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观察》2021,(1):4-5
大家好!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相似文献   

2.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它践行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各领域,也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的重要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表明,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实践,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创造。人民至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成果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真正坚持人民至上,实现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3.
鼠岁辞旧,金牛报春。回眸2020,5月22日必将载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册。35年来大会首次延期召开,精简版开成了精华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总书记在湖北代表团与罗杰代表就87岁老人的救治亲切交谈,点滴间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20,我们见证的是全球一张卷的抗疫大考,是新冠病毒感染破亿人的触目惊心,是新冠疫苗免费注射的全民福利,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二一年新年贺词中,回顾了极不平凡的二零二零年,给予了中国人民以最高礼赞:“每个人都了不起!”“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这一年,“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这一年,无数“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这一年,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迎刃而解,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一年,我们纪念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浦东的开发开放,必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张明 《群众》2021,(1):71-7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真情致敬平凡的英雄,铿锵号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必将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众志成城、坚忍不拔的奋斗书写抗疫史诗,彰显中国精神。习近平主席饱含深情地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骄傲。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起点,以人民立场为价值取向,以共产主义为目标归宿。新时代“人民至上”从这三个向度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刻诠释,以不断与时俱进精神坚守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以不负人民印证初心使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利益为先贯彻落实治国方略,不断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人民至上”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思想起点更加深厚科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清晰,目标理想更加庄重赤诚。解析“人民至上”是明确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本质的一种阐释,也让我们对百年来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与传承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有助于未来道路上转化为强大动力,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农工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击疫情伟大斗争,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8.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2021年,以“公共卫生安全”为使命的立法行动高歌猛进,聚焦重点议题,在立法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英雄。他们在危险来临时冲锋在前,在大灾大难面前挺身而出……用逆行的背影擦亮忠诚的本色,传递着以生命守护生命的坚定力量。大战大考,淳火成钢。这一抹逆向而行的藏蓝色身影,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用血肉之躯托举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千钧重量,以无悔坚守诠释着“我是警察我先上”的忠诚之魂。这一抹逆向而行的藏蓝色身影,在守护生命的战斗中燃尽了自己,迸发出撼动人心的灼灼光华,凝聚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我们不禁追问,这份逆行而上、向死而生的勇气,到底源自哪里?  相似文献   

10.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生命至上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生命至上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生命至上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生命至上内蕴中国文化的仁爱传统、生命至上凝聚全民抗疫的强大合力、生命至上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1.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核心密码,其发展理念凸显为以人民为中心。从传统民本思想到现代民主观念的历史变奏,成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论先声。人民至上最基本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的“人民至上”弹奏出“主人、主体、主考”三重交响:“主人”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至上的政治表征;“主体”强调人民是力量之源,是人民至上的实践表征;“主考”强调人民是最终评判者,是人民至上的权利表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目标有所不同,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民理论、群众路线,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中国化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带领全国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传播,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实现"三个率先",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14.
三权分立,市场经济,程序先行,使我们看到了我国法治建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法治的软件建构并没有被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法律至上的理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大严峻挑战。本文试分析此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途径,以期早日实现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15.
群仲平 《群众》2020,(11):1-1
我们常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而越是危难关头,越是面临挑战,就越能展露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本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这一掷地有声之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宗旨、展现了人民共和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其中蕴藏着的大担当、大智慧,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细细品味、铭记践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提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是团结和引领群众的行动指南,是推进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7.
“我们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确要求扩大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  相似文献   

18.
季勇 《群众》2023,(5):59-5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既是“人民至上”的直接体现,更是“健康中国”建设最直观的成效。事实上,无论是“看病难、看病贵”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还是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坚持“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防控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光辉历程,是不断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推进实干为要的奋斗本色双向互嵌的伟大历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实干为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本色,是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生动写照和品质凝练。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通过有效机制联结,基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通过理论武装与学习机制、推进工作运行机制、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共商共治共享机制,把依靠人民和服务人民有机结合,以实现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人以实干为要为行动准则,坚持调查研究,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推进和保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落到实处,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至上的时代内涵,赢得了人民的忠心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治国的工具,法治是理政的手段。法律脱离人民至上之缰的牵引,则似野马之狂奔;法治离开人文精神的规范,则会忌惮之全无。立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文本,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恪守不渝,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立法架构、执法部署、司法安排和守法布局六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人们在法治建设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绷紧人民至上、以人为本这根弦。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将更有益于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