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脾主升清运化,胃主受纳降浊,肌肤营养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脾虚易生湿,湿易与风、热、毒相兼为患,风、湿、热、毒之邪侵淫肌肤,则皮肤或痒、或红、或肿、或痛、或流滋。张杰认为,皮肤病的治疗应重视健运脾胃,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则湿浊可化,风无所依,热无所附,寒无所生,皮损可消。  相似文献   

2.
清浊是《黄帝内经》的一对重要概念,与脾胃关系密切。在生理上,清浊基于脾胃而生成,并通过脾胃运转功能产生运动交互;在病理上,清浊升降失常与脾胃功能状态失衡相互影响;在脾胃病中,清浊可以体现在患者的面色、气味、病理产物、脉象中,可基于相关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诊断。  相似文献   

3.
马骏强调脾胃在五脏六腑中的主导地位及固护脾胃之气的重要性,认为脾胃病的根本病机是中焦脾胃升降失衡,用药注重润、燥、刚、柔与寒、热、温、凉的权衡搭配,临证时重视体质辨识,将体质因素与致病因素当作辨证论治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脏腑之一。脾胃有病常可影响它脏,它脏有病亦可通过调理脾胃而获效,故研究脾胃病的特点及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脾胃病的主要特点是: 一、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指出了阳明病多实,太阴病多虚,及其病因。《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  相似文献   

5.
苦辛通降法是针对寒热错杂所致病证,取苦寒与辛温药物组合成方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此法源于《内经》,而制方于仲景。在《伤寒论》里阐述颇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苦辛通降,和中消痞 此法在《伤寒论》中用于痞证。仲景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主治。 脾胃位居中焦,司阴阳清浊之气的升降。脾为阴土喜湿而气主升,胃为阳土喜燥而气主降,脾升则水谷之精气(清气)得以上升,胃降则水谷之糟粕(浊气)才能下行,脾胃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相反  相似文献   

6.
甘草在《伤寒论》一书中应用甚广,遍及三阴三阳六经,涉及条文130多处,所载113方除禹余粮丸无药一方外中有甘草达70方,占62%。或为君臣,或为佐使,配伍谨严,各显其效。因此,探讨仲景对甘草的运用,对我们今天研究甘草在临床上应用有一定裨益。现将《伤寒论》中对甘草的运用试述如下。甘草的功用一、斡旋升降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运化的枢纽,脾主升、胃主降,上下升降有序,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作为“补土派”的创始人,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其对“阴火”的认识为后世用“升阳法”治疗脾胃亏虚证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李东垣根据伤饮、伤食之病机不同,提出上下分消化饮、内消积滞的不同治疗思路,并且顺应四时升降浮沉之性以加减用药,强调药物酒制对于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全国名老中医胡国俊业医50余载,在肺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认为肺癌多以正虚为主、兼有邪实,既有肺局部病变,又有全身病变;各种药物治疗易损伤脾胃功能。胡国俊提出培元固本、扶正祛邪,整体调协、辨证论治、顾护脾胃、激活生机的治疗理念,临床用药多从扶助正气、调理脏腑、调和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入手,并重视精神调摄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轻可去实”理论渊源久远,有较高临床价值,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其理论内涵丰富,体现典型的中医思维特点。探讨“轻可去实”法之“轻”与“实”的本质内涵,阐述临床中运用“轻”与“实”理论调理中焦脾胃治疗脾胃病证的内涵,对脾胃病证的辨证、选方用药和剂量把握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土郁夺之”为《内经》五郁治则之一,土郁即脾土为肝郁、食滞、寒湿、湿热所壅滞,脾胃失其运化升降之证。治疗应辨其虚实,通过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温阳化湿、清热利湿之法,以疏通脾土,使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则郁气可解。  相似文献   

11.
脾胃疾病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根据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精神,有关消化系统,能量代谢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多方面的疾病,都可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进行治疗,历代医家对脾胃疾病都极为重视,有不少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然而,综观古代文献,对脾胃疾病的临床分类和证治规律却缺乏一个完整而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甘温除热法是重要的中医治法,是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即运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水火气机升降失调或气虚、阳虚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甘温除热法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脾胃论》。甘温除热法为后世的内伤发热治疗提供了广阔思路,在此基础之上推衍出补脾胃清湿热法、益中气除余热法、健脾清肝治疗脾虚肝郁之热证法等,使发热的病机理论更趋完善与实用。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脾胃与冠心病的发病、病证及治疗尤其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和、痰瘀互结、他脏功能失常,从而共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其治疗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同时兼顾养心、除痰、化瘀等.  相似文献   

14.
储浩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属脾胃亏虚,运化失权,病位主在脾胃,根本病机在于脾胃虚弱,中焦失和。其主张以“调和致中”为原则,重视辨证辨病有机结合,不拘于经络辨证,提倡结合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创新性提出“调和致中”特色针灸治法,选穴组方以健运脾胃,调中畅气为准则。针灸治疗常取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等穴,重视灸法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气为人之根本,人赖气化而生;湿因气滞而不化,气因湿阻而不行.健脾化湿法是治疗湿病的主要治疗大法,脾胃位居中焦,通上达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在健脾化湿法的应用中结合调畅气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作,其学术特点集中体现在:养生治病,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益气升阳,潜降阴火;因时制宜,制方用药;立足脾胃,兼顾他脏;调理脾胃,远欲摄养等,对后世医家及中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认为脾胃失调,骨痹由生,现代医学也发现肠道健康与炎症性关节病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通过免疫、代谢等途径影响着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示关节炎的诊疗过程中尤应注重肠道功能的调理。这与中医学的“从脾治痹”的概念十分相似。“从脾治痹”是近现代中医治疗关节炎的重要思路之一。脾胃亏虚,一方面影响营卫气血生成,风寒湿热易于内侵,骨肉关节失充失撑;另一方面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水湿痰瘀继之内生。脾胃功能异常贯穿痹证发病的始终。临床运用健脾利湿类方剂及循脾胃二经选穴针灸治疗痹证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维护肠黏膜屏障、调整肠道菌群,为“从脾治痹”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徐经世主任医师系全国著名中医学专家,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擅长诊治内科杂病,尤其是对慢性胃炎的诊治,颇具特色,临证中继承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思想,强调顺应脾胃升降通调的生理功能,细察病机,辨明虚实寒热、气血经络,用药轻灵多变,配伍精当,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对脾胃病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寒热错综、脏腑同病的病机特点,马骏主任医师注重运用"权衡、升降、润燥、通补"治法,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内伤杂证从脾论治验案三则王文昭许卯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33000)关键词:内伤杂证;脾;辨证论治内伤杂证,病情错综复杂,病机难执一说,治上则碍下,治下则又损上,若从中而治之,调理脾胃,兼顾他脏,每获良效,兹举验案三则如下。1慢性肾炎、肾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