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烟草企业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联合重组的步伐逐步加快,完善经营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效能监察现已成为烟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手段.笔者认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加强企业管理,而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管理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统一性,并在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但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着重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等方面,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要求。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所有者职通知经营者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二是要处理好  相似文献   

3.
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指明了道路。在深入分析原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和总结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键是要淡化政府在国有资产运营中的行政干预。为此,我国必须设立国有资产管理专司机构,正确界定国有资产的历史使命,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发挥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的作用,从而使国有企业改革摆脱困境,真正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组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增资减债,以此作为突破口,才能使企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新突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杰 《理论前沿》2003,(6):24-26
党的十六大作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明确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针对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我们对国有资产实现形式的探索,逐渐集中到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管事、管人相结合的体制的构建上来。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显。其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倘若任其发展必将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乃至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快从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社会公众监督等方面来进行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8.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重在理顺产权关系 ,合理界定国有资产 ;提高改革效率 ,培育灵活机制 ;行使股权职能 ,追求资本回报  相似文献   

9.
国企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问题的症结在于:缺少一个既对“国家”这个抽象的所有者负责又真正地关心国企生存和发展的具体“老板”——国企的所有权主体机构。如果能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设立和塑造一个既严格地对“国家”这个抽象的所有者负责任,又能象私营老板关心自己企业那样关心国企的所有权主体机构,那么,国企所存在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要解决国企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那些实质性的深层次问题),必须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切入点。 一、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国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一定要解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从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高达5000多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1991年全国国有资产总额的1/5。流失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产权界定不清,化大公为小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产立法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资产数额巨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国有资产立法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我国国有资产立法要综合考虑立法名称、立法目的和立法地位的问题,应当遵循效益、公平、权义责相统一的原则,要明确产权关系,重点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荣融 《理论前沿》2006,485(20):5-7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其中关键就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从而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显.究其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因而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倘若任其发展必将阻碍国有企业的进程,乃至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快从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社会公众监督等方面来进行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为解决珠海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珠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设立珠海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中共珠海市委企业工作委员会和珠海市企业董事管理局,统称"一委两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方式运作.几年来,这个有着明显优势的新体制不断完善,对于珠海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组织保障作用.这个新体制既切合珠海市的实际,也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并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30年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30年,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国企改革的任务仍未完成: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很多工作要做;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仍不尽合理;垄断企业改革任务艰巨;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改革遗留问题需要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只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加快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我们一定能胜利完成国企改革尚未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资产管理良好运行的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综合当前学界对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看法,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国有资产监督体制三位一体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国资监管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一个难点。结合我省外派监事会制度两年来的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当期监督、提高监督时效是化解难点、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是探索国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方面 ,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从总体上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也是今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和举措 ,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最终需要通过政资分开 ,政企分离 ,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机制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搞活国有企业做出了许多英明的决定,其中有一条就是指出为了搞活国有企业,必须构建具有高效率和严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文试就这一点谈点学习体会。国有企业使用的是国有资产,因而国有企业产权清晰状况必然要取决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实践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的重要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必须要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开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产权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即国有产权中的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而分…  相似文献   

20.
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有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不仅仅包括法人治理结构,而且还包括所有者治理结构等内容;国有投资公司虽然与其他国有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但它又有着其他国有公司企业相同的改革任务;国有投资公司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产物,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同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某种改革性功能.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制应该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不要用党组织的组织法及政府的行政方法构建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