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癖膏治疗乳腺增生28例朱益贫,张显臣(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合肥230054)关键词:乳腺增生;乳癖膏乳腺增生是妇女乳房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称之为“乳癖”。1988年3月~1988年10月,我们用自制乳癖膏治疗2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  相似文献   

2.
逍遥散加减治疗乳房病三则汪顺民,张秀娟(安徽省黄山卫生学校245000)关键词:逍遥散;乳癖;乳病;乳胀逍遥散(《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六味药组成,为疏肝理脾的常用方剂。笔者以该方加减治疗乳房病症应手取效。兹举验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3.
补肾调周法是由国医大师夏桂成提出,以补肾为主,遵循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节律的动态治疗措施,从而调整月经周期。乳癖的发病与月经息息相关,故将补肾调周法应用于乳癖的治疗。根据女性月经经前以阳长为主,经后以阴长为主,提出以经前补阳、经后滋阴为主治疗乳癖,为临床治疗乳癖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笔者以自拟和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与天冬素片组36例对照,疗效显著,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B超探查肿块大小、个数,并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且除外乳腺其他良性病变和乳腺癌。74例患者都有经前乳胀、抽痛加重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年龄21~52岁,平均36.3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9年;乳房单侧患病25例(其中单个肿块9例,2~5个肿块16例),双侧患病13例(其中两乳各1个肿块8例,3~8个肿块5例)。对照组36例:年龄20~51岁,平均35.50岁;病程最短2.5个月,最长8年;乳房单侧患病24例(其中单个肿块10例,2~5个肿块14例),双侧患病12例(其中两乳各1个肿块8例,3~8个肿块4例)。两组病例数、年龄、病程、肿块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张福忠教授医坛耕耘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方法独特,临床疗效显著。从师学习期间,深得教益。乳腺增生病是发于乳房部位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疾病,约占女性乳腺疾病的75%,可发生于青春期开始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以20~40岁多见,中医称本病为“乳癖”  相似文献   

6.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于30~50岁妇女.其属于中医"乳癖"范畴.笔者从1995年至2000年,以自拟消乳癖方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3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蟅虫散治疗乳汁不下性乳房肿痛侯振发(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233600)关键词磨虫散;乳汁不下;乳肿痛1虫散制法取雌性干燥虫体90g,干燥生黄芪50g,生甘草10g,除去杂质晒干(或烘于),碾为末,过20目筛,药末混匀。每次服15g,1日3次,糖水送服...  相似文献   

8.
一、乳房丝虫病 刘某某,女,40岁,工人。两月前左乳房红肿热痛伴高热寒颤,在当地医院拟诊为“急性乳腺炎”,用大量抗生素后热渐退,左乳红热消失,然肿胀不退,隐痛,于1978年4月7日来我科初诊。左乳增大约为右乳之两倍,皮色光亮,质韧,按之凹陷,无压痛,体温、血常规、血沉均正常。针吸细胞学检查获微丝蚴。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刮痧联合疏肝行气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和乳汤3个月,观察组患者口服和乳汤并接受刮痧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超声观察乳腺的增生腺体厚度和增生肿块最大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乳房疼痛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乳房增生肿块最大径、增生腺体厚度显著缩小(P<0.05),乳房疼痛VAS评分和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刮痧联合和乳汤内服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优于单纯和乳汤内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以火针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或溃后期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火针排脓祛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排脓法治疗,两组均口服浆乳2号方,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降低(P<0.05),瘢痕直径与脓肿长轴直径比值显著缩小(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乳房外观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块面积和溃口面积显著缩小(P<0.05),但治疗组溃口面积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为主综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周期短,能维持乳房外形的美观,患者满意度较高,是临床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网络瘾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瘾癖是一种病态心理成瘾疾病,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甚大。网络瘾癖可引起程度不同的交往障碍,促成青少年心理和道德问题,从而引发犯罪心理;网络瘾癖对青少年的早期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造成部分青少年社会化失控;网络瘾癖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经济压力容易导致贪财、侵财型犯罪动机的产生。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治疗,对已经患上网络瘾癖症的青少年应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月经前期出现乳房胀痛、头晕头痛、腰背胸胁疼痛、腹痛,或情绪急躁、兴奋激动、易怒抑郁,或面浮肢肿、体重明显增加、便溏,或鼻衄、咳血、声哑、荨麻疹、耳痛,或癫痫样发作等症,现代医学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症”。这些症状一般多在月经后半周期时渐渐明显,特别在经前二三天最为突出,一旦月经来潮,诸症即随之消失。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按其与月经有关的各种经前临床表现,可见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妇人不孕、经前乳胀等证中。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症、乳汁滞留症(积乳)、乳痛症,是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笔者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用自拟方和乳汤治疗乳腺疾病208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8例均为门诊病人。乳腺增生症120例:单侧者36例,双侧者84例;片状增厚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去甲斑蝥素固体自微乳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包封率和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球晶制备技术,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实现球晶技术一步固化去甲斑蝥素自微乳,并对去甲斑蝥素固体自微乳粒径大小、电位、自乳化速率、稳定性等进行考察。结果 去甲斑蝥素自微乳最佳处方的平均包封率和收率分别为77.39%和84.5%,粒径为22.76 nm,Zeta电位为-2.77 mV。自乳化速率在不同介质中相差不大,50 s内均可完成自乳化。稳定性实验显示,去甲斑蝥素自微乳的粒径大小、电位和包封率在60 ℃及强光照试验下无变化。结论 自制的去甲斑蝥素固体自微乳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规范意义上的毒品指国家规定管制的、使人形成瘾癖的、具有滥用危害性的药用类与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正确阐释毒品内涵并对外延合理划分,是开展禁毒工作的先决条件。毒品的成瘾性、危害性和违法性是传统公认三大定义要素特征,其中,成瘾性是物质作为毒品列管的必要条件,违法性是毒品定义的核心要素,危害性是隐含要素。危害性包含了毒品的滥用性,滥用潜在性也是国家列管毒品时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W/O型黄芩苷纳米乳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优化处方工艺制得W/O型黄芩苷纳米乳,并对其外观、粒径、载药量及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乳中黄芩苷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W/O型黄芩苷纳米乳为均一透明的液体,平均粒径为(63.40±1.10)nm,载药量为9.5 mg/mL。黄芩苷在12.40~310.0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高、中、低质量浓度的黄芩苷供试品溶液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8%、99.01%、100.31%,RSD均小于0.87%。黄芩苷纳米乳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贮存30 d,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制备的W/O型黄芩苷纳米乳质量稳定可靠,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纳米乳中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85年1月~1989年8月,以捋臂方法治疗乳痈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1例,年龄最大28岁,最小22岁,均属哺乳期妇女;病程最长7天,最短2天;患单侧26例,两侧5例。全部病例均系急性乳腺炎郁滞期,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胃热,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有肿块,乳汁分泌不畅,发热恶寒,胸闷不舒,唇干舌燥,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  相似文献   

18.
乳泣治验两则吴咏玲(安徽省宿松县中医院中医妇科246501)关键词:乳泣;藿朴夏苓汤;左归饮中图法分类号:R271.41;R714.256乳泣,即妇女妊娠期乳汁自行溢出。笔者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验2例,现介绍于下。1病例例1.陈某,24岁,农民,已婚...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制备川芎嗪微乳,初步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脑靶向性。方法 分别给小鼠口服川芎嗪微乳和川芎嗪片剂混悬液,在给药后不同时点分别观察并比较小鼠脑部川芎嗪的血药浓度。结果 川芎嗪微乳总靶向效率(overall targeting efficiency,TE)=18.75%,川芎嗪片剂混悬液TE=12.25%;靶向指数(targeting index,TI)=606.00%,相对靶向效率(relative overall targeting efficiency,RTE)=53.06%。结论 小鼠口服川芎嗪微乳后,川芎嗪在脑部的含量明显高于小鼠口服川芎嗪片剂混悬液后脑部川芎嗪含量,且川芎嗪在脑部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也明显延长,说明川芎嗪微乳具有脑靶向性和缓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疏肝通络方对乳腺增生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未孕雌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苯氧胺组、乳癖消组和疏肝通络方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复制乳腺增生模型,干预30 d.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光镜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阳性率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图像分析检测bFGF、MVD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结果 疏肝通络方能降低大鼠乳腺组织bFGF阳性率、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减少MVD数量和阳性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降低VEGF阳性率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MVD的平均光密度影响不明显.结论 疏肝通络方具有抑制乳腺增生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高表达,减少微血管密度,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