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伟君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的夫人,我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认识了她。每次到荀宅,她总是很热心地“留”我说话。其实只是让我安坐客厅的沙发中听她一个人静静地独白——她当时身体已经不太好了,自己也仿佛有些预感似的,总是要把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感慨“倒”给我。她讲述过这样一件“细腻的”往事:在荀先生中年的大红大紫之际,她和众多的妙龄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陷阱     
曾经有人问我:认不认识她?我想说,不认识;又想说,认识。为什么如此矛盾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我的的确确一次也没有见过她。可对她,对她认识的人和围绕她发生的一切,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都说她很美很美。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一个“很美”,想必她已是美得可以了。而她竟拥有重叠在一起的两个“很美”,对于她来说,就不能不算是一种灾难。诸如红颜薄命、红颜祸水一类的褒贬就是专指。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一张漂亮的名片儿上。平日里骄傲狂放,自认“眼中有水”的一位朋友,将手中一张薄薄的名片儿翻转若干次,口中喁唱:“好一个…  相似文献   

3.
我觉得“五四”有几个意识应该受到重视。第一是忧患意识。“五四”时期,当中国文化跟世界文化接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弱势,“五四”前辈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就提出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就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我认为“五四”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有一个问题我很是想不通,为什么我们能肯定古代历史上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改革,但是却总是对“五四”的向西方学习颇有微词呢?  相似文献   

4.
两个多月来的开门整风,经过艰难、甚至是痛苦的洗礼,自己思想受到了一次洗心革面的深刻教育。回顾60多天走过的路,我深深感到,作为我们这些政治阅历不是很丰富、政治生涯也很有限的基层站段干部来讲,能够参加“三讲”,能够有机会得到这样严格的、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能够经受这样一次严峻的党性考验,是一次难得的政治机遇。下面谈几点自己“三讲”教育的真实体会。一、对学习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到客运段任段长以来,在理论学习上,我只依赖于每周一次的中心组集中学习,局限于每天晚上看看《新闻联播》,了解一下时事政治,掌握一下党…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足迹     
初收到姜欢的诗稿,厚厚的一摞,第一反应是搁置,太长了,没有篇幅登载,但一种责任感,使我在“不情愿”中扫了几眼——然后,我就不能放下。 说实在的,就技巧而言,她绝不是最出色的诗人。但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为什么?您自己去读。 后来我才知道,姜欢是个弱女子,也是个才女。她不到两岁就失去了娘亲,刚走上工作岗位,却患上了罕见的颅底凹陷症。但她从灾难中挣脱出来抗争命运,坚持十数年写作,创作散文、诗歌300多篇近50万字。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生命总要留下一点足迹的。 本栏目还是第一次用一期完整的篇幅推出一个作者的作品集,尽管还只是节选。但,我觉得值。  相似文献   

6.
陈慧琳在中国演艺圈里 ,给人的印象总是很精致 ,很不好模仿。以前有人说她像王菲 ,现在她已经在许多方面超越了王菲 ,开始抢菲姐的“饭碗”。一个精致的人 ,她的内心必然很干净 ,她的行为必定很得体。陈慧琳是这样的人 ,她没有那么多故事 ,绯闻离她很远。有时候陈慧琳的美如莲花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个精致的女子 ,是一个善待自己的人 ,就像爱惜自己的花瓣。记者 :众所周知 ,娱乐圈是个是非圈 ,特别是女明星很难做 ,许多人走上了自杀的路 ,阮玲玉、翁美玲 ,最近还有陈宝莲。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陈慧琳 :在1995年出道之前 ,我…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曾听到这样一则新闻:一名初三的女生因没能回答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自愧而不愿再上学。这位女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害怕在公共场合推销自己,她害怕出丑。  古往今来,“毛遂自荐”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视为美谈。然而,在今天的青少年队伍中,这种“自我推销”的精神却有些销声匿迹了。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是学识平庸,还是才华横溢,无论是相貌平平,还是仪表堂堂,都会有一种渴望别人了解自己、承认自己、尊重自己的意愿。尤其是我们青年人,更喜欢不甘寂寞。试问,我们当中的哪一位愿意…  相似文献   

8.
自从本人的“电话人生观”被生活的历练塑造成“话少是福”这套特殊哲学系统以来,一直在身体之力行之。偶然间,甚至会对电话产生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特异功能,根本忘记家中有这样一种物事.有不少次,勉强自己打一些十分不愿意的电话,响了许久,无人接听,于是大喜过望,鸣金收兵,心想:“不是我不打,是打而不通,此无助我也。”觉得有如释重负的快乐.至于对方有没有灵犀一点,知道我曾经致电,那可是无法计较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脾性很可能令我错过不少机会,招致不少损失。世情上一些环节,人生中一些关头,一个电话很…  相似文献   

9.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台声》2011,(10):90-92
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样的女孩,采访时盘腿坐在沙发上,时不时抓乱已经造型好的头发,给她拍照片,她会很“凶”地说“不要拍,我头发很乱。”然后继续抓乱头发。她喜欢在洗澡的时候唱歌,而写歌的灵感总是在那时降临,她会立刻冲出去,在电脑上记录。她曾经想要放弃唱歌,却被歌迷感动,她说“我没有办法去当医生,但是我可以用我的歌,在某个方面好像当了医生一样。”  相似文献   

11.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样,美好!”妈妈的日记中写道。我擦干泪水,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像天使一样,那么我就要做一个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会很努力。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像妈妈那样的吧!于是,我留长长的头发,梳得很美。穿长长的白裙子,步履轻盈。说话甜丝丝的,动作也很轻柔。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来我和妈妈长得很…  相似文献   

12.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大三女孩,有许多问题想请教您.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经常想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或是以后才做的事.比如,我上午学习的时候想下午给您发邮件,尽管知道不是马上要做的事,我却无法做到安心学习,总是为这件事而分心.而且,这样分心的情况一直都有.我很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对以后会不利.我想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现在眼看就要走上社会,所以,这让我很着急.  相似文献   

13.
平等的爱     
杨如雷 《人民公安》2006,(23):58-59
有一个好心的女富翁,一直想做点善事。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了,昨天她在百忙之中,特意来找我,告诉我她很想资助几个孤儿。她说她是做生意的,想积点阴功,不是有“明里去暗里来”这句话吗?她在报纸上看到慈善排行榜上的富翁,都是越往外捐越发大财,她要向他们学习……“如果条件合适  相似文献   

14.
《八千里路云和月——行走在西气东输的大地上》的作者虞敏华在与浙江省作协签下重点作品协议时,我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先前曾经看过她的一些散文,文笔清淡,至情至性,她给自己的写作定位是,“闲暇时日,一杯清茶,三文两字,自娱自乐”。现在她要去写“西气东输”这么一个纯粹的大题材,并且还与“三峡工程”、“嫦娥工程”、“青藏铁路”、  相似文献   

15.
陈升在歌中唱到:“她知道男人那些甜蜜的话语,是一口诱人昏迷不醒的毒酒,只是为占有她那美丽而动人的身躯。” 在QQ上我把这段话发给琳琳,琳琳很快以不屑的语气回复我说:“你懂什么?他真的对我很好,但他也不能对不起他的妻子,所以我选择了自己离开。” 我不禁愕然…… 19岁的琳琳是我在QQ上认识的一个小朋友,现在还在学校读书,是个表里如一的单纯的女孩子。按照我们的年龄落差,她叫我叔叔。不过第一次见面我这个叔叔就把她数落哭了,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下。本来在QQ上她已经告诉了我她和那个男人的故事,但是她亲口和我说的时候我还是很生气。琳琳认识他已经两年了,她也做了他两年的情人。那个男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贯彻落实党的六中全会《决定》的工作引向深入,坚持下去,不断改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带着这个问题,近一个时期我到一些盟市、旗县、乡镇苏木进行了调查,在年中召开的全区盟市委书记、盟市长会议上,又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很受启发,逐步形成了一些想法。一、坚持边实践边学习,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自觉性我几次到基层和农村调查,有个共同的感受,即围绕群众路线的一切问题,本质上都是一个实践问题。我调查过一些典型单位,它们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干”而论道,而不是坐而论道。凡是坚持这样做的地区和单位,就认识好,办法多,成效大,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明信片 从1998年5月以来,凯特琳一家一直为一件事情所困扰。他们连续收到一个名叫桑迪的人邮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中多次询问凯特琳家近况如何。当凯特琳第一次收到盖有智利瓦尔帕莱索市邮戳的明信片时,大为惊奇,她问自己的丈夫:“这个桑迪是谁,我不记得你在智利还有亲戚或者朋友啊?他为什么对我们的家庭这么了解?”她的丈夫凯特无所适从地耸耸肩说:“所有熟人都回忆过一遍了,没有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与我的同行———政治老师聊天,他们说:“政治教师这个名称名不副实。”“我不喜欢政治教师这个名称。”“我很不愿意说自己是政治教师。”“现在政治淡化了,人们轻视政治教师这一职业。”“政治教师这个名称用了五十多年了,也该改改了。”一个专业教师不以自己的专业为荣,甚至回避自己专业的名称,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关领导应该关心、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政治教师这个名称曾经是一个光荣的名称,曾经象征过革命和进步。“文化大革命”后政治教师的声誉一落千丈,但由于高考还考政治,政治教师还有地位。现…  相似文献   

19.
女儿的心愿     
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我就害怕到学校开家长会。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是聋哑人而感到难为情,而是怕孩子因父母是残疾人受到歧视。在女儿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和小朋友吵了架,那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地说:“你妈妈聋哑。”女儿回家后直流眼泪,问清哭的原因,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女儿上了初二,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说:“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同学们觉得我的妈妈很光彩。”我吃了一惊,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班的同  相似文献   

20.
写好差生的评语虽是费动劳神之事,但我总是把它作如一次教育的契机,始终坚持一个目的,即促其由“差”变‘好”,达到良性转化。几年来,既在怎样写好差生评语方面乍了一些尝试,并有了点滴体云。一、改变人称。我一改“该生怎样”的鉴定式写法,将“谁生”改称“你”,使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好像在愉悦的气氛中相互谈心。如我给一位体育成绩好,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写道:“你的体育成绩很好,如能将在运动场上的拚劲用到学习上,学习成绩肯定会好起来,你说是吗?我相信你c”这样写出的评语较自然不生硬,差生就乐于“听”,易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