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少年法制承袭于大陆法系,经过“以教代刑”、“教刑并重”、“以教代刑”司法理念的转变后,台湾地区建立了保护处分与刑事处分双轨并行、保护处分优先的少年司法处遇模式,而以个别化、社会化理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少年观护制度亦是台湾少年事件法处理中极具特色的非监禁性少年犯处遇方法.然关于少年观护制度性质的确定,却是百家争鸣,无一准确定义.少年观护制度(保护管束),既是保安处分中保护管束的分支,又是保护处分制度的一大类别,具有超越刑罚、超越保安处分、超越保护处分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少年司法制度中,保护处分是对少年犯罪人最为重要的处遇措施,其具有不同于刑罚和保安处分的法律性质,适用也遵循着独立的原则.在我国的少年法律制度中并没有完备的保护处分体系,保护处分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保护管束制度是台湾刑事制裁措施中极具特色的非拘禁性质的罪犯处遇方法。其广泛适用于其他保安处分之替代、受缓刑宣告者、假释出狱者以及少年事件之处理。作者力图通过对该制度之介评 ,对我国大陆相关刑法制度之完善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司法机构认为对《少年事件处理法》所列虞犯中经常逃学逃家少年,施以感化教育的保护处分违反比例原则,亦侵犯少年人格权。关于虞犯是否有必要受少事法调整,虞犯的范围和处分措施引起了一系列争论;内地虽没有虞犯的概念,但是有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少年需要处遇矫治,其中也存在一系列可探讨之处,以期待在未来少年法中形成特色的少年保护处分制度。  相似文献   

5.
保安处分制度,西方各国刑法几乎都承认并加以采用,在其适用上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但在法的规定上,却缺乏一致性和确切性,至今保安处分尚无一个明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或概念。我国刑法学界亦议论纷纷,众说不一:1、保安处分是刑事制裁的一部分,2、保安处分是行政措施性质的刑事部分,3、保安处分是行政性质的处分,4、保安处分是刑法上的行政处分,5、倾向于将保安处分划分行政法上的保安处分和刑法上的保安处分。上述五种观点,只有第五种观点,才揭示了保安处分的真正性质和特征,便于立法者根据有关刑事立法规章,制定出符合立法主旨的处分法,否则,将与刑罚毫无瓜葛的保安处分规定在刑法典中,不但肇致刑法不刑不民,而且对行政罚、警察罚,立法上也无法设定由法官或检察官来裁定行为人是否该当保安处分的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6.
保护处分是指为保护少年自我健康成长,对罪错少年采取的强制性的教育和福利措施。保护处分和刑罚的适用上,存在保护处分一元制、保护处分优先制和刑罚一元制三种模式。保护处分在适用对象、适用基础、适用目的及与刑罚的关系上均与保安处分存在不同。儿童福利措施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成为保护处分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 1997年新刑法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的刑事实体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保安处分制度是现代西方刑法理论和刑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法修改以前 ,是否应该将该制度引入我国的刑事立法体系 ,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通过对台湾刑法中的保安处分制度和大陆法律中类似于保安处分制度的保安性措施进行比较分析 ,旨在论证将保安处分制度引入我国大陆刑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日本现行少年法以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基本理念,对罪错少年采取保护处分为主,刑罚为辅的处遇原则。2000年和2005年少年法的修订有严罚的趋势,扩大和加重了对部分犯罪少年的刑事处分。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少年法的保护主义理念和基本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司法机关依然非常谨慎地对少年适用刑罚。  相似文献   

9.
保安处分程序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保安处分制度在程序的基本保障、程序公正方面存在缺陷。保安处分程序制度的缺陷导致保安处分极易被滥用 ,使得保安处分程序的应有功能难以发挥 ,保安处分程序成为我国法律制度中的一个严重滞后的领域 ,因此 ,保安处分程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7日,台湾第十六次修正《刑法》,对其中的保安处分制度作了重要修改。立法明确规定保安处分制度的相对法定主义原则、溯及力原则及不定期原则。同时,针对具体的保安处分措施,增设了处分的实质要件、延长处分期间及修改处分与《刑法》的执行顺序等。但是,此次对保安处分的修正并非成功,立法者未能重视保安处分的实质精神,仅在形式上作以修改,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11.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为,我国并不正式地存在国外通行的保护处分制度,但具有类似的一些基本形式,包含在收容教养、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工读学校、非刑处置和行政处罚等制度中。在当代惩罚向矫正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基于"刑罚后撤,保护处分前进"的平台,对我国未成年犯保护处分制度作一系统性整合基础上的规范化构建是相当有社会意义的,这种构建可从未成年犯保护处分的定性、类型、司法裁判机关及该制度和前科消灭的关系等方面加以展开,我国未成年犯保护处分需依赖于刑法宽容精神的倡导,惩罚在自我否定意义上成就了宽容刑事观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保安处分制度是近代刑罚改革的产物,是对传统刑罚制度的革新。作为刑罚制度的一个补充手段,保安处分与刑罚密切配合,为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存在着一些与西方保安处分制度性质近似的保安措施,但实践中却存在着大量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因而将保安措施纳入我国的刑法体系并将其立法化、规范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西班牙刑罚的完整程度在西欧具有代表性,其刑法制度和刑罚的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如死刑的废除、保安处分的建立、资格刑以及缓刑制度的完善等,体现了刑罚轻缓化、开放化的刑罚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劳动教养制度为基础的教养处遇制度,是国家为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对具有特殊危险的人进行矫治、教育、改造,以防卫社会的处分制度。教养处遇的宣告权,根据正当程序原则和经济原则,应属于法院或裁判所。对教养处遇的期限和处遇问题,可以采用“相对不定期”制度,但在处遇内容上应遵守分类处遇原则和递进处遇制度,并加强教养处遇的工资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行刑社会化的背景下,青少年司法出现了一系列理念和制度的转变,刑罚越来越趋向宽缓,非犯罪化、犯罪非刑罚化、刑罚非监禁化成为当今潮流。我国保护处分种类的变革与改进是必要的,并应当完善司法实践中的程序性原则,对青少年采取前科消灭与司法转处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建国六十年来的保安处分制度研究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保安处分的基本理论、保安处分的适用问题和当代中国的保安处分制度。基本理论的内容集中在保安处分的原则、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关系、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宣告和执行)等问题上。其中,又以保安处分与刑罚关系的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预防犯罪、保安社会的刑事政策和制度 ,保安处分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理论基础在于 :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本位观念的形成、现代性社会问题的涌现、犯罪现象的突出、报应刑思想的没落和社会防卫论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使其顺利复归社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此,域外一些国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相比而言,我国虽然对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的实践早已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这项制度还缺乏整体性制度安排,存在专业观护人员匮乏、观护对象范围过窄、观护系统性缺乏、观护机构与其他部门合作不力、考核方式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参考域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现状,构建以少年司法体系为基础、以独立的未成年人观护机构为支撑的未成年人观护制度。该制度须有效依托公检法系统、专业司法社工和社会力量,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使其顺利复归社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此,域外一些国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相比而言,我国虽然对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的实践早已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这项制度还缺乏整体性制度安排,存在专业观护人员匮乏、观护对象范围过窄、观护系统性缺乏、观护机构与其他部门合作不力、考核方式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参考域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现状,构建以少年司法体系为基础、以独立的未成年人观护机构为支撑的未成年人观护制度。该制度须有效依托公检法系统、专业司法社工和社会力量,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国的刑法发展大都经历了一个由严酷到轻缓、由纯粹报应到兼顾教化的过程。本文就保安处分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了较为粗浅的探讨并对我国保安处分刑事立法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保安处分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