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海断续线是在中国南海诸岛遭受外国势力侵占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并向世界公布中国政府在南海的管辖范围。有关断续线的法律地位问题,当前学术界存在着四种看法,即历史性水域、历史性权利、海上疆域线和岛屿归属线。无论从断续线产生时的国际惯例,或者它在地图上的画法,以及后来在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岛屿归属线的提法是符合历史事实,可以接受的。它表明中国对断续线内的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南海断续线法律地位的研究,大抵集中在“历史性水域”、“历史性权利”、“海上疆域线”和“岛屿归属线”4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认为无论从断续线产生时的历史背景,或者从目前中国政府发布的有关声明来看,把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定为“岛屿归属线”还是比较符合实际,可以认可的。  相似文献   

3.
中越两国在1973年前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没有争议,从1974年起,越南武装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中有些岛屿,挑起主权争端。越南为达到侵占南海岛屿目的,积极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多项措施。南海问题对中越关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将九段线保守地解释为岛屿归属线,几乎等同于放弃对其余水域的剩余管辖权,这不是对历史遗留权益应有的态度.但是,脱离国际法规则将九段线任意解释为中国领土(领水),一定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反对.研究九段线法律地位既要符合现代国际海洋法框架理论,同时也应对中国在南海的利益给出最大化的定义,这是当务之急.本文研究和分析了九段线产生的背景和各种学术观点,建议建立采用群岛水域制度,同时就九段线内群岛水域不能辐射的其余海域的剩余权利提出了优先权的主张.南海这条宝贵的“线”,是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形成的,以发展的国际法规则和战略眼观来看,这条线不能抹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海疆域研究的问题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中国南海疆域研究中的“9条断续线”法律地位问题、海洋法公约执行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对有关“行为准则”、“共同开发”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有关声索国就岛屿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随着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争议议题也随之扩大。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它的介入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应对南海争端和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的需要,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阻止中国对这一战略区域的影响,含有遏制中国崛起和限制中国战略空间的意图。未来美国会持续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但其介入将是有限度和有选择的。  相似文献   

7.
南海是世界能源开发与能源安全的焦点,其所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世界诸多国家持续关注。20世纪60年代南海海域石油储藏前景被揭示之后,南海周边声索国持续攫取南海油气资源,试图在南沙部分岛屿归属和南海海上划界问题未解决之前,造成油气开发的"既成事实"。域外第三方油气公司的纷纷介入使得南海油气争夺战日趋激烈。长期以来,中国在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问题上保持了克制,提出并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随着南海形势的变化,中国在南海油气开发方面的政策有必要予以调整,通过加大自主开发、有效制约第三方介入、全面统筹、科学规划等措施,扭转在南海油气开发中的被动局面,切实维护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8.
邱普艳 《东南亚》2014,(1):96-101
20世纪50、60年代,南越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不断挑战我国南海主权,同时期的北越政府因需要中国的支持,力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在南海问题上同中国保持一致立场。至60年代末,基于大国关系的变化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北越政府支持中国的立场开始发生动摇。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南海潜在的巨大石油资源和南海重要战略地位的吸引,加上中越关系的交恶、破裂,越南公然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南沙群岛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为核心的中越南海争议,与战略资源的攫取以及地缘安全交织在一起,加之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各国海洋主权观念的增长等因素,中越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和激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南学者就南海争端发表了大量论述,学术研究机构也就南海问题围绕与争端相关的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开展研讨。很多观点把中国视为南海争端的主要对手,要通过发掘“历史依据”以证明越南对我南海岛屿拥有主权;有的主张通过国际法、国际机制解决归属问题;也有学者承认中国的法律依据具有“某种”合理性。中越南海争端是利益之争,而非战略对抗。越方也有学者认为要从亚太区域国际关系大背景考察南海争端。从长远和现实看,中越通过谈判途径解决海上争端,在争议解决前维持现状,保持和平稳定,是中越两国基本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金明教授的又一本南海问题研究新著《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由海洋出版社于2003年10月正式出版。这是李教授为维护我国南海领土主权、推动南海争端和平解决所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本书共有11章,16.5万字。这11章分别是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我国南海断续疆域线的由来、沿革与现状,越南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现状与评述,菲律宾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由来与述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美济礁事件的前前后后,美济礁事件后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与美菲访问部队…  相似文献   

11.
1885年中法双方根据《中法越南条约》的规定 ,分别派出勘界大臣对中越陆上边界进行会勘。以邓承修为代表的中方使臣在勘定中越边界广西东段和防城段的过程中 ,坚持原则 ,不惧威胁 ,与法国殖民者展开了争取“瓯脱” ,改正原界和收回江平、黄竹、白龙尾的一系列斗争。在勘界后期 ,双方代表虽有对芒街附近沿海的岛屿归属作了划分 ,但根本无涉及北部湾的海域划界。因此 ,1887年中法界务专条提到的“红线” ,只能是芒街附近沿海的岛屿归属线 ,而不是北部湾海域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2.
周意岷 《东南亚》2013,(2):14-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的国家和地区陷入了对南海权益的无休止争夺。有些国家不顾中国反对,大肆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抢占岛屿、岩礁,使南海处于多国占领、无序开发的状态,严重威胁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美国“重返亚太”以后,局势进一步恶化。循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路,构建南海机制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南海各方可以通过建立南海机制解决争端,避免南海问题国际化,实现对南海的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国际战略环境中,东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与东盟关系正面临着美国"重返东南亚"和南海部分岛屿主权争端矛盾上升的两大考验。我国应高度重视对东盟关系的发展,继续坚持"与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大力促进双方的全面合作、创新合作、务实合作、互利合作,不断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南海争端解决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南海油气资源的发现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加紧了对南海权益的争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有些国家不顾中国的反对,大肆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抢占岛屿、岩礁,使南海处于多国占领、无序开发的状态,严重侵害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利益。近年来,国际社会关于南海争端的解决方案花样百出。这些解决方案归纳起来大致有武力解决、法律解决、政治解决和“共同开发”四种模式。综合地看,这四种解决南海争端的模式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5.
常书 《国际资料信息》2011,(10):25-28,10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并无岛屿主权争端,但在纳土纳群岛,印尼与中越等国存在海域划界纠纷。印尼不属于南海问题的争端方,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一直积极扮演南海争端“调停者”角色,希望借推动解决南海争端彰显其地区大国的影响力,确立在东盟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自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大量油气资源后,南海的平静就被打破。周边国家无视中 国对南海的主权,提出对南海岛屿以及周边海域的主权要求,甚至明抢暗占。近年来,一些区外势 力也开始提高介入南海问题的声调,妄图控制亚洲,联合南海周边国家围攻中国、制约中国,从而 坐收渔翁之利。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当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国际法,坚持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 根据不同情势调整自己的对策,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寻找最优的方式妥善处理南海事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今年5月13日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的划界期限的到来,南海争议各方纷纷宣示主权,南海争端再度升温。在南海问题的发展演变中,国际因素是一个重要因变量,而且其中美国的影响最大。从2008年5月下旬美军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在菲律宾距中国南沙群岛最近的主要岛屿巴拉望岛海域举行海上联合演习,  相似文献   

18.
国际舆论作为国际社会一股重要的力量,不仅有其区别于一般舆论的特性,而且通过与人类核心价值观念、国际法渊源和国际争端解决的联系,对国际法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国际舆论与国际法相互影响,并对国际争端的解决产生巨大作用。随着东海南海岛屿争端的加剧,诉诸国际法成为解决争议的最好办法。但单纯依靠法律方法解决争端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国际法框架内充分调动国际舆论的积极因素,不失为解决此类岛屿争端的明智选择。在中菲南海仲裁案中,中方应重视对于国际舆论主导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个陆海兼备国家,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隔海与6个国家相望,陆地边界线2.2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边海问题构成中国国家安全和中邻关系的重大问题。近两年,中国与某些邻国围绕东海南海岛屿及附近海域的争端日趋敏感复杂,需要多角度审视思考与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海岸线曲折复杂、岛屿较多,东北亚国家相互之间基本都存在岛屿归属、海域划界等有关海洋领土和海洋资源的争端。在经济形势良好、贸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国为了照顾经济发展的大局,有可能暂时搁置或淡化这些争端。然而,这些争端如同不定时的炸弹,随时可能因为一次突发事件而引爆,给国家间关系和地区局势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