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形成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雏形;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一元化"体制下,党的领导制度曲折发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探索在改革中拓展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全面论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是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等管党治党实践所积累有益经验的理论概括,同时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注入了新的内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标志着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章建设,不断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充实到党章之中;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九大党章吸纳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关内容,梳理和分析这些内容的内在逻辑和深刻内涵,有助于自觉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系统而全面的观点。根据我们党所处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基本状况、承担的发展任务以及党的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可以将70年来党的发展观的演进历程划分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激进式革命改造为主线的革命发展观、改革开放后以体制改革为着力点的改革发展观、新世纪初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后的新时代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历程深刻揭示出:在价值旨归上,党的发展观必须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原则;在思维方式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立场之"不变"与不适宜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之"变"的辩证统一;在基本方法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外部环境上,必须统筹好国内外两个战略大局。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历程对世界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诸多理念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12)
党的作风建设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塑造:党的一大确立了作风建设的主线,党的二大确立了作风建设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延安整风运动,是党整顿作风的历史性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发动三反运动。改革开放后,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一系列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等。其中",三讲"教育活动在探索不搞政治运动、妥善解决党内错误、提高干部素质上,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历史性探索。党的十八大将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推向新时代,出台《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实施制度举措;颁布党内法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新时代作风建设要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牢记和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7,(4):15-21
税收因国家存在而产生,本应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计划经济时代的长期"缺席"到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属性逐渐回归的变迁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中国才真正开启了以税制改革推进政治发展的新时代。以税制改革推进政治发展,这不仅意味着执政党对于税收政治属性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且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走向税收国家,进而实现政治发展路径的创造性转换,逐步走上了以税制改革推动民主法治进程、实现政府有效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促进政治发展的新征程。认识和揭示中国政治发展的这个新路径,对于深度把握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和未来走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遵循党的执政规律,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聚焦于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新使命,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按照人民立场的内在逻辑,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群众路线为核心要义的基本理路。新时代我党取得的系统的执政实践创新成果,正是坚持人民立场内在逻辑作用的集中表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我党坚持人民立场的内在逻辑是厚植党执政之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源头、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的基础上,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把领导干部作为永葆党的政治建设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保障,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支撑,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对于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强化新时代理论创新、推进新时代目标征程、明确新时代治党方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的伟大历程,根本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历程。新中国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了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新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纪检监察机构经历了从初创探索、先分后合,到"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再从改革开放后全面恢复、不断完善,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新一轮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再造整合后,呈现职能更聚焦、纪法更衔接、监督更有效的全新面貌,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政治保障。同时,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配置和组织机构改革,也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核心,需要随着反腐败形势的不断变化再造新组织、拓展新职能、形成新合力。  相似文献   

12.
政治风险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风险,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新时代防范化解政治风险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安全和国家政权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一系列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使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时间表"愈加迫切、"路线图"更加清晰、"任务书"越发明确。新时代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必须以不断巩固党的政治基础为核心、以扎实提高党的政治自觉为关键、以全面优化党的政治环境为前提、以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保障,科学有效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杨升祥  钦建军 《求知》2013,(5):10-12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这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逐步探索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完善起来的成果。为此,必须全面总结党引领中国在科学发展中完善总布局的基本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科学的理论内涵、突出的理论方位和鲜明的现实指向。遵循政治建党的历史、立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是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生成。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党中央权威、提升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三个主体层次的建设,构成了这一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摆在首位"与"居为统领"之间的逻辑互动凸显了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方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突出思想建设的重点内容、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组织政治引领与政治功能、坚定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信仰与全党要始终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成为实现政治建设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加深。本文从认识基础、功能定位、发展思路和目标方位四个方面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四个相统一"的经验启迪,对于新时代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鲜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奎  李思学 《理论探讨》2020,(3):123-129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实践,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新课题,推动了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创新。从理论创新上讲,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从实践创新上讲,深化政治巡视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严厉惩治腐败保持政治本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政治根基;从机制创新上讲,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法规制度创新、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创新。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理论,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引领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党的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居于统领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优良传统的沿承和发展,凸显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特征。党的政治建设根本目标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任务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遵循,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提供了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鲜明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执政党建设的时代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是市委主管全市党史工作的直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2)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开启了新中国的法制建设;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制定了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开启了法制建设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伟大领导下,开启新一轮法治实践创新。七十年的法治建设,让我们党经历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本文试图梳理出法治观的历史发展沿革,从而揭示习近平新时代法治观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不仅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也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领"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四个全面"战略举措中的极端重要性。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解答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动因""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路径""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原则与启示"等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