市凤城康复医院265118)关键词:阴阳学说;《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21;R226《内经》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组方用药等的总纲,故深...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拜读了由张笑平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觉得该书文笔浅近生动,内容翔实通达,分析颇多卓识,是一本可作中医院校新学利分化后的试行教材。现对该书的内容作一评述。 一、《导论》是“导游图”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上下数千年,源远流长,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文字古朴,辞义深奥,医理精邃,概念抽象,对于一个刚入中医学院的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窥其奥秘,端其全貌,得其要旨,故使之望而生畏,行而却步。很多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觉:第一学年是最难熬的一年,枯燥乏味,茫然失措,学习进程难尽人意,迟迟不能登  相似文献   

11.
饮食物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源泉,《内经》作为中医经典之作,其对饮食的论述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指导意义。笔者试从饮食的重要性、药食同源、饮食有节、因时因地因人择食及顾护胃气等8个方面对《内经》饮食观浅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舌像诊断属中医“四诊”中望诊的范畴,是中医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和特有的经验结晶。早在《内经》中就有了察舌辨证的记载。如《灵枢·刺节真邪》:“内热相搏,……舌焦唇槁.”《灵枢·热病》:“舌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一书对中医妇科学有着比较系统而丰富的论述,内容包括女性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可谓已初具规模,尽管对某些问题的记载文字不多,但是言简意赅,为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医院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为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中医研究生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仅就课程设置谈点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一、课程设置现状 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中医研究生教学大纲和教材,目前课程往往是按导师指定,甚至与大学本科教育范围相同。从整体上看,基本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上,很少设置社会医学与自然医学等交叉学科的课程。虽然各中医院校也作了一些改革,但由于培养模式是单一的:即第一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并着手收集资料、进行论  相似文献   

15.
辨症施治即辨证施治,又称辨证论冶,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分析四诊所得的临床资料,辨求证侯的因机属性,作出确切诊断,从而据以给予恰当及时的治疗。辨症施治是中医理论极为重要而常用的基本概念,对理法方药的临床运用作出了简明精当的概括和总结,成为中医学术的基本特点之一,此已为医界所公认。辨症施治主导思想,早在《内经》中即已奠定基础,汉代张仲景加以发挥和创造,其《伤寒论》各篇题作“辨××病脉证并治”可谓是“辨症施治”  相似文献   

16.
吴又可,字有性,明末江苏震泽人,为我国十六世纪杰出医学家之一。他针对疫病流行的情况,引用《内经》理论,创立温疫学说。《温疫论》一书,对中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温病学说影响极大。本文试就《温疫论》与吴氏的学术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公安院校《司法化学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验条件等方面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应从建立《司法化学基础》课程与刑事科学技术的联系;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加强教材建设,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等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医原创思维须明中医学之义理,明中医学之义理先须读懂中医之古籍,然而读中医秦汉之古籍则当借助于训诂学方法,以《伤寒论·辨脉法》“目重脸内际黄”考释为例论述训诂学方法对于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病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理论、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温病学>课程作为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目前的学科专业目录,<温病学>已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一道,组成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温病学>课程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温病学界不得不对<温病学>课程将如何发展,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谨就本科层次<温病学>课程的改革,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20.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义蕴丰富而深刻。探讨《黄帝内经》中天地和、天人和、志意和、五脏和、饮食和的含义和思想,及其与哲学中“和”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和研究《内经》中“和”的内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