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求实》2022,(3)
城市风险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看技术的发展,技术因素在城市风险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推动城市风险治理范式由科层治理向技术治理演化,技术治理成为当代城市风险治理的新路向。现实中,技术手段的运用引发了诸如风险感知智能化、风险治理空间边界数字化、治理要素关联精准化以及风险治理结构扁平化等城市风险治理变革。同时,技术因素作为引发城市风险的重要根源,其在城市风险治理中的运用带来了诸如城市社会技术割裂、风险治理目的技术化、技术治理失灵以及技术伦理入侵等技术治理隐忧,需要通过强化政府主体介入、引导技术治理向人本价值回归、规范技术运行以及夯实技术的伦理道德基石等路径来提升城市风险的技术治理效果,以增强城市风险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当前风险社会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亟须适应的新常态,韧性城市是应对风险社会的有效选择。从环境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等维度分析城市韧性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应对。并基于当前城市韧性建设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凸显,空间功能规划不合理;韧性文化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制度建设执行不力,治理思维能力欠缺;城乡差异明显,个体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生态保护,冗余设计,着力提升环境韧性;广泛宣传教育,多元主体协作治理,努力提高社会韧性;优化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努力提升组织韧性;地区协同发展,多元保障支持,着力提升经济韧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利津县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把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改革创新"一号工程",积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社区助力、居民自治"的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求实》2021,(6)
从现代风险社会的发展特征来看,提升社区应急管理韧性是夯实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借鉴"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理论,搭建强调主体能力发展、网络化参与、巩固社会资本和注重数智治理的韧性治理可以发现,该模式依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全面关注脆弱性群体、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等行动策略,构筑基层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了城市应急治理效度。然而,要建立具有韧性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需警惕社区应急能力内卷、社会资本分散、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及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问题。迈向韧性治理,实现社区在多元风险情景下的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有利于改善城市或区域应对突发公共风险的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通过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随着社会治理中心的下移,韧性社区成为社会系统研究的最新理念,也是韧性城市的精确演绎。韧性社区是指面对常规性灾难或突发事件时,社区可以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并带领全体居民克服灾难带来的不便与困难,灾后逐渐恢复社区的正常生活与秩序。风险社会时代,韧性社区需要具备危机来临前的预判力、应对危机时的抵抗力和灾害过后的重构力。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韧性社区建设为社区增强韧性、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陈松川  彭磊 《前线》2020,(5):44-46
城市基层治理转型是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接诉即办”从公共价值的视角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出发,完善了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体系;从厘清问题导向关键点和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出发,构建起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执行模式;将精细化管理和首都城市优势结合起来,探索出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路径,推动了首都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彭庆军 《探索》2022,(1):136-148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以基本单元调整回应社会治理复杂性,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重要路径。传统的大社区论、次社区论与“扩”“缩”并进论囿于社区规模的“扩”“缩”争论,忽视了社区优化调整所面临的法律限制、治理风险、结构压力、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困境。此类困境的产生,一是因为社区的本质属性是“社”,先天具有规模上限,而社区作为“区”,又有行政属性,必然具有规模下限;二是由于社区作为城市社会治理基本单元,“社”的建设不仅慢于“区”的建设,且二者建设标准难统一,偏好不一致;三是源于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中社区自身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因此,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城市社区的合理设置需要以基层党组织规模为基础,将社区设置融入城市居住区科学规划之中,并尽量使新建社区与居民小区规模保持一致。通过政治单元、产权单元与治理单元相统一,实现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风险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代风险,单靠政府部门是无法有效应对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其丰富的社会资本在风险治理、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与社会组织建立风险治理机制,利用后者社会资本导入风险治理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治理的目标。为此,政府应通过扩大社会组织的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支持等方面培育和利用社会组织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社会风险因素异常复杂,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严峻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升风险治理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但目前我国的风险治理机制尚不完善,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坚持防范为主、防治结合的风险治理思路,坚持宏观建构微观治理结合的基本原则,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风险治理体系,形成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风险治理系统,增强风险治理的实效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近出现的风险,新兴风险有着已知性与未知性交织、陌生性与不确定性共存、关联性与耦合性并联、发展演变转化模糊等特点。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依托于社区治理,面对新兴风险,主要有治理边界延伸与新兴风险的陌生性不相适应、治理资源分散与新兴风险较强的关联性不相适应、治理结构相对稳定与新兴风险的动态变化性不相适应、治理模式相对确定与新兴风险的不确定性不相适应等困境。加强制度供给,促进条块契合;整合优化资源,促进功能弥合;丰富治理工具,促进要素融合;强化网络构建,促进点线面结合,以更好地应对新兴风险,从而夯实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网格化管理下沉并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积极践行社会利益诉求,强化服务导向,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已然成为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抓手。但在网格化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管控思维和传统的条块治理方式潜藏着弱化居民自治、形式化治理的风险。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防范策略在于科学定位网格化职能边界,完善政策法规,在基层社区构建多元主体的共治格局,实现从单向度的行政化治理向参与式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已成为国家治理面对的新常态,传统治理向韧性治理的模式转型升级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时代特征导致风险的自发生成、扩散与叠加,风险社会加剧传统治理模式失灵,能力提升推动风险社会治理“转脆为韧”。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风险社会韧性治理的问题表征包括多种价值失衡与弱化并存、管理结构僵化与管理流程异化凸显、能力欠缺与不足叠见层出。推动公共价值回归,重构社会公共秩序;克服组织结构性张力,破解传统治理机制梗阻;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构建风险共担与学习能动机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风险社会韧性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并治理城市环境风险,它关系到生态城市建设推进的效果,关系到城市竞争力和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又往往给城市带来环境风险,这正是城市发展的悖论和纠结所在。超越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悖论,既需要城市生态意识的启蒙与培育,也需要构建从单方支配到多元共治,从单一城市治理到多城市联合治理的城市生态治理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作为现代民主社会中人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民主治理具有内在必然性。近年来城市民主治理成为城市民主发展的重要趋势,民主治理的生命力在于其是否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构建起城市民主发展的微观基础,在宏观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杭州上城区的望江"睦邻驿站"建设中,通过生活化交往、互助式服务以及民主促民生实事项目等生活化治理实践,为探寻现代城市居民如何从生人走向熟人、由熟人走向主人的城市民主发展微观逻辑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孙粤文 《求实》2016,(12):69-77
当前我国正处于风险高发的社会。风险社会中我国公共安全问题呈现集中爆发性、复杂广泛性和危害严重性的特点,公共安全治理面临重应急处置轻风险治理、安全意识淡漠、治理主体单一以及治理技术落后和能力低的困境。当前兴起的大数据革命为我国风险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带来了新思维和新技术。大数据思维将风险治理作为公共安全治理的逻辑起点,遵循正向思维全流程治理模式,重视科技话语,重塑治理机制,实现公共安全治理的多元协同和科学化。大数据技术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强大的数据信息基础支撑、工具能力支撑和技术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6.
徐舟 《前线》2016,(5):52-5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明确了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对城市而言,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平台,映射着一个城市的公共生活、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直接影响着城市治理的整体绩效。2015年底中  相似文献   

17.
社区不仅是中国城市社会的细胞,也是国家进行社会建设的重要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以科层制为基础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S市从营造参与共享的有机社区、塑造事权明晰的有效行政以及建设关爱互助的美好社会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并以信息吸纳机制、问题识别机制、任务分包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为其保障,构筑起圈层治理的社区治理结构。通过这一社区治理结构的转型,S市在社区层面最终达成了"大社区、优部门、强社会、好秩序"的服务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8.
变革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内涵与运行框架的建构,分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逻辑机理,归纳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主要包括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更新价值理念、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一体化运行体制、加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完善资源保障等。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的建构,力求聚合多元主体力量,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社会善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作为现代民主社会中人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民主治理具有内在必然性。近年来城市民主治理成为城市民主发展的重要趋势,民主治理的生命力在于其是否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构建起城市民主发展的微观基础,在宏观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杭州上城区的望江"睦邻驿站"建设中,通过生活化交往、互助式服务以及民主促民生实事项目等生活化治理实践,为探寻现代城市居民如何从生人走向熟人、由熟人走向主人的城市民主发展微观逻辑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会治理普遍面临小政府大社会,部门工作分割、基层负担过重三大困境,制约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将智慧城市运用于社会治理创新是面向这些难题的技术创新破解。杭州市上城区是智慧城市先行者,其以“创网建台布点”为主要方案,目前已初步构筑了一套集感知层(感知终端)、物理层(四网)、应用层(六平台)为基本构架的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系统,为基层社会治理困境提供了一套技术解决方案。基于智慧城市的社会治理创新对我们理解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但随着智慧城市创设的政策扩散,及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剧,其下一步发展也可能会遇到区际间网络对接,三网整合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