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作为农民工内部代际更替的产物,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农民工大军的主体。与第一代农民工一样,新生代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以劳动力转移的方式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推进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从主观能力提升、渠道拓展、制度化和组织化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权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大军,农民工将外出务工视为经常性的就业模式。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并将继续遭遇就业冲击,农民工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之一。探寻金融危机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影响并解决好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权益保护问题,对“三农”问题的解决、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量大、潜力大的青年农民工是城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训青年农民工,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是社会全面发展、增加国家综合实力的现实吁求;具有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青年技工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青年农民工素质,帮扶其成为技工是个人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内需"。我们要厚待、尊重农民工,必须重视、大力地培训青年农民工;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企业大学是培训农民工的主体,培训青年农民工学校要介入、要担当。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劳动者,理应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应当享有各种劳动权益。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主要有:劳动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障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和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必须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我国城镇化的总体要求,农业部等多部委多次联合发布了农民工培训规划,也标志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期。相关国家统计数据表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培训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培训经费不足、农民工自身的认识不到位、培训实用性不强、后续服务不完善和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未来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应当建立有效的经费机制、做好培训的宣传工作、建立健全培训体制,完善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史小今 《理论前沿》2009,(4):F0002-F0002
随着2009农历新年的过去,各地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统计,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停产或倒闭,约400万农民工已于2008年年底返乡。而经过1、2月份中国农历新年,这一数据将可能上升到900万人左右。农民工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过程诞生的新型劳动大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安置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工顺利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了农民工的“返乡潮”,而在“返乡潮”中首当其冲的是文化素质低和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然而,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着责任缺失,为了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培训问题,地方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的监管和适度干预,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相似文献   

9.
保障农民工培训政策实施效果是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精神,实现政策预期目标的根本途径。为有效保障和提升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实施效果,要优化政策体系,确保农民工培训政策的适用性;加强政策宣传,促进各利益主体对农民工培训政策的认知与行为选择;创新激励机制,增强农民工培训政策实施的实效性;加强过程监督,保障农民工培训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完善政策评估体系,准确评估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实施过程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进城务工,对于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农民工成为一种弱势群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应该从完善立法、加强监督、建立和健全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加强非农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外出务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建立调动农民工创业的各种机制,完善财政扶持,信资投入、就业培训、能人带动等改革措施:服务外出农民工建设家乡,管理家乡,为新农村建设献出其力与智。  相似文献   

12.
本市施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农民工培训服务工作,主要采取广泛建立农民工业校、组织农民工培训和技能才艺大赛等形式,虽已取得较大成绩,但还存在部分单位对农民工培训服务缺乏统筹安排、一些农民工自身对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模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部分企业不愿加大培训投入等问题。今后应采取的措施,一是从政策入手加强行业管理;二是实行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三是充分发掘业校潜力并努力叫响品牌;四是注意根据行业特点提高培训针对性;五是进一步加大培训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从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两个方面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外部障碍包括制度障碍、经济障碍、社会文化障碍、法律障碍等。内部障碍则是就农民工自身素质束缚而言的。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层面、经济层面、社会文化层面、法律层面及农民工自身层面五个大的方面来系统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市施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农民工培训服务工作,主要采取广泛建立农民工业校、组织农民工培训和技能才艺大赛等形式,虽已取得较大成绩,但还存在部分单位对农民工培训服务缺乏统筹安排、一些农民工自身对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模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部分企业不愿加大培训投入等问题。今后应采取的措施,一是从政策入手加强行业管理;二是实行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三是充分发掘业校潜力并努力叫响品牌;四是注意根据行业特点提高培训针对性;五是进一步加大培训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主力,但由于国家制度、经济、社会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取向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受到阻碍,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为了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必须强化政府的主体作用,加速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发展平台;加强学习培训,引导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多管齐下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形成合力,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他们,怀揣梦想到异乡寻觅未来;他们,把美好的憧憬付诸埋头苦干;他们,用汗水构筑城市的繁华。回首我国改革发展之路,农民工这支新型的劳动大军正逐渐成长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广西作为我国劳务输出主要省份之一,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农民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对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当前农民工教育培训率较低,存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农民工教育培训产品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农民工教育培训对个人社会均具有较高回报率,我国应该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教育培训内容,构建综合教育培训平台;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拓展教育培训主体。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培训权缺失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在呼唤社会关注农民工的发展问题。农民工的思想、文化和技能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我们所理解的针对农民工的培训不应仅仅局限于技能的培训,应是一种引导性、综合性、发展性的培训,是经济、法律、生活、交往等各方面的培训。农民工培训是一件关系农民、农村、城镇发展乃至全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9.
隆林各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据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有关精神,加大对全县农民工技能和技术培训的工作力度,邀请资深专业人士到培训班上课,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特殊词汇,它代表着从农村部门进入非农部门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庞大,已成为建筑、采掘、制造、餐饮服务业的主要劳动大军,构成当今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这几年,农村劳动力以每年四百多万的增量,从农村流向城镇,他们已形成一个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