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兼具中医入门课及第二语言的特点.在教学研究方面,需要采用中英文对照、中医翻译原则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在教材建设方面,宜先试用200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的英汉对照<中医基础理论>,并结合李照国、张庆荣主编的<中医英语>教材,再组织校内专家自编适合安徽中医学院校情的<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材;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宜采用"内培外引"的方法;在教学实践方面,可先从中医学专业国际交流方向试点,再向其他专业推广,逐渐形成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的递进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是近代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中医学校教育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但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人才辈出。近代中医学校所做的各种探索可指导现代中医学校体制的完善,同时也为现代中医学校教材的编写提供了素材。民国时期中医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主,师带徒为辅;主张中西汇通,崇尚经典;重视临床,加强实践。这些特点可以为现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医院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为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中医研究生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仅就课程设置谈点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一、课程设置现状 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中医研究生教学大纲和教材,目前课程往往是按导师指定,甚至与大学本科教育范围相同。从整体上看,基本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上,很少设置社会医学与自然医学等交叉学科的课程。虽然各中医院校也作了一些改革,但由于培养模式是单一的:即第一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并着手收集资料、进行论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是整个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中医学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应着重于传病微观辩证,增强理论的自然科学属性,提高诊疗手段的科技含量和临床疗效的飞跃等方面,正确把握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其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教和学好这门课,不但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而且对以后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仅就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相似文献   

6.
李成华 《工会论坛》2014,(1):133-134
中医翻译是中医对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李约瑟和魏迺杰等西方学者提出了可行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指导了中医翻译实践。Sperber与wi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的主要原则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这个理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式,可以解决传统中医翻译中的许多难点和困惑。  相似文献   

7.
高等护理教育以卓越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医院校,需要将校园文化与护理专业文化相融合,以“天使在我心中”为主题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医护理文化品牌体系,并根据高等护理教育的过程为中医护理学生搭建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从而打造具有传统中医药文化气质和特色的优秀的中医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方法:以〈新安医籍考〉收载的新安医家医著为依据,分析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影响因子及其特征.结果:新安医学促进古代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表现在"医德"、"医链"、"著书"、"刻书"4个方面;促进现代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教材建设中,大量收载了新安医学的学术成就.结论:新安医学对古今中医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江苏籍中医医家在民国时期为了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克服重重阻碍,先后创办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学校.办学宗旨秉承“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医德教育倡导“精益求精,仁义博爱“,教材编写主张“中体西用,中西汇通“,教学坚持理论联系临床,注重学术研究与交流.其教育理念与思想为当今中医药高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够治疗急症,这是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中医必须治疗急症,已经成为强烈的时代呼声。现今,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在密切地关注着中医的发展,人们纷纷焦虑地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中医能否一展历史雄姿,继续治疗急性病?”看来,中医治疗急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急救”方法问题,最终归结,乃是关系到整体中医学术发展的理论问题。鉴此,《江西中医药》杂志曾从1982年始在全国率先开辟了“中医治疗急性病”专栏,旨在借此专栏进一步弘扬中医的学术精华,促进中医急救术的提高,让中医的急症诊治技术造福于人类。奈何专栏篇幅有限,资料略嫌零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学科目录时提出的,包括了高等中医院校原有的《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和《温病学》3门课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实为中医教育体系的改革举措之一,它必须有适合其学科特点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现行的《温病学》教材从基本理论到临床实践,已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温病学的各个方面,尽管某些内容还存在商榷之处,但总体来说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方向是既保持传统特色,又赋有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诊断学理论的系统化,诊断观察指标的微观化和诊断技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中医科研分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开发研究,而中医临床研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水平,已日益显得重要。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主要在于科学地选题。笔者仅就此谈谈个人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体现近五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将2005年-2009年相关文献的内容,分为体针和物理疗法等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肯定了针灸、推拿、牵引等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有良好效果,值得肯定,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观极富思辩和人文医学色彩 ,含有丰富的哲学和辩证法思想 ,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归纳中医治疗现有“十论” ,即疾病可治论、治未病论、治病求本论、医患相得论、因势利导论、三因制宜论、病治异同论、知常达变论、整体相关论、以平为期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的缺失将影响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中医院校作为传承中医国粹的重要阵地,应该突出大学精神的重塑,本文旨在讨论中医特色环境下高校的大学精神的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编译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并将其作为体质测评工具在亚裔人群之外推广使用。方法按照跨文化外文量表编制的标准化程序,将中文版《中医体质量表》进行顺翻译,以顺翻译完成的问卷对在北京居住的美加籍高加索人作为受访对象进行初试,并采用Likert五分制判定受试者对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条目的理解程度。根据初试结果将问卷进行修订,最后逆翻译并重新修订。结果在60名受访者中,认为对初译的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完全理解的占88.33%。原中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60个条目中,44条经顺翻译确定,16条经初试、修订和回译进行修改,初步形成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结论《中医体质量表》的跨文化编译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士参与,既需要遵循量表编制的原则,更需要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通约问题。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译,为进一步在欧美人中开展大样本中医体质调查提供了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8.
由丛林同志主编、18所中医药院校和学术单位学报编辑部31位同志参加编写的《中医文体写作》一书,山东科技出版社于1989年7月出版。笔者是该书的编写者之一,也是“先睹为快”的读者。现据笔者的编写体会和读后感想,对该书作如下评介。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医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哲学思想。传统中医文化在海内外颇具影响。传统中医文化在文化统战中具有引导作用、凝聚作用、认同作用和联络作用。因此,应多形式多途径以中医文化为纽带,大力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推动文化统战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量表》自正式颁布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临床和健康管理。然而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不少学者发现体质判定标准及体质量表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给体质辨识造成困惑。通过梳理目前体质量表的应用现状及有关体质量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修订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