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对脑与心理关系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内经》提出了“头者精明之府”的观点;明代至明末清初确立了“脑公元神之府”的理论;到了清代形成了中医脑髓学说。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问题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流问题,学者开始了经济(法)诉讼问题的理论研究,其主要的理论包括:一是“经济诉讼属于民事诉讼”的观点,即“民事诉讼”说;二是“经济诉讼属于行政诉讼”的观点,即“行政诉讼”说;三是“经济诉讼是独立的”的观点,即“独立经济诉讼”说;四是应当将“经济诉讼”正名为“经济法诉讼”的观点,即“经济法诉讼”说;五是“经济诉讼属于公益诉讼”的观点,即“公益诉讼”说。  相似文献   

3.
“冗余信息”是近些年提到比较多的一个词,但人们并未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而通常只是笼统地把它理解为“无效信息”和“垃圾信息”(包括本人在先前写的文章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和不准确的。一、冗余是信息的复现“冗余信息”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由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香农与韦弗一起提出的传播数学模式中,他们把信息传播过程中为克服“噪音”而必须重复的信息称作“冗余信息”。从这个观点看,“冗余信息”的出现似乎是必然的,因为,必要的“冗余信息”可以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对信息的有效认知。“冗余信息”并非“…  相似文献   

4.
关于犯罪既遂标准存在“目的说”、“结果说”、“法益损害说”、“构成要件说”等观点。前三种观点都存在着明显缺陷,无法将其运用于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各种直接故意犯罪。“构成要件说”虽然对其理论根据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在文字表述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总体上还是符合我国刑法的立法目的,而且能够周延所有的直接故意犯罪。学术界批判“构成要件说”不符合犯罪既遂的应有含义,与其犯罪构成理论自相矛盾,其理论前提也不正确,因此,这些批判观点均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5.
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是当今世界运动医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医的整体观和中药的天然性,使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成为热点,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多数仍处于缺乏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盲目应用阶段。1概念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1]与中医之“劳”相近,故张世明等[2]将其归入“虚劳”的范畴,余谦等[3]将其归入“劳倦”的范畴,笔者认为也可根据其主诉将其归入“不寐”、“汗证”、“郁证”等病的范畴。2历史沿革中医古医籍中没有关于运动性疲劳的记载,但有对“劳”、…  相似文献   

6.
差别交往理论是美国20世纪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观点发展中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传统的从生物和心理异常方面探讨犯罪行为原因的研究定式格局,将视线切换到“正常的人”是如何学习进行犯罪行为的问题上,牢固确立了“犯罪行为是习得的”观点。本文试图从差别交往理论的犯罪观入手,探求其理论的积极意义所在,并以此为根据,揭示其对我国青少年罪犯防治的有益启示,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央党校党建专业90级研究生就列宁的“灌输”理论展开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关于“灌输”理论的提出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认为“灌输”理论的首创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其理由为:1875年4月,马克思批评《哥达纲领草案》的作者“歪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已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观点”;1887年1月,  相似文献   

8.
《青囊秘诀》为傅青主所著的中医外科学专著。该书阐述了痈肿疮疡等疾病均是由人体内部病变引发外在症状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这类疾病“惟尚内消”的观点。同时对20余种痈疽疮疡进行分析,列方近百首,涉及药物百余种,形成理、法、方、药完备的外科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观方法论层面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弓克邓小平同志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精”就是要把握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就是要从世界观、方法论层面把握其理论内核,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管用”,就是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  相似文献   

10.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对临床各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溃疡病出血的治疗也不能例外。溃疡病出血,是现代医学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大体上属于中医的“吐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哈贝马斯所谓“公共领域”概念,在历史发展中讲述了陪审制度作为“司法公共领域”标志的故事,并通过对陪审制度的价值定位,提出其向社会公共领域传媒制度功能转移的观点,希图为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伤寒诊疗,东汉末年有两个学派——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虽然将《伤寒论》看作“众方之祖”或“有法有方之始”是中医史的一个传统观点,但考证结果表明“华佗辨伤寒”才是中医史上第一个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在症状辨析、病理、病程、治则、方剂等方面,张仲景对华佗学派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张仲景还严肃批判了华佗学派庸医的误治言行。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的关系类似于纽科门蒸汽机与瓦特蒸汽机的关系。张仲景的伤寒诊治水平显著超越了华佗学派的水平,但绝不能因此而否认华佗学派首创中医伤寒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之历史功绩。对于中医史的发展,不同学派的争鸣发挥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扁鹊学派和黄帝学派的争鸣、张仲景学派和华佗学派的争鸣就是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及其根本目标,论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大管理观、资源观和效益观的观察角度、观点和观念。作者分别从管理思想、目标、方式、对象、内容、手段、效果、要求和性质等九个角度观察,提出了高校学生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对学生要“管”更要“理”,职能管理为经,“虚拟”管理为纬;学生管理对象是一种资源,学生资源要保护性开发,学生资源要开发性保护;效益是学生管理评估的根本指标,学生管理要遵循效益原则;效益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等观点,及相应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轻可去实”理论渊源久远,有较高临床价值,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其理论内涵丰富,体现典型的中医思维特点。探讨“轻可去实”法之“轻”与“实”的本质内涵,阐述临床中运用“轻”与“实”理论调理中焦脾胃治疗脾胃病证的内涵,对脾胃病证的辨证、选方用药和剂量把握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法律人类学介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法律人类学 ,作了纲领性的介绍 ,对其关于“非国家”的法律观、法律的一般特征、法律的发展、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法律多元、法律的功能等观点作了总结。作者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本土资源论”和“民间法”以及 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热潮对法律人类学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法律当作一个文化现象、重视“非国家的法律观”和“法律多元”问题、应该注重对法律的功能分析 ,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法律资源和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丰富的康复学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后世中医康复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突出特点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三个方面,即“治未病”的康复预防思想、“杂合以治”的综合康复思想、疗养结合的整体康复思想。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有着不同于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自己独立的学术规范,是以“人”的教育、学习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对于“人”的学习的研究,不仅需要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参与,更需要历史的、文化的、人类学研究的介入。“情境认知”的兴起代表了学习理论从传统机械的、个体的观点,向社会文化观的转向,对认知观点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哲学课的教学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武装学生,培养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达此目的,教学中必须坚持哲学知识体系本身的“四个统一”,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未病”与现代预防医学均以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为终极目的,以预防胜于治疗作为首要原则,两者皆重视内外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防病促健康的基本策略上也很相似。“治未病”与三级预防策略、中医邪气理论与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中医七情理论与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中医养生与影响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药食同源与影响健康的饮食因素等,都是“治未病”融入到预防医学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冲击,传统文化不断地被“科学”质疑,中医亦是遭遇被“废止”的浪潮。在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针灸乃至整个中医界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为了生存和发展,一大批针灸临床医家经过不懈努力,开拓出了一条继承与革新的道路,其表现出既有传承、有发扬,又有变革、有异化。通过分析近代一些针灸医家分别在道与术这两个不同层面的学术思想,认为当前针灸界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及中医典籍的认识,立足对中医道统的继承,用“道”来驭“术”,再吸收其他医学知识,并实践于临床,方能更有利于针灸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