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考源 “华佗论治伤寒”篇,今孙思邈《千金方》卷九“伤寒例第一”和王焘《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一“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首”中均列有之。但是,这二书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是从哪里录出的,今作其考源如下。 1.《外台》中所列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而是录自《张文仲方》一书中的“天行”病中。 按《外台》引“华佗论治伤寒”篇中所用的药方,无一方是注“出华佗”,其篇下也没有注出某卷中,而有“此法宫泰数用甚效”一句。按宫泰是西晋人(注1),在汉人华佗、魏人吴普之后,不可能为《华佗药方》一书所引,所以《外台》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  相似文献   

2.
许叔微,字知可,南宋绍兴年间名医。生于1079年,卒于1154年,真州白沙(现江苏仪征县)人。曾举进士并官集贤院学士,故有许学士之称。许氏著作较多,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方》,尚有《伤寒脉法三十六国》(已亡佚)。从这些文献分析,许氏是立足临床,对伤寒学、方剂学、杂病有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兹对许氏主要学术思想,作一评述,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草经》)为基础,加上魏晋名医记录,进行注释的资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生于刘宋元嘉29年(公元452年),卒于梁大同2年(536年)。陶氏生平著述极多,大部份属于道家的。医学著作亦有若干种,如《补阙肘后百一方》3卷,《效验方》5卷,《太清草木集要》2卷,《陶隐居本草》10卷,《本草经集注》7卷等。  相似文献   

4.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金·河间(河北河间县)人,故人称其为刘河间。约生于宋大观4年(公元1100年)。 河间承接《内经》,阐发火热病机,证治主用寒凉,不只名噪于当时,且对后世中医理论之嬗变发展影响亦甚大,因被推为金元四大家主火派的开山。河间一生撰著颇丰,传世之作有:《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卷,《黄帝素问宣明方论》16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等。以上诸书,除《图解素问要旨沦》外,统被明·吴勉学校编为《河间伤寒六书》。笔者拟据该书对河间学术思想略予窥探,文不尽言、言不尽意处,尚望博雅补正。  相似文献   

5.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新安(今安徽歙县槐塘)人。早岁习儒。明·成化甲辰(1484年)得中进士。由于性好岐黄,并受其兄程琎(在当地业医,颇负乡誉)的影响,遂矢志学医,精研脉理,尤长于内、妇、儿科。撰有《松崖医径》,《眼科应验良方》、《伤寒集》、《医论集粹》、 《脉法指明》(后两种未见刊行)等书。以其传世的著作分析,当以《松崖医径》(以下简称《医径》)为其代表作。 《医径》共分上下2卷,原刻本已失,现存最早有明万历庚子(1600年)刻本(前附《伤寒集》1卷),藏于中医研究院图书馆。1936年浙江裘吉生先生编纂《珍本医书集成》时,收刊此书。建国后,此书未见印行,故流传不广。由于此书对临床医学多有贡献,兹作选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明代名医汪机(1463-1539年),字省之,号石山,安徽省祁门县人。《伤寒选录》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现仅有一套残本藏于日本,国内据此版本影印出版行世。该书有八卷,卷一主要是采集“诸先贤所论于仲景有发明者”“以广识见”。卷二至卷六部分,为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体例,就六经病证“摘取诸症条中一症,另立条款,为之发明”。卷七为六经病脉汇集,“使人知脉同症异而治亦各有不同”。卷八介绍伤寒方药,分为“药方加减例”“伤寒药性主制要略”和“制方用药之法”三部分。汪机所加评按主要表现在“释疑解惑”“矫枉纠偏”和“解题发挥”三方面。该书对后人学习和研究伤寒病、温病等均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7.
《伤寒指掌》(本文所据本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8月版,下称《指掌》)是清代嘉庆年间吴贞所著。吴贞,字坤安,浙江归安人,长治伤寒学,他博采十五家之言,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而写成《指掌》四卷,该书是一部论述伤寒、温病之专书,是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之佳本。爰撮简要评介如此。  相似文献   

8.
潘梦初(1880~1950),字箬泉,号遂初主人,晚年自称止叟.祖居怀宁月山,父曾为安庆胡玉美店员。早年因家贫无力读书,17岁随其姐夫柯春乔学医,悬壶皖城五十余年,成民国皖省一代名医,声著大江南北。书学桐城姚鼐,字体隽秀飘逸。诊罢醉心典籍,留意报章,所著医书现存有《遂初室医话》一卷、《遂初主人医案》三十八卷、《方论拾遗》二卷、《日记》第四册一卷、《汇方》一卷等十余种,惜未付梓,且因时局动乱,尚  相似文献   

9.
成无己,山东聊摄(今阳谷县)人,家世儒医,性识明敏。学有根底,精于医理,擅长临床,是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三书专研伤寒,义理精湛,多云前人所未道。成氏首次全面注解《伤寒论》,以《伤寒论·自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线索,采取溯本穷源之法,直接引《内经》、《难经》等经文,来注释阐明《伤寒论》,并医理与方药相合,弘扬其辨证论治之义。成氏注释的  相似文献   

10.
宋代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因此韩柳文集成为宋人整理研究的热点,有宋方崧卿《韩集举正》十卷,宋文谠《详注昌黎先生文》四十卷,朱熹考异的《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宋魏仲举辑注《新刊五百家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廖莹中校正《昌黎先生集》四十卷、《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宋童宗说韩醇等注释宋魏仲举辑《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但是提高到“韩柳文章”高度来研究阐扬的只有黄大舆(载万)的《韩柳文章谱》,该书今佚。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后志》卷二:“《韩柳文章谱》三卷右皇朝黄大舆撰,大舆之意以为文章…  相似文献   

11.
舒诏,字驰远,江西进贤人,系清代乾隆年间之名医。著有《辨脉篇》、《女科要诀》,《再重订伤寒集拄》、(一名《舒氏伤寒集注》以下简称《集注》)。舒氏为喻嘉言的再传弟子,对喻氏的《尚论篇》有精深研究。他认为《尚论篇》虽对伤寒学有所创获,但“其间遗义尚多”。于是立足辨证,补喻氏之不足,著成《集注》一书。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伤寒论》中的“伤寒例篇”,后世注本做过各种不同的处理:有将它删去者,如方有执《伤寒条辨》,有将它分段批驳者,如喻嘉言《尚论篇》;有将它移至书末者,如张志聪《伤寒宗印》;有直称其为“叔和序例”者,如徐大椿《伤寒类方》。尽管处理方法各异,但均认为此篇非仲景手笔,而是晋初王叔和所作。其实,据我考证,它既非仲景手笔,亦非叔和所为,乃是唐·天宝11年(公元652年)后的一位不知名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方临床运用要义范仁忠(伤寒教研室合肥20038)关键词《伤寒论》,方剂应用笔者曾就《伤寒论》方的具体应用,着重从撷取主证、明察病机、合方投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然仲景方乃众方之祖,垂万世不易之法,其...  相似文献   

14.
1979年,香港中外出版社出版了《华佗神方》一书,共22卷,301页,落款:“汉·谯县华佗元化撰,唐·华原孙思邈编集。”开卷还有“徐(大椿)序”、“沈(骧)序”,尤其“徐序”似更令人足信。此书销路甚广,不仅港澳,而且国内不少图书馆也纷纷订购,不少读者也怀着好奇的心情急欲看看这部所谓“始得复出于世”的华佗“秘籍”。 果真它是已被湮没一千七百多年的华佗“秘籍”?查阅《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本草纲目》皆载《华佗方》10卷。《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载《华佗药方》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华佗药方》一卷。而这些书,早已佚了。《中国医籍考》云!“《华佗方》,《隋志》  相似文献   

15.
试论重方     
重,读如虫音,是重复,重迭的意思。重方者,是指中医临证治疗时,采取两个以上固有成方配合在一起重迭应用的情况。重方的应用,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专题讨论者甚少。今就管见所及,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重方与复方的关系 重方这一名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1506—1571),宇熙甫,明朝昆山人。嘉靖十九年(35岁)中举。后来,“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直到嘉庆四十四年(60岁)才考中三甲进士,官湖州长兴县知县。后因为官正直,不肯与官吏豪绅同流合污,被明升暗降为顺德通判。隆庆中期,被举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于官。有《震川先生集》四十卷传世。  相似文献   

17.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安徽歙县槐塘人,明·成化甲辰(1484年)进士。业儒精医,医著除《松崖医径》外,尚有《程松崖眼科方》一卷。《眼科方》载方凡31首,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用法涉及内服、外擦、外熏、外洗、外点以及治眼吹耳等,足见程氏治疗眼科疾患颇多巧思,为发掘并继承前人钓医学遗产,兹据常州长年医局,清·光绪辛巳(1881年)刊本,对程氏《眼科方》的制方特点及其学术见解,撮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华佗有一篇伤寒论著。被引载于《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伤寒门,虽然文字不多,但其学型自成系统.对伤寒学说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了有助于系统地认识外感热病  相似文献   

19.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现存最为详实齐全的一个版本。在方剂数量上,与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比较,桂林古本多出新方90方。桂林古本中亦存在与宋本所载方剂方名相同而药味不同的方剂,以及与宋本所载方剂方名不同而药味相同的方剂。在方名上,桂林古本不少方剂均直接以药物名称的直接组合命名。而从药名的角度考证,桂林古本与其他版本相比,某些中药称谓存在差异。桂林古本所载的方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华佗神医秘传》(以下简称《秘传》)卷二十二载有《华佗注仓公传(附)》一卷,该卷集《仓公传》中之淳于意医案,并于每案下分别记有所谓“华佗、吴普、樊阿”等人的注文。细读此等注文,不难断为伪作,尤以“樊阿注”为最。本文选其中所谓“樊阿注”五则辨析之,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