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的行政执法实践中,通过"钓鱼执法"、"陷阱取证"等手段获得的陷阱证据被大量运用,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执法证据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使用价值。然而由于这种取证方式的特殊性质,也为其带来种种弊端,陷阱证据的可采性也被打上了问号。加之我国立法缺乏明确的规定,陷阱证据的可采性认定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必须尽快对陷阱证据进行立法及规制,使其走向法制化、明确化、合法化。  相似文献   

2.
行政执法中禁止"钓鱼"式取证已通过典型的案例为社会所共识,如何对待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问题却依然不明朗,这已成为完善民事证据立法及司法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陷阱取证体现了一系列的价值冲突,但该方式应在民事诉讼中予以确认,本文提出了完善陷阱取证的分类、采信规则、适用条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受到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普遍重视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在发展和实践中,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困境,制约其功能的全面发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社会治理赋予了更高层次和全新历史图景。本刊从众多来稿中精选5篇文章,编成本专题,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演进和完善奉献绵薄之力。文章内容包括: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公众的娱乐生活方式,更是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搭便车、恶意模仿等山寨化现象侵犯了相关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破坏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针对苹果公司在推广苹果手机时采用捆绑用户的后续软件消费渠道,以期衍生更多的商业利益的营销模式,用户和经销商户对苹果手机"越狱"行为是否侵犯了苹果公司的版权技术保护措施进行了法理阐述,对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研判同类案例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陷阱取证"在民事诉讼法中还是个全新的概念,从被侵权人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取证据,到获取的证据是否可以在审判中被采用都存在着争议;完善和规范"陷阱取证"方式,促使"陷阱取证"成为被侵权人手中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利器,可以弥补被侵权人在软件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先天"的弱势地位。此外,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方面尚未形成针对其特殊性而设计的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亟待从诉讼证据制度上予以完善。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作为人民法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有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深刻反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普遍存在的漏洞、问题和不足。相信这些文章一定会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受到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普遍重视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在发展和实践中,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困境,制约其功能的全面发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社会治理赋予了更高层次和全新历史图景。本刊从众多来稿中精选5篇文章,编成本专题,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演进和完善奉献绵薄之力。文章内容包括: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公众的娱乐生活方式,更是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搭便车、恶意模仿等山寨化现象侵犯了相关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破坏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针对苹果公司在推广苹果手机时采用捆绑用户的后续软件消费渠道,以期衍生更多的商业利益的营销模式,用户和经销商户对苹果手机"越狱"行为是否侵犯了苹果公司的版权技术保护措施进行了法理阐述,对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研判同类案例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陷阱取证"在民事诉讼法中还是个全新的概念,从被侵权人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取证据,到获取的证据是否可以在审判中被采用都存在着争议;完善和规范"陷阱取证"方式,促使"陷阱取证"成为被侵权人手中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利器,可以弥补被侵权人在软件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先天"的弱势地位。此外,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方面尚未形成针对其特殊性而设计的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亟待从诉讼证据制度上予以完善。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作为人民法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有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深刻反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普遍存在的漏洞、问题和不足。相信这些文章一定会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电子证据的取证是电子证据司法鉴定的前提和基础,取证获得的电子证据将在随后的鉴定实施环节中作为鉴定材料使用.电子证据取证的复杂性、技术性决定了具备电子技术专长的专业人员才能从事此类取证活动.明确鉴定人在电子证据取证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规范鉴定人的取证活动,保证取证获得的电子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计算机取证立法滞后:现行《刑法》规定范围过于狭窄,难以满足追诉的法律需要;电子证据定位存在争议,电子证据的证据地位尚未明确;计算机取证规范空白,计算机取证活动"无法可依"。应从以下方面解决我国计算机取证的法律问题:(1)修订现行《刑法》,适当扩大《刑法》第285条规定的客体范围;将《刑法》第286修改为"破坏计算机设备罪"或在"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中增加破坏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规定;规定计算机过失犯罪,增设计算机财产犯罪的规定和"滥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明确电子证据的地位;(3)创设《计算机取证法》,对取证主体、取证程序、电子证据鉴定和取证工具标准等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的工具或目标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多,因此电子证据(ElectronicEvidence)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呈堂证供.但这类证据易受损,取证要求性高,因此,计算机犯罪取证应根据其特点,遵循保护和勘查现场、静动态分析数据和提交结果等步骤,同时采用相应的取证工具、技术进行查询、分析和取证.  相似文献   

8.
论电子证据的特点及其对取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证明机制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并非是一种全新的证据,而是传统证据的演变形式.记录方式的特殊性是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最本质的区别,其他特性都受这一本性特点的影响.电子证据的收集具有一定技术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取证主体、取证内容、取证方法和取证程序等方面.所收集的电子证据要注意保持其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受到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普遍重视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在发展和实践中,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困境,制约其功能的全面发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社会治理赋予了更高层次和全新历史图景。本刊从众多来稿中精选5篇文章,编成本专题,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演进和完善奉献绵薄之力。文章内容包括: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公众的娱乐生活方式,更是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搭便车、恶意模仿等山寨化现象侵犯了相关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破坏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针对苹果公司在推广苹果手机时采用捆绑用户的后续软件消费渠道,以期衍生更多的商业利益的营销模式,用户和经销商户对苹果手机"越狱"行为是否侵犯了苹果公司的版权技术保护措施进行了法理阐述,对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研判同类案例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陷阱取证"在民事诉讼法中还是个全新的概念,从被侵权人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取证据,到获取的证据是否可以在审判中被采用都存在着争议;完善和规范"陷阱取证"方式,促使"陷阱取证"成为被侵权人手中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利器,可以弥补被侵权人在软件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先天"的弱势地位。此外,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方面尚未形成针对其特殊性而设计的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亟待从诉讼证据制度上予以完善。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作为人民法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有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深刻反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普遍存在的漏洞、问题和不足。相信这些文章一定会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受到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普遍重视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在发展和实践中,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困境,制约其功能的全面发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社会治理赋予了更高层次和全新历史图景。本刊从众多来稿中精选5篇文章,编成本专题,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演进和完善奉献绵薄之力。文章内容包括: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公众的娱乐生活方式,更是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搭便车、恶意模仿等山寨化现象侵犯了相关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破坏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针对苹果公司在推广苹果手机时采用捆绑用户的后续软件消费渠道,以期衍生更多的商业利益的营销模式,用户和经销商户对苹果手机"越狱"行为是否侵犯了苹果公司的版权技术保护措施进行了法理阐述,对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研判同类案例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陷阱取证"在民事诉讼法中还是个全新的概念,从被侵权人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取证据,到获取的证据是否可以在审判中被采用都存在着争议;完善和规范"陷阱取证"方式,促使"陷阱取证"成为被侵权人手中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利器,可以弥补被侵权人在软件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先天"的弱势地位。此外,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方面尚未形成针对其特殊性而设计的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亟待从诉讼证据制度上予以完善。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作为人民法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有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深刻反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普遍存在的漏洞、问题和不足。相信这些文章一定会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司法实践中对现场中处于运行状态的计算机大多采用“二步式”取证的方式来收集数字证据,即先由侦查人员对涉案计算机实施关机分离和保全,尔后再移交专业机构进行数字证据司法鉴定。该方法虽保障了数字证据的原始性和证明力,但无形之中却造成了存储于RAM中的“易挥发”数据以及其他形式的潜在数字证据的丢失。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这些“易挥发数据”可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和潜在的数字证据,因此进行现场动态分析,收集这些“易挥发数据”对数字案件侦查取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两个证据规定"出台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其寄予了厚望。其中,《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虽然主要立足于死刑案件,但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同样适用。现阶段,侦查取证工作未能全面贯彻"两个证据规定"的具体要求,有待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推进侦查取证的规范化,从而切实提高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管辖问题和取证问题,是实践中承办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当前刑事程序中对知识产权案件的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从立法上来加以解决。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证据上问题上的最大困境就是取证非常难,可以通过加强陷阱取证的运用,扩大公证取证的适用,引入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和对知识产权案件的举证责任倒置等手段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领域,陷阱证据并未被立法者采纳。陷阱证据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建立相关规范,平衡法律冲突,赋予取证人以合法的救济手段,使当事人合理合法地使用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侦查中,由于犯罪嫌疑人人数众多、证据形式多样化且多为电子证据,特别是在跨国(境)联合侦查中,法律制度不同,侦查方法、技能、语言不同,现场取证活动往往面临较大困难。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侦查的现场取证,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详细查明现场情况、加强跨国(境)联合侦查中双方的协商沟通、做好现场取证的物质准备;现场取证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很可能逃跑或毁灭证据,侦查人员应采取措施控制现场及犯罪嫌疑人,同时,为确保证据的有效性,必须规范实施取证活动。  相似文献   

16.
电子证据取证的滞后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证据在案件中发挥重要的证明作用,但在电子证据的取证中,存在着立法滞后,检验机构不完善,缺少高素质的取证人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取证技术和取证流程标准等问题,削弱了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阻碍了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应针对电子证据取证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取证机构、人员、技术、流程等方面探讨规范电子证据取证的方法,为电子证据取证的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面对计算机犯罪类型不断增多,犯罪领域不断扩展,计算机取证已经成为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关键步骤。电子证据具有不同于其他证据的特征,因此计算机犯罪取证也不同于传统的犯罪侦查取证。深入研究计算机犯罪手段、计算机犯罪取证手段、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及计算机取证涉及人员等,对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司法实践中对于现场中运行正处于运行状态的计算机大多采用“二步式”取证的方式来搜集数字证据,这种方式虽然保障了数字证据的原始性和证明力,但无形之中造成了存储在RAM中的“易挥发”数据以及其他形式的潜在数字证据的丢失。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这些“易挥发数据”可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和潜在的数字证据,因此通过对侦查人员的专业培训,实现“易挥发数据”的现场动态分析获取和合理保全无疑对数字案件侦查取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对公安行政执法取证方式合法性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行政执法中取证方式是否合法 ,事关公安机关依法行政能否落于实处。基于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取证方式不尽规范之现状 ,又恰逢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 ,所以必须对公安行政执法中不合法的取证方式 ,几种特殊的且有争议的取证方式 ,通过采取严格取证规则、设置若干取证规则的例外、修复补救瑕疵证据等措施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0.
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行为属于非法证据而予以排除。但是威胁、引诱、欺骗取证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排除重复性自白一般限于同一取证主体.变更管辖后的侦查机关或者检察机关合法取得的重复性自白仍具有证据能力。非法证据与违法证据虽然都属于应当予以排除的无证据能力的证据.但排除的原因和适用的规则并不相同.瑕疵证据因为可通过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方式转化为合法证据。为正确应对法庭对非法证据的调查,检察机关除了进行充分的调查核实和法庭举证之外.要防止被告方恶意行使非法证据排除的申请权,并保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以及作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