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称湖南为“芙蓉国”,始于五代诗人谭用之。他在《秋夜遇雨宿湘江》中写道:“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薛荔村。”不过,这个雅号在上千年中都没有为一般人所接受,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在《答友人》一诗中写下“芙蓉国里尽朝晖”之句以后,才迅速流传开来。至于这“芙蓉”到底指的是什么花,那答案就很不一致了:有的说是水芙蓉,即荷花;有的说是木芙蓉,辞书上也都是两说并存。  相似文献   

2.
读白字     
一监生爱读白字,而最喜看书。一日,看《水浒》,适有友人来访,见而问之曰:“兄看何书?”答曰:“《木许》。”友人诧异,说:“书亦甚多,《木许》一书,实所未见。请教书中所载,均是何人?”答曰:“有一季达。”友人曰:“更奇了,古人名亦甚多,从未  相似文献   

3.
"芙蓉国里尽朝晖"——源自毛泽东同志的《答友人》,原意是指湖南(芙蓉国)到处充满着生机。这首词已经有几十年了,可是在如今的美容界,同样有着"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景象,这就是南京朝晖美容连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2000年《光明日报》5月6日综合新闻版发表消息,说是“史志编纂工作者杨静琦发现早在1800年以前的史志记载中,台湾就是中国临海郡的一个州”,并以《一千八百年前台湾就是中国的一个州》的醒目标题作了报道,第二天,《文摘报》给予摘要发表。这是十分令人惊讶的见解,可惜却是一个错误的论点。三国时期的台湾叫做什么,有关著作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夷洲”,有的说是“夷州”。所以说,“夷州说”早已存在,可是并没有人从而引伸出是临海郡的“一个州”。说它是一个州确是杨静琦首先提出的。我们先来查阅一些基本史料:标点…  相似文献   

5.
教具的妙用     
我在讲述《思想政治课》第一册(上)“货币的来龙去脉”一节时,三次使用教具,三次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一开始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从身上掏出一张面额10元的人民币,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是“10元钱”;有的说是“人民币”;也有的根据我这一节所要讲的内容说是“货币”;当然也有一些课前预习过的学生说只能叫“纸币”而不能  相似文献   

6.
提倡写短文,不是什么新主意。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把长而空的文章讥之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提出“赶快扔到垃圾筒里去”。可是,从我们编辑部现今收到的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上开玩笑说:“谁说书生不会打仗?雪峰同志就会打游击!”冯雪峰是19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也是左翼作家中唯一参加过长征的人。他一生坎坷,决定他命运的是他与两个伟人的交往,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鲁迅。冯雪峰因联系鲁迅而被毛泽东熟悉,建国后又于1957年因冷遇李希凡、蓝翎评《红楼梦》的文章,反应迟钝,受到毛的严厉批评,后被打为“右派”;1958年被开除党籍,1976年病逝。  相似文献   

8.
卫继周在《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今年早些时候,在《瞭望新闻周刊》上见到一篇文章说:只是在十六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认识”才“上升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高度”。笔者以为,此论实在是低估了党早先对民主的认识水平了。更远的不说,毛泽东在60多年前的“窑洞对”中讲的只有民主,“才不会人亡政息”,就已有了这个意思。毛泽东、黄炎培1945年“窑洞对”中,对克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间,毛泽东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在郑州市采访,有三件事令记者震惊。其中一件是该市最近一些地方谣言四起,沸沸扬扬,有的说“市公安局打黑专案组因刑讯逼供被解散了或集体受审了”;有的说“打黑责任人薛丙志被双规了”;有的说“薛丙志跑了”;不知谁传的话,连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都知道了。最近薛丙志副支队长去提审时,他们惊讶地说:“你不是跑了吗?”谣言的结果是即将被审判的黑老大宋留根十分嚣张竟然让看守员捎话“要薛丙志来一下,要当面给他忠告。” 第二件事是2002年,郑州市二环道水果市场黑社会垄断经营、强迫交易猖獗之时,《大河报》孙姓记者仗义执言,发表文…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南风窗》登载了一篇该刊记者对台湾学者傅佩荣的专访,标题醒目地告知大家:“重新把孔子的解释权拿回来”。既然说是“拿回来”,那肯定是一度被别人拿走了。被谁拿走了呢?按傅先生的说法,一是“新加坡曾经用儒家经典当作初中教材”,不过“失败”了;二是“韩国人说孔子理直气壮,好像孔子就是韩国人一样”。  相似文献   

11.
我看到《求索》1982年第一期刊登的赵怀玉同志《对人的认识能力的两点质疑》,认为很有启示,但有两点意见:一、关于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应该说是无可争论了。《质疑》说到只有进入人的实践领域的事物才是可能被认识的,这是对的。但他又说“有些事物可以认识”,“有些事物永远无法认识”,这种提法可就自相矛盾了.说有些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那就否定了不可知论,又说有些事物永远无法认识,岂不又回到不可知论去了吗?我们绝不能在批判了杜林的“终极真理”、“永恒真理”的荒谬性之后,又怀疑人的思维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的无限能力。  相似文献   

12.
注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肃清单纯军事观点”,“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87页)。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并且提出,要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5,602页)1945年,党的“七大”又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13.
知识窗     
何时使用“毛泽东思想”一词慕容秋 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较长的酝酿过程。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1941年3月,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他说:我们党的教育人才“应该是忠实于列宁、斯大林的思想,忠实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1943年7月4日刘少奇撰写了《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文中他同时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  相似文献   

14.
《辞海》1999年新版出版发行不久,有的报纸便对新版修改“毛泽东”条目释文广为张扬,推波助澜做文章。《南方周末》1999年10月15日登载文章《’99新版<辞海>中的“毛泽东”》,提示读者注意《辞海》修改“毛泽东”条目释文中的“总评及对晚年毛泽东的评价”,其中包括:1979年版称毛泽东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1989年版改称“马克思列宁主义者”,1999年版删去了前两版的上述称谓。随后,《中国合作新报》10月28日发表题为《’99<辞海>重新评价毛泽东》的文章,文中加了一个小标题:“为毛泽…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7,(5)
<正>一、"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的由来关于"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的由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政治协商会议"名称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也有的说是周恩来首先提出的,还有的说是国民党谈判代表王世杰提出来的,也有的说是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提出来的,再有的说是国民党CC系陈立夫、陈果夫提出来的。"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适应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共合作、和平建国的实践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合作新报》(以下简称《新报》)1999年10月2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99<辞海>重新评价毛泽东》的文章,特别加了一个“为毛泽东摘掉‘马列帽’”的小标题,《报刊文摘》1999年11月4日详细摘载了该文。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读者给《辞海》编辑委员会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去函去电提出质问。这表明,如何评价毛泽东,是个重大政治问题;谁贬低毛泽东,谁就会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谴责。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就指出:“确立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7.
汤公山人 《新东方》2008,(12):28-29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本原是构成和演化现实世界的基础和源泉,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本原,才能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数千年来,为了积极适应和有效改造现实世界,一代代哲学家对世界本原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思考,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说,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火,有的说是气,有的说是数,有的说是元质,有的说是原子,有的说是“阿派朗”,有的说是“努斯”,有的说是理念,有的说是意志,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市政府颁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背景。答:4月27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应当说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文件,也可以说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从国家层面上说,自2002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下岗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19.
日前在发黄的故纸堆中,偶尔发现了李淑一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写给我的几封信札,使我追忆起了给毛主席诗词改注释的如烟往事。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最初在全国各报刊公开发表时,为让读者加深理解,词末加了“编者注”,全文如下:“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 5月写给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同志的。词中‘柳’是指李淑一同志的爱人柳直苟烈士。他是毛泽东同志的老战友,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1932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骄杨’是指杨开慧烈士。她在1930年红军退出长沙后,  相似文献   

20.
科海沉浮数十年,而春皓首未旁观。尽输余热为民富,把酒临风笑陶潜气 *陶渊明“种饭南山F,艺比禾苗深”,今友人仕志不老,发放余热创造经济效益,为民脱贫致宫,故笑潜。老有所为——赠友人@贾成禹 @鄢易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