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必然受到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制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城市中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不破坏其稳定机制。要发挥环境规划法律制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重点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实现城市功能疏解、产业布局优化、资源要素转移、区域良性互动等方面势必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城市综合承载力为切入点,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8个城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测评和比较,在厘清各地优势与不足基础上,提出优势互补、梯度错位、多维协同的京津冀一体化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环境承载力(TourismEnvironmentCarryingCapacity,缩写为TECC)是目前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在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的研究中,“潜力”这个概念所代表的在旅游环境系统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与旅游环境客体子系统、旅游环境媒体子系统及旅游环境主体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仅就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的基本理论,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系统、结构及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的测算模型进行简要探讨。一、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的内涵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发展潜力是以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随着政府经营城市概念的提出以及经营城市工作的逐步开展,土地资源作为城市有限资源的管理越来越成为政府工作研究的重点.如何加强城市国土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我们分析了西安、东莞、中山、厦门等城市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总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伴随着人口及资源的高度集聚,必然引发城市承载的边界问题。如何解决当下的大城市发展困境是对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重大挑战。作为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新加坡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上取得了瞩目成果。本文基于承载力和韧性城市两大理论,构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分析框架。新加坡在资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配置体现人文关怀、产业转型与空间布局并重、围绕"组屋"提供公共服务、建设智慧政府等方面的实践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应该精准规划与减量规划并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里子"工程,融入城市更新,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家总体人口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人口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很多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区人口密度过高,这给资源、环境、交通、就业、住宅和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如何有效的调控人口,使人口规模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实现城市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国很多城市人口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因而,借鉴世界各国大城市调控人口的经验,探索我国人口调控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机制,使人口增长与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承载力相适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源承载力与相对资源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资源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因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而变化,是资源系统的客观属性,因而是一个相对客观的量。但如果用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来衡量一个区域的资源承载力,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目前有关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主  相似文献   

8.
资源与资源型城市是一对相关性极强的概念,这是一个理论共识.本文试图就资源与资源型城市的相关性问题开展多维研究,厘清资源禀赋、资源利用、资源枯竭、资源诅咒等正与资源型城市发生着的不完全相同的联系,并提出实践策略,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品牌化成功要素研究:ISE概念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源在城市之间的流向越来越多地受到城市品牌吸引力的影响。尽管不少学者就城市品牌化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但是关于城市品牌化的成功要素还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不同学者提出的城市品牌化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城市品牌化成功要素的ISE模型,提出了在ISE概念框架下推动城市品牌化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完成其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归纳了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意义,并找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特点,探寻建立一个符合资源型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主题结构。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城市、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贵州省六盘水市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分析六盘水市有关资源型城市分析框架各要素的情况,探讨六盘水市目前所处的阶段有利条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理论内涵的前期研究结果,从受压力、支撑力、调控力这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2005-2015年间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发展规律和结构特点。本文发现,超大城市公共服务的支撑力相近,但受压力和调控力差距较大,承载力的相对水平、内部结构和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承载能力虽然受到人口与经济增长等受压力的一定影响,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支撑力和调控力的水平,取决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以及城市治理的水平。因此,在城市问题的治理中,应更重视通过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以改善和解决各类城市发展问题,而非片面强调对城市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刚性控制。  相似文献   

13.
党的执政资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理论前沿》2005,(17):47-48
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用了较大篇幅,从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七个方面阐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上述七个有关执政的基本范畴,构成了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体系的基本轮廓,特别是执政资源的概念和理论是一个创新,引起了学术理论界的关注。现将近期学术理论界有关研究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对执政资源概念表述对执政资源概念的深入研究、清晰理解和准确表述,对于把握和充分地利用好执政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什么是党的执政资源?有…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沈渭寿、张慧、邹长新、燕守广、赵卫等合著的《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于2010年8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然后通过实例研究确定了几种类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模型或评价方法;下篇为“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数字城市的概念与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研究和分析了实现数字城市的部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重要文件,表明了国家对自然资源的高度重视。国际上,联合国的相关机构推出的环境经济报表体系中心框架SEEA2012及其系列辅助规范,进一步健全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国际统计标准。土地在所有自然资源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做好土地资源资产报表的编制工作能更顺利地推动其他资源的报表编制。加拿大在2006年就已发布了关于《自然资源账户的概念、来源与方法体系》,在土地管理方面处于国际上领先地位。本文研究了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报告中涉及土地资源的内容,梳理了其基本理念与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土地资源报表编制的框架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并从转换观念,规范书目数据库,科学优化馆藏结构,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加强人才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对国际城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Friedmann和Sassen等学者对国际城市的概念、特征、衡量标准及分类和发展趋势等提出了比较有影响的理论。近年来 ,国内一些学者对国际城市的概念、特征、衡量指标、形成条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测算,能够比较科学地分析研究区相对于参照区的人口发展状态,为研究区制定人口战略、政策提供参考。对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测算模型进行改进,引入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压力指数。选取1997-2007年广东省及21个地级以上区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数据,运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几何模型和优化的指标,对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区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及承载压力的测算,指标匹配的全面性、复合性、协调性,模型的客观程度决定测算的科学与否。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区域,人口承载压力总体比较大,珠三角、东翼多数区域人口承载压力呈增大趋势;西翼、粤北山区人口承载压力呈减弱趋势;除广州外,其它区域人口承载压力,相对广东远小于相对全国。  相似文献   

20.
浅议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将不可能支持未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