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既然美国政府不肯拿起镜子照照自己,那么也只好由别人来帮助完成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及《2015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回应美国前一天发布的"2015年度国别人权报告"。美国"2015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中描述了199个国家的政府在人权方面的作为,但不包括美国自身。法新社说,美国以所谓的侵犯人权对世界各国指指点  相似文献   

2.
钟声 《理论导报》2020,(3):46-47
正奉劝美方反躬自省,认清自己的问题,管好自己的事情,停止充当抹黑他国的"搅局者"和有悖于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方向的"麻烦制造者"。3月1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长达2万字的《2019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以大量事实和数据,揭露美国人权状况乏善可陈且呈日益恶化之势的事实。美方以自身对人权的狭隘理解为框架,以称霸全球的核心利益为标尺,每年根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材料拼凑出年度国别人权报  相似文献   

3.
韩振峰 《求实》2000,(1):2-3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以“世界人权卫士”自居,极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战略,把人权问题作为处理国际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关系,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一种重要手段。面对西方国家的这种假人权、真霸权的恶劣行径,邓小平同志从当代国际局势和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关于国权重于人权思想的提出,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深刻揭露,它为我们正确进行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提…  相似文献   

4.
美国民主输出在国际法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国际人权保护问题上,国际人权保护机制构建自始就体现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价值观及文化。美国一直试图将人权保护普遍化、法律化、国际化,美国对国际人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论和观念、作为国际人权保护机构的倡导者和领导者等三个方面,美国的民主理念、价值观及人权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人权公约的制定。但在国际人权保护的具体实践中,美国所宣称的民主的国际人权保护充斥着法律悖论,美国的国际人权保护是一种颇具欺骗性、隐蔽性的“法理霸权”。  相似文献   

5.
邢久强:美军在伊拉克的虐俘事件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尊严,公然践踏了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理所应当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谴责。这一事件是美国人权问题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可以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美国存在的严重的人权问题。陈志尚:是的,这样一种行为,这样一种事件的发生,为什么会震惊全世界?因为这个行为公然侵犯了人的最基本权利。这种赤裸裸的侵犯人权的犯罪行为,其性质是极其严重的,是和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完全背离的。他们如此残酷虐待侮辱笃信伊斯兰教的伊拉克人,不能用个别人生理本能或者兽性发作来解释。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2003年4月1日至4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布《2002年美国的人权记录》4月3日,我国国务院新闻办针对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02年《国别人权报告》,发表了《2002年美国的人权记录》,从八个方面将美国侵犯人权的事实公布于世。这八个方面是:1、生命和人身安全缺乏有效保障;2、司法侵权相当严重;3、金钱操纵下的民主;4、贫困、饥饿和无家可归;5、妇女儿童状况令人担忧;6、种族歧视根深蒂固;7、粗暴侵犯他国人权;8、在国际人权领域采用双重标准。各国议会联盟大会召开4月6日至11日,各国议会联盟第108届大会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包括中国全国人大代…  相似文献   

7.
在人权问题上有没有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人权标准?人权标准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在人权标准的一系列问题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首先,中国和美国双方都承认有人权标准,但在什么是人权标准问题上就根本不同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从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出发,来解释和规定人权标准,认为多党制、议会民主制是人权“最理想的体现”,自我标榜是“人权国家”,并把自己的人权标准推崇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标准”。在有关国际人权会议上,以“人权国家”自居的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代表以人权“法官”自居,不顾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以自己的人权标准来衡量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在他们看来,哪些国家和地区不符合他们的“人权标准”或  相似文献   

8.
人权的国际保护,是指各国和国际组织根据国际人权条约,为实现基本人权的某些方面承担特定的或普遍的国际合作义务,并对违反国际人权条约义务、侵犯人权的行为加以防止和惩治的活动。人权国际保护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以及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人权国际保护的法律基础,是国家根据其参加的国际条约特别是国际人权公约所承担的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这种国际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承担的保护人权的一般性义务,即各国在处理人权问题时必须奉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同时也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人…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领域存在着尖锐的予盾和斗争。邓小平理论中有着丰富的人权思想,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强调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学习和掌握邓小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开展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邓小平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邓小平的这一思想首先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提出来的。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上号称最讲普遍人权的国家,美国政府动不动就以"人权问题"为由干预别国的内政.那么美国本土的人权状况究竟怎样?我们在美国访问的日子里,近距离地领略了美国方式的人权.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在本应聚焦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的第11届东亚峰会外长会上,美国、日本等个别国家竟以"人权"为由,在涉疆、涉港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攻击。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当场予以严厉驳斥。美国又犯了在全世界到处充当"人权卫道士"的老毛病,以人权为幌子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其虚伪双标早已驰名世界。美国的人权劣迹和种族原罪罄竹难书,早就被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12.
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将“推进民主”、“价值观输出”作为“美国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资本”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美国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战略的本质是以美国式的民主为标准,赤裸裸地推行新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建立“美国价值观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实现后冷战时代“美国治下的和平”,表现出美国的反民主、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相似文献   

13.
知识园地     
国际社会的人权概念包括哪些内容国际社会的人权概念从内容上可以分为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两大部分。集体人权,是指国家和民族等集体在国际社会中应享有的各种权利,如民族自决权、发展权、各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的充分主权、和平权、环境权等。个人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为:不受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的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权利,不受奴役和强迫劳动的权利,不受任意逮捕或拘禁的权利,迁徙和选择住所的自由,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权利,私生活、家庭、通信和住宅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4.
上回说到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棍扫一大片,肆意指责世界近百个国家的人权状况而招致众怒。最近,美国又恶意透支国际社会对其曾遭受恐怖袭击的同情,私自闯入巴基斯坦猎杀本·拉登,引起该国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5.
个人来文审查机制是国际人权法中一项人权救济制度,由于全球性、区域性人权保障制度框架的差别,个人来文审查机制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不同制度框架下的个人来文审查机制历史发展的考察和现有制度的对比,可以发现它由政治型审查模式向法律型审查模式发展;由任择性规则向强制性规则发展;由大规模侵犯人权救济向个体人权救济发展的趋势,这将对传统国家主权理论和国际人权法主体理论带来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社会枪支泛滥,枪击事件频繁发生,大量无辜民众丧生枪口。《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显示,2022年美国枪支暴力致死43341人,枪支暴力已经成为一种“美国疾病”。但是,面对民众生命权受到严重侵犯的现实,整天人权不离口的美国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却相互推诿,从来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禁枪控枪政策,只做出一些象征性姿态或出台隔靴搔痒的治标法案。更有甚者,美国法院还不断作出放松枪支管控的裁决,纵容枪支暴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权外交的特征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括了美国人权外交的特征 :理论上花样翻新 ,用道义掩盖真相 ;将人权问题经济化、政治化 ;人权外交与现实武力结合使用 ;“双重标准”界定别国人权。分析指出了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 :为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服务 ;在全球推行美国价值观念的需要 ;美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文章认为 ,对于美国的人权外交 ,中国一方面要注意和美国对话 ,同时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要针锋相对 ;另一方面应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 ,建立有利于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8.
人权问题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大规模进入国际法领域,这是现代法治中人权保障的又一鲜明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权问题基本局限在国内法的范围,被当作纯属国内管辖的事项对待,也被认为不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影响和制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对内肆意侵犯和压制本国人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实行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对外积极进行侵略扩张活动,犯有严重的战争罪行。饱经战争苦难的世界各国人民在战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普遍产生了一种共识,即人权保…  相似文献   

19.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恶化与北京奥运会并无因果关系,但是在某些政治势力的推动下,二者被荒谬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斯皮尔伯格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使得以政治为借口,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国际闹剧达到了高潮.拉萨暴乱事件发生之后,抵制北京奥运会又有了新的政治借口.在国际人权法上,体育权是一项久已确立的基本人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个人,均有义务保护体育权的行使.抵制北京奥运会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作为国际人权的体育权,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人权外交,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借人权问题,对我国在经济方面施加压力。对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