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集体谈判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政治、经济生活中,谈判无所不在。集体谈判是战后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资纠纷的最主要手段。从理论上看,集体谈判应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谈判的行为体是理性的;二是谈判涉及到利益的协调与交换;三是谈判是一种制度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劳动关系领域,集体谈判被认为是维护劳工权益的有效制度.但中国的经验表明,集体谈判制度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工人,特别是基层工人的充分肯定.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工人代表在集体谈判中的行为偏好及其与之耦合的激励机制缺位所致.因此,关注工人代表在集体谈判中的行为偏好并建立与之一致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中国集体谈判制度效果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工人权益,促进劳资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之举.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5月南海本田停工事件发生后,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发生100多起停工事件。和近期多数事件相同的是.冠星精密表链厂的工人也是通过启动集体行动——停工,争取到了有效对等的集体协商谈判。而不同的是,此次政府仅发挥调控作用,将谈判主导权交还劳资双方,冲突事件经过理性谈判得到了双赢的局面。(《南方日报》2001年12月19日)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劳动立法看我国集体谈判权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谈判,对劳动关系的调节十分重要.尽管如此,很多国家并未把集体谈判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加以保障.而且,即便确立了集体谈判制度,也并不意味着集体谈判权一定能够得到保障.我国现状即是如此.而日本劳动立法把集体谈判权的保障放在重要地位,对日本劳使关系的调节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检视日本劳动立法及其实践可以发现,建立行政救济制度,将拒绝谈判作为不当劳动行为加以规制;建立司法救济制度,将回应谈判、诚实开展谈判从法律上义务化,是保障集体谈判权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工友》2009,(10):4-8
集体谈判是国际劳工组织使用的概念,集体谈判是指包括所有在一名雇主、一个雇主群体或者是一个以上的雇主组织同一个或多个工人组织之间进行的谈判。集体谈判的目的是促使劳资双方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捷克的集体谈判立法与三方机制◆吕玉林一、集体谈判立法进入90年代,捷克的工会运动已走向了一个多元化发展阶段,企业范围内的集体谈判及其集体协议的订立成为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1991年4月1日,捷克《集体谈判法》开始实施,从而使工会参与集体谈判的实践合法...  相似文献   

7.
德国的集体谈判王慧一、德国集体谈判制度的历史发展德国的集体谈判制度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73年,德国书籍印刷工人联合会就与雇主进行了集体谈判并成功地签订了第一个集体合同,开创德国集体谈判历史的先河。20世纪初是德国早期集体谈判最盛行的...  相似文献   

8.
三方格局与中国国情研究纲要河北省工运学校课题组一、三方格局的含义(一)三方格局的一般含义1所谓三方格局,是指市场经济国家依据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三方性原则,由政府、雇主、劳动者三方代表根据一定的议事规则,就调节劳动关系问题以会议形式进行协商谈判的一...  相似文献   

9.
我对“集体谈判”、“集体协商”、“平等协商”概念的理解赵永笑在贯彻实施《劳动法》的进程中,出现了“集体谈判”、“集体协商”、“平等协商”三种名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使用这三种名词呢?一、关于集体谈判据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工会工作全书》第7...  相似文献   

10.
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是职工工资的民主决策方式,也是工会保障职工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工资集体谈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保障职工最低工资等方面成效显著。由于当前工会方的经济非独立性,从而使谈判话语权较弱,以及企业和职工对经营成果分配的不满等,导致谈判质量较低,特别是职工工资增长的谈判不够理想,从而使利益分配成为工资集体谈判的关键点。为此,针对工资谈判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本研究试图设计一个既能够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又能够维护职工的正常工资需求的"工资联合确定模式",即在工资谈判中运用"HU理论",进行操作,实现劳资双赢,从而化解工资集体谈判在实践中的实施难题。  相似文献   

11.
英国是资本主义的先行者,也是最早成立工会、最早进行集体谈判的国家。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英国的集体谈判也经历了萌芽、非法到合法的过程,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自由放任。这一传统既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特征的体现,也是工人与资本家斗争的结果,对英国劳资关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推行集体协商制度10多年,但理论研究不够.集体谈判制度是西方经过长期的劳资冲突后形成的就劳动报酬和利润分享的协商谈判机制.中国集体协商概念强调劳动关系的协调性而非对抗性.学术界认为集体协商可以改善劳资关系、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促进企业效率.中国企业的集体协商正在从上到下推行,功能与效果还不明显.西方集体谈判受经济形势、国家法律、双方谈判力量等因素影响;中国集体协商主要受政府政策及地方工会的影响.集体协商实践极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包括界定概念与本质;证实集体协商的效率和影响因素,为探索中国集体协商道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Labor History》2012,53(3):277-295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employee purchase of the Weirton Steelworkers by 11,000 union workers brings into relief the critical role 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s had in motivating the original parent corporation, National Steel, to seek an alternative to closing the plant and subsequently to enabling employees to balance their desires for secure incomes and pensions with the company's financial obligations. There are three critical lessons from Weirton's experience. First, labor progressives created a political context that enabled the union leadership to leverage concessions from National Steel. Second, democratic practices instituted by the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 and the Independent Steelworkers Union's 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s enabled worker-owners to secure incomes and pensions. Third, collective action and collective interests created and sustained majority support for the ESOP. Had employees acted individually it is unlikely they would have sustained employment and pensions for twenty years.  相似文献   

14.
美国企业工会选举是其集体谈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企业工会选举的法律保障包括确认谈判单位、举行工会选举及其相关的劳动争议处理.美国企业工会选举的法律保障具有制定法与判例法相结合、政府中立、程序公正和保障企业民主等特点.这对构建我国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德国集体合同制度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集体合同法律体系以及相应的集体合同制度。完善的立法不但保障了集体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劳资关系的良性发展。劳动法院是解决集体劳动合同纠纷最主要的机关,劳动法院通过正确适用和解释法律,保障集体劳动合同纠纷得以公正地解决。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经验、现实发展、未来要求、国际惯例上看,加快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改善企业分配机制、加强工会职责、促进社会和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推行工资集体协商重点在于:源头立法是前提、改革工会是关键、转变观念是基础、健全机制是核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国家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在非企业劳工权益保护的争论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反映出中国企业对非洲国家劳工权益保护法律缺乏了解。通过对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劳工权益保护法律的梳理,可以发现不少非洲国家都有较为严格的劳工保护制度,在劳动合同、集体谈判、维护人身权、限制外国雇员数量等方面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更加注重劳工权益保护,重视集体谈判等机制,更好地保护所在国劳工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