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尔德·埃里克·布伦德加德和郑永年编辑了论文集《恢复党的地位:中国是如何治理的》(Bringing the party back in:how China is governed,edited by Kjeld Erik Brodsgaard & Zheng Yongnian,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4),旨在研究中国共产党治理方式的变化。他们指出,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由于改革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急剧下降,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收集在该书中的玛利亚·埃丁题为《重塑共产主义政党和国家:中国的基层干部责任制》的文章通过对中国的基层干部责任制的个案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并未衰落,而只是改变它的治理方式。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荷兰出版的《中国信息》杂志2004年第18卷上刊登了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贝尼维克、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副教授艾琳·唐以及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祖德·豪厄尔三人合写的一篇题为《自治与社区》的文章,该文对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与城市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有关中国农村和城市治理的理论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两主席之一大卫·W 尤因近日给本刊发来题为《四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的文章 (该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的情况 ) ,反驳了马丁·哈特 -兰兹伯格与保罗·伯克特即将出版的《中国与社会主义》一书的观点。该书批评中国自 1 978年以来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尤因认为 ,该书忽略了中国 2 0多年来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 ,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社会主义者应尽力爱护、保卫中国的社会主义 ,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 2 1世纪人类最好、最切实的希望。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想任何源于马…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贝尔福科学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BelferCentreforScience&InternationalAffairs)学者凯利·西姆斯·加拉格尔(KellySimsGallagher)于2004年8月在英刊《能源政策》发表了题为《能源技术跨越的限制———来自中国汽车工业的证据》的文章。该文集中分析了为什么在中外合资办企业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工业的能源技术没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重点分析了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其分析虽然局限于汽车行业,但提出的问题具有广泛意义,对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有所启发。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在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里最吸引人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纽约书评》2002年11月7日发表亚历山大·斯蒂尔(Alexander Stille)的文章《来得太早的启示录》,从意大利极左政治的角度评述了米歇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为我们解读《帝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关于《帝国》的介绍,可以参见本刊2002年第3期《全球治理还是单极霸权?》和2002年第7期《超国家的“帝国”秩序还是帝国主义的新阶段?——评<帝国>一书》。  相似文献   

6.
英刊《亚洲太平洋商业评论》2005年3月号刊登了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经济系的根纳季·卡扎克维奇和拉塞尔·史密斯题为《渐进主义与休克疗法:重新解读中俄改革经验》的文章。与普遍观点不同,该文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如果综合起来看,能被当成真正的“休克疗法”。我们选登此文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种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经验的新视角。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引言对中俄两国分别采取的转型模式———渐进主义和休克疗法———的比较一直都是学术文献、媒体和政治辩论中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尤其是俄罗斯学者都称赞中国渐进而谨慎…  相似文献   

7.
英国《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杂志2005年11月号刊登了英国学者理查德·桑德斯等人题为《私有化与产权:中国将走向完全私有化?》的文章。该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私有化在中国改革进程中作用的论争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改革成功的基石是公共企业家精神和模糊的产权,中国改革历程完全不能用来证明私有化的合理性。中国未来改革要想继续成功,必须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不能相信私有化教条。其主要内容如下。导言关于适合于转型经济的战略的学术论争引出了大量的有关产权的问题。根据许多传统的分析,私有化或多或少地被…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逝世后, 世界各大媒体都发表文章进行报道和评论, 一些媒体的批评性文章激起了很大的争议, 尤其是《纽约时报》发表的乔纳森·坎德尔的诋毁性讣文。王晓群教授的文章对这些论争进行了述评, 认为这些争论不仅仅是针对德里达个人的, 也是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争论的继续。《论雅克·德里达》是朱迪思·巴特勒在《伦敦书评》上发表的纪念性文章, 文章高度赞扬了德里达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意见与媒体     
美国《外交》杂志2003年11-12月号文章:《中国的新外交》 兰德公司政治 学家埃文·梅代罗 斯与哈佛大学奥林 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泰勒·弗拉韦尔在 该文中写道:自九 十年代以来,中国 积极妥善地解决了 陆地边界问题,并在海洋边界问题上持灵活念度。中国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联合国安理会的事务中来,并对全球军备控制和防止扩散事务日益关注。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摆脱了原来的简单生硬,通过经济  相似文献   

10.
20 0 4年 2月 2 8日 ,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于纽约去世 ,享年94岁。世界左翼学者随后发表了很多纪念文章 ,这里选取的是《每月评论》网站 2 0 0 4年 4月 10日刊登的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所著的题为《纪念保罗·斯威齐》的长篇悼念文章。该文结合斯威齐的生平、著作 ,详细地介绍了斯威齐、他创办的《每月评论》杂志和每月评论出版社在批判地分析资本主义和推进社会主义运动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对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极有帮助 ,现摘译如下 ,以纪念保罗·斯威齐。一保罗·斯威齐 1910年 4月 10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11.
俄《政治研究》杂志2004年第6期刊登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阿·弗·卢金的文章《中国在俄罗斯社会意识中的形象:继承与演变》。文章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俄罗斯的对华态度的历史演变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现状作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俄罗斯未来的对华政策将是平衡方针下的互利合作。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社会舆论研究及其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早已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各国特别是相邻各国的人民彼此认知的研究尤其受到关注。对俄国社会如何看待中国这一问题的探讨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因为数百年来…  相似文献   

12.
法国《经济问题》杂志2002年12月4日的一期登载了法国南锡大学多米尼克·安多法托教授题为《法国工会运动的危机可否归因于个人主义思想?》的文章。文章分析了法国工会运动当前面临的衰落局面及其原因,认为个人主义抬头并非惟一原因。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海因茨·迪特里希·斯特凡对当代若干理论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读者常常在一些刊物(如《参考消息》)上读到海因茨·迪特里希·斯特凡(Heinz Dieterich Steffan,以下简称迪特里希)关于当代重大理论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译自西班牙《起义报》电子版(www.rebelion.org)的迪特里希专页(Pagina deDieterich),其文章鲜明的观点和犀利的笔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迪特里希是何许人?他对当代重大理论问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24日出版的法国《经济问题》杂志刊登了经济学家马利安娜·特波齐题为《美国工会运动目前处境如何?》的文章,对美国工会运动当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研究和分析。现将该文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每月评论》2001年10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的文章《生态学反对资本主义》,认为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完全相悖,资本主义不能解决生态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963年,蕾切尔·卡逊在《我们的环境污染》的讲演中,把20世纪末社会对生态理论的完整含义的抵制与维多利亚时代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抵制相提并论。今天,要想在受教育的人里找到否认进化论的人恐怕很困难。然而  相似文献   

16.
《新政治家》评说当代重要思想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新政治家》杂志2003年7月号发表文章《我们时代伟大的思想家》,邀请一些著名学者对当代思想界进行了评说,评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里我们选取的是与人文学科有关的几个人物,他们是:诺姆·乔姆斯基、雅克·德里达、凯特·米利特、让·鲍德里亚、安东尼奥·耐格里和马莎·努斯鲍姆。评论文章撰写者的名字附在每个人物的介绍文字之后。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反思中国的不平等与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政策改革:国内外的不同观点》(SocialPolicyReforminChina:Viewsfrom HomeandAbroad,editedbyCatherineJonesFi ner,AshgatePublishingCompany,2003)一书是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举行的关于中国社会政策的研讨会的论文集。我们从中选取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大卫·皮亚肖德所写的《反思中国的不平等与贫困》一文,该文作为对中国学者提出的相关论点的回应,对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认为中国在经济政策上过于关注效率,而将公平问题完全交付给社会福利政策的做法需要改正。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中国与英国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外交》杂志2004年7-8月号发表了麻省理工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成员乔治·J.吉尔博伊撰写的《中国奇迹背后的迷思》一文。文章集中考察和分析了最近十年(1993-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认为美国执行对华"战略性接触"的政策符合美国的最终利益。虽然该文的目的是为了给美国政府出谋划策,但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某些启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阿雷格里港宣言》及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http://www·zmag·org网站2005年4月2日发表了题为《〈阿格雷里港宣言〉及评论》的文章,该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加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的19位世界著名的进步学者,包括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萨米尔·阿明、贝纳德·卡森(Benard Cassen)、沃尔登·贝洛(Walden Bello)等共同起草的《阿格雷里港宣言》;第二部分是南非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邦德对该宣言所作的逐条评论。现将该《宣言》及邦德的评论译介如下。《阿雷格里港宣言》自从2001年1月召开第一届世界社会论坛以来,无论在国家还是在地方层面,社会论坛现象已超越自身而扩…  相似文献   

20.
以下2篇纪念文章选自美Z杂志网站(www.zmag.org),撰写者分别为米基·Z(Mickey Z)和罗伯特·菲斯克(RobertFisk)。米基10年前曾评论过赛义德的对话录《笔与剑》,他的文章重温了赛义德《笔与剑》对巴以问题的评价,认为我们今天仍能从这本书中受到教益。菲斯克的文章认为赛义德作为巴勒斯坦人、知识分子和斗士,其反对阿拉法特和沙龙的斗争持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两篇文章都显示了赛义德在巴以问题上的鲜明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