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曲延春 《探索》2006,2(6):139-142
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彻底而严整的、正确的理论和纲领。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列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列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学习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应该如何实践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彻底而严整的、正确的理论和纲领。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列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列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学习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暴力与自由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十分重要的两个理论维度,一方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可能,另一方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所在。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正是在这一基本理论判断下,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探索逐渐走上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变革之路上。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理论的形成和确立,一方面回击了所谓资产阶级理论家的虚伪自由;另一方面,指明无产阶级在阶级社会历史条件下取得自身解放和自由的根本道路。可以说,剩余价值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而暴力与自由关系理论则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之基。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基本确立了暴力与自由关系的总体框架和辩证关系,指明作为理念的自由和作为实践的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暴力革命对作为实践的自由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宏 《探索》2001,1(2):73-76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对东方和中国革命的指导,直接推动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最初的成功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占居主导地位的.同时,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及对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出现的某些局限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科学地认识列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晚年时期,面临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列宁坚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坚持不断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科学把握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根源,分析研判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态势,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错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理论指导,列宁创作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与战争》等著作,揭露了帝国主义垄断、腐朽的本质特征,剖析了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预测了帝国主义垂死的历史结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立场,形成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当前,“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帝国主义侵略与扩张的本性没有改变,以垄断为特征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世界实行全面统治。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依然是正确认识当代国际关系变化趋势的重要分析工具,对于开展中国特色新型外交与国际合作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本性的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近代以后,哲学家们摒弃了以往把本原看作是产生世界万物的基质或构成世界的元素的观点,转为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去理解本原,把本原理解为这种关系中第一性的东西。哲学发展的史实证明,无论何种哲学都是以对物质与精神关系这一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为基点形成和发展的。所有唯物主义都用不同的方式坚持物质本体论,所有唯心主义也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坚持精神本体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坚持的仍然是物质本体论。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物质本体论,使物质本体论成为一种科学的和彻底的物质本体论,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变革。认为物质本体论只是旧唯物主义范畴的观点,以及认为物质本体论不是马克思的思想,而是恩格斯、列宁的思想,进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的观点,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首创了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划分标准是生产方式标准,是以生产力为基准的经济标准。因而,马克思始终未能突破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单线论。列宁提出了世界历史划分的政治标准,创立了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双线论,但是列宁的这一思想起初并不彻底。而经过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列宁又将世界历史划分的政治标准思想发挥得过犹不及,形成了与马克思世界历史划分的经济标准相互分离的局面。经过新经济政策,列宁晚年通过对俄国革命的总结,最终完成了世界历史划分双项标准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经典著作之一,写于一九一七年。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列宁彻底地揭露和批判了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国家观,捍卫了并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把这一学说推进到新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贺新元 《前线》2014,(8):41-43
<正>如何以全球史观从全球发展格局中来考量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不纯粹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如此,可再一次解放思想,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全面深化这一伟大实践课题。全球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全球史观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谈论了"整个世界",而在于是否把对象置于建立了普遍联系的"世界"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就是一种全球史观。在马克思、列宁那里,世界历史思想都是与其同时代的世界体系相联系的,只是马克思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自由资本开拓的,而列宁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垄断资本建立的。后一世界体系比前一世界体系更高级,更具广度和深度。但不管哪一阶段的世界体系,都正如列宁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经济思潮,新自由主义传播很广,一度成为许多国家的"国家经济学",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弊端日益显现,逐步陷入了困境.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态度看待新自由主义思潮,即认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其建立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制度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对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中,苏东国家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在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偏差,成为其垮台的重要原因,给了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旨是在实现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最高诉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新学说的目的和使命,也是他们在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这一过程中内在的逻辑归宿和价值追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实践过程,为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涵,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为这一理想的实现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苏俐晖 《理论建设》2020,36(1):88-93
妇女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文本解读,有助于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核心,即劳动分工这把钥匙。理论文本上的深入剖析对思考现实社会中的妇女解放命题具有重要启示:妇女解放需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以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为基础;妇女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实现经济独立,是提升自身地位的前提;在当前社会进步已为妇女解放提供社会土壤的基础上,观念意识的变革重塑对妇女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妇女理论研究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繁琐论证、缺乏特色等,对此,妇女理论研究应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妇女理论,大张旗鼓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妇女理论的兼容性;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现代妇女理论量化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统一性;要合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妇女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在重新审视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在对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以及对当时国际形势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对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升华。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人民本位、人民利益为主题的社会价值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个人发展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相似文献   

18.
饶武元  刘建光 《求实》2020,(3):4-17,M0003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其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立足于百年大党长期探索执政规律的成功经验,反映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深厚理论逻辑是伟大斗争思想淬炼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征途中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等斗争历史逻辑显现了伟大斗争的政治历练担当;创造性地继承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是伟大斗争得以"改变世界"的赓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环境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坚定斗争意志、把握斗争方向、汲取斗争智慧、增强斗争本领是实践之需。  相似文献   

19.
列宁正确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最主要的一环;把倾听农民呼声,尊重农民利益作为化解干群矛盾的重要前提;重视人民信访工作,加强干群之间的沟通。列宁在探索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他的探索为我们今天解决农村干群矛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开辟了发展哲学的新范式。在这一范式下,马克思在其经济学著述《资本论》及其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中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商品——货币——资本运动中人的生存境遇的角度探索马克思经济学文本中的发展思想,对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拓展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