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呼和浩特地区夏秋季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Cai JF  Tao T  Dong JG 《法医学杂志》2004,20(3):133-135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常见嗜尸性苍蝇种类及其出现规律。方法观察法研究7~10月份兔尸上嗜尸性苍蝇种类变化。结果该地区兔尸上出现的双翅目嗜尸性苍蝇3科8属10种,主要有蝇科的家蝇、舍蝇、开普黑蝇、刺足齿股蝇、厩腐蝇;丽蝇科的丝光绿蝇、大头金蝇、铜绿蝇;麻蝇科的棕尾别麻蝇、肥须亚麻蝇。上述蝇类在尸体上出现时间及部位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结论研究结果有望成为法医在呼和浩特地区对尸体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嗜尸昆虫种类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Wang Y  Liu M  Sun DH 《法医学杂志》2003,19(2):86-87,91
目的 研究成都市嗜尸昆虫种类及其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方法 经过两年重复试验,观察3~11月兔尸上嗜尸昆虫种类变化。结果 发现3~11月兔尸上出现的嗜尸昆虫种类主要有舍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赭尾麻蝇、巨阿尾丽蝇。其中,巨阿尾丽蝇见于3、4月,舍蝇出现于4月中旬至10月初,而大头金蝇、丝光绿蝇、赭尾麻蝇则自3月至10月中下旬均可见到,10月底以后则见不到任何嗜尸苍蝇。幼虫的出现晚于成虫1~4天不等,与季节及环境有关。结论 通过舍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赭尾麻绳、巨阿尾丽蝇的生命周期的研究,有望为成都市法医学实践中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Yang L  Cai JF  Lan LM  Jiang Y  Li X  Li JB  Dai ZH  Peng X 《法医学杂志》2010,26(4):253-256
目的研究石家庄地区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及其群落演替。方法观察法研究2007—2009年夏秋季放置在同一地点的9只家兔尸体上常见嗜尸性昆虫的种群演替。结果该地区家兔尸体上出现常见双翅目3科4属9种,主要有蝇科的家蝇、厩腐蝇、开普黑蝇、厚环黑蝇;丽蝇科的丝光绿蝇、大头金蝇,麻蝇科的棕尾别麻蝇、肥须亚麻蝇、黑尾黑麻蝇。鞘翅目5科11种,主要有埋葬甲科的大黑葬甲、Silpha carinata(Herbst)、大负葬甲、Ptomascopus morio(Kraatz)、双色葬甲;蜣螂科的金龟子;步甲科的毛婪步甲和蠋步甲;拟步甲科的细土潜;隐翅甲科的大黑隐翅虫、小隐翅虫。膜翅目2科2种,蚁科的路舍蚁;胡蜂科的墨胸胡蜂。结论该地区嗜尸性蝇类群落演替明显,嗜尸性昆虫有地域特征。研究结果可作为石家庄地区对尸体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乡地区夏季嗜尸性昆虫的种类及其群落演替规律。方法观察法研究新乡医学院动物房后偏僻草地上6只大白鼠和5只家兔尸体腐败过程中嗜尸性蝇类的主要物种及其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该地区主要出现嗜尸性蝇类为双翅目3科7种,包括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黑尾黑麻蝇、厩腐蝇、元厕蝇,且呈现出演替规律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新乡地区对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mtDNA中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Ⅱ(COⅡ)基因序列鉴定法医学中常见食尸性苍蝇及其幼虫的种类. 方法 收集郑州地区大白鼠尸体上的苍蝇及其幼虫,提取DNA,PCR扩增CO Ⅱ序列,测序,用Clustalx和MEGA 4.0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成虫与幼虫基因差异不明显,CO Ⅱ基因序列可以对棕尾别麻蝇、巨尾阿丽蝇和亮绿蝇进行鉴定,铜绿蝇与丝光绿蝇进化距离较近,CO Ⅱ序列不能将他们区分开,同时还发现巨尾阿丽蝇和亮绿蝇存在种群单核苷酸多态性. 结论 mtDNA中COⅡ序列能有效鉴定郑州地区部分常见食尸性苍蝇的种类,方法 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夏秋季嗜尸性苍蝇群落组成与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夏秋季常见嗜尸性苍蝇生态群落组成与演替规律。方法连续3年用观察法研究7—10月份,家兔、狗尸体、鸡、鱼内脏等试验材料上的嗜尸性苍蝇生态群落组成与演替。结果该地区上述尸体上出现的双翅目嗜尸性苍蝇是最先到达尸体上的昆虫,而且在尸体上出现时间及部位表现出很强的生态群落演替规律性。结论研究结果可成为在呼和浩特地区对尸体进行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推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青岛地区嗜尸性蝇种季节性演替规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外设立田间观察场所,2012年4月1日开始至2013年4月1日,每月第1天6时放置猪尸,20min后开始观察,至18时,期间每小时观察1次;第3天以后,分别于7时、12时、18时各观察1次。观察时记录尸体上出现的昆虫种类、虫态、数量并采集相应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可以观察到有嗜尸性蝇类侵袭尸体的月份为4月至11月,共发现3科23种蝇类,其中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和亮绿蝇数量位列前三,分别占全部观察数量的40.71%、31.95%和7.12%。丝光绿蝇、大头金蝇中午时段出现的数量显著多于早上和傍晚。一年中各种蝇类在中午出现的数量均多于早上及晚上。4月上旬,蝇类早、晚与中午出现的数量相差显著;而在7、8月份差别较小。大部分嗜尸性蝇种集中在新鲜期和肿胀期。结论本文观察数据可为利用嗜尸性蝇类演替规律进行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以及建立地区嗜尸性蝇种类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对常见嗜尸性蝇类进行种类鉴定,为法医昆虫学中嗜尸性蝇类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腐肉野外随机诱捕棕尾别麻蝇、绯角亚麻蝇、酱亚麻蝇、拟东方辛麻蝇、红尾粪麻蝇、巨尾阿丽蝇以及裸芒综蝇7种常见的嗜尸性蝇类雌雄成虫共226只,对每只苍蝇右翅的17个标志点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图像分析,利用置换检验评估异速生长效应的影响,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CVA)对7种嗜尸性蝇类物种间以及雌性物种间的翅形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交叉判别验证对分类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在7种嗜尸性蝇类物种间和雌性成虫物种间,异速生长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A结果表明在7种嗜尸性蝇类物种间和雌性物种之间,翅膀形状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前2个典型变量占据了翅脉形状总变异的82.9%和84.1%。利用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可以区分这7种常见的嗜尸性蝇类,总体种类判别准确率为81.2%~100.0%,7种雌性蝇类的种类判别准确率为75.0%~100.0%。结论基于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是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昆虫物种鉴定的方法,可用于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类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16S rDNA 551bp基因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方法随机采集17个地区放置于室外草地的家兔尸体上7个种24只嗜尸性苍蝇样本,经形态学鉴定种类后,提取胸肌DNA,对16S rDNA 551bp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后上传GenBank;利用MEGA 4.0软件构建序列间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表。结果 24只样本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7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其中棕尾别麻蝇种内进化分歧整体均数为2.8%,家蝇为1.5%,丽蝇科的5个种均在0.7%以内。上述7个蝇种的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1.6%~7.1%之间。其中,棕尾别麻蝇、家蝇与其它蝇类的种间分歧均数在4.0%~7.1%之间。结论本文分析结果显示,蝇种间同源性相差明显,采用mtDNA 16S rDNA中551bp基因序列分析,可进行蝇种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嗜尸蝇类种群落组成、季节变动及蛆虫生长长度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在死亡时间推断中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荷兰猪尸/兔尸/猪肺作诱饵,在海拔1115.2~1120.8m的自然环境中吸引蝇种。捕抓特定时间段内优势蝇种,每日定时观察记录其在营养基上产卵、幼虫孵化、成熟幼虫爬离的时间,测量其长度,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获取了贵阳市郊宽丽蝇、巨尾阿丽蝇、紫绿蝇、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肥躯金蝇、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等8种常见嗜尸蝇类群落组成、季节变动及蛆虫生长长度的规律性变化数据,并用于实际案例死亡时问的推断。结论嗜尸蝇类群落组成、季节变动及蛆虫生长长度在推测死亡时间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深圳地区夏季室内外猪尸体上主要嗜尸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群落演替规律来推断死亡时间(PMI)。方法从2013年5月初到8月初,在深圳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模拟的室内、外场地分别放置成年猪尸体两头,观察尸体腐败的过程和猪尸体上出现主要昆虫的种类,记录猪尸体腐败各阶段的历期,以及主要昆虫在尸体上的群落演替。结果室内、外的猪尸体分别经历了412.5 h和325 h进入白骨化阶段。主要的嗜尸性昆虫,蝇类以大头金蝇、绯颜裸金蝇、星岛金蝇,甲虫类以大隐翅甲、赤颈郭公甲、丽腐阎甲、白腹皮蠹为优势代表性种类。室外猪尸体在较多雨水的影响下,优势蝇群明显产生二代,室内的猪尸体上未见较大规模二代产生。结论深圳地区夏季室内外猪尸体上主要昆虫的群落演替有规律性,7种代表性昆虫及其幼虫整体的活动规律对推断PMI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线粒体DNA(m 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Ⅱ(COⅡ)中635bp基因序列,解决嗜尸性苍蝇及其卵和幼虫种类鉴定的难题。方法随机采集放置在呼和浩特地区室外草地家兔尸体上的嗜尸性苍蝇、幼虫、苍蝇腹中的卵。利用Chelex方法提取上述苍蝇m tDNA;通过Perk in-E lm er 9600扩增仪进行PCR扩增;琼脂糖水平电泳和银染显色技术进行扩增结果检测;PCR胶回收试剂盒纯化;AB I 377测序仪测序;DNAMAN 4.0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截取等长度片段;MEGA2.1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上述嗜尸性苍蝇m tDNA上COⅡ基因序列在双翅目嗜尸性苍蝇的种内差异均数小于1%,种间差异均数大于3%,成虫与幼虫、卵无明显差异。以此能够根据COⅡ序列差异判断两个个体是否同种。然而,对于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铜绿蝇和丝光绿蝇来说,由于二者的种内、种间进化分歧均数非常接近,运用上述两个片段则很难区别。结论m tDNA上COⅡ序列分析能有效地对绝大多数嗜尸性苍蝇进行种类鉴定。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和精确,能作为法医鉴别嗜尸性苍蝇种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tDNA基因序列对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属鉴别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区域2科4属6个种30个蝇类样本,提取样本线粒体DNA后扩增COI基因序列,以琼脂糖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测序,以DNAMAN6.0分析软件分别截取498bp序列,用MEGA5.2软件分别进行序列分析,然后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各地区不同种属样本的序列差异。结果 6个种属的嗜尸性蝇类30个样本mtDNA的COI基因具有一定的序列差异,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1%~1.6%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2.2%~11.2%之间,6个种属通过系统发育树均可明确区分。结论 COI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对嗜尸性蝇类的种属检验具有重要帮助作用,可用于现场样本的准确、快速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14.
尸源性昆虫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ang BQ  Cai JF  Ge Y  Li FZ  Man Y  Chang YF 《法医学杂志》2008,24(3):210-213
尸源性昆虫学是应用昆虫学知识解决有关法律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对死亡时间的推断。特别是腐败尸体的死后间隔时间的推断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根据国内外近期法医昆虫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尸源性昆虫的研究历史、种类和侵蚀过程,并总结了尸源性昆虫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种属鉴定方法。及近几年来在推断死亡时间方面的具体应用。就尸源性昆虫在法医学领域内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尸生性蝇类研究及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提供法医学尸体死亡时间鉴定的准确性,对北京地区人尸上蝇类区系进行了系统调查(1994~1996)。发现本地区共有双翅目尸生性蝇类3科、12属、14种。其中常见种有红头丽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肥须亚麻蝇、急钓亚麻蝇、棕尾别麻蝇和家蝇7种。对其常见种的幼虫进行不同温度和湿度下培养,观察常见环境因素,如日历期、风雨天气等因素对其生长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蝇类幼虫在其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速率加快,历期缩短;在同一温度和同一饲养条件下,发育速率因种而异;平均温度在28℃左右时,蝇类幼虫发育最快,尤其是1~2龄幼虫,时间为1天左右,且较稳定。这些数据对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NCBI数据库在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对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市常见嗜尸性蝇类不同发育历期2科5属7种样本52份,采用Chelexl00法提取mtDNA,利用2对引物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辅酶I基因,分别截取498bp和841bp相同长度的序列,采用MEGA软件计算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情况,并分别在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BLAST搜索种属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所得序列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7%之间,种问进化分歧均数在7.5%~16.1%之间;7个种属的样本序列Ⅰ和序列Ⅱ分别有5个和6个种属完全比对正确,样本总体的正确率分别达到96.15%和98.08%,Maxident值均在97%以上。结论采用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借助NCBI数据库强大的检索分析功能,可准确进行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属鉴定,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successional patterns, relative abundance of larvae and adults of sarcosaprophagous insects, carcass decay, diversity and seasonality of species, and their potential as forensic indicators were studied. Fou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each season in a natural area of southeastern Brazil. Two pigs (Sus scrofa L.) were used in each experiment and were exposed to sunlight and shade, respectively. The Calliphoridae outnumbered the Sarcophagidae in specimens collected and reared from the carcasses. More insects were collected from carcasses exposed to the sun, while a larger number of specimens were reared from those in the shade.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fluenced the stages of carcass decay and insect activity and abundance. Chrysomya albiceps was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in all four experiments. The carcasses were used as a protein source and substratum for oviposition. The dark putrefaction and fermentation stages yielded more flies than the other stag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flies are important in carcass decay and are, therefore, also of forensic importance. Seven species can be considered valuable forensic indicators in Southeastern Brazil. However, only three species were useful as forensic indicators in wooded areas: P. intermutans, H. segmentaria, and H. semidiaphana.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嗜尸性蝇类28S r RNA基因中715 bp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解决其形态学鉴定难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蝇类标本29只,经形态学鉴定后,用Chelex-100法提取腿部DNA,并对28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 Bank和EMBL数据库中的28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整理,通过BLAST搜索进行序列比对,并分析所得序列碱基组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鉴定29只嗜尸性蝇类归属于3科5属6种。获得28S r RNA基因中715 bp的序列,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100%。系统发育树显示5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不同蝇种种间差异0.007~0.045,种内差异0~0.001,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没有交叉。结论 28S r RNA靶基因序列片段对嗜尸性蝇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可以作为新的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